正文 第26章 ◎執行群眾紀律的幾則故事(2 / 3)

老鄉說:“是送給毛主席的!”

“毛主席按 ‘三大紀律,八項紀律 ’辦事,能白收你的魚嗎?”

“這可怎麼辦好呢?”老鄉為難起來,“幫我想個辦法吧。”兩個戰士會心地一笑,說:“我們來買魚,就是給毛主席改善夥食的。”老鄉一想:白送又不行,賣就賣吧;不然,毛主席就吃不上俺的魚了。便說:“我賣給你們。這是 10斤魚,就給兩元五吧。”老鄉賣了魚往家走。不大會兒,聽到後邊有人喊他。他估計一定是那兩個戰士發現魚給多了,回來補錢的,就加快腳步。直到後麵喊 “還要托他買魚 ”,這才停下腳步。

原來,兩個戰士回去一過秤,發現買的魚不是 10斤,而是 17斤。大家正議論著,毛主席走過來了,問明了原委,嚴肅地說:“我們千萬不要違反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買賣一定要公平,不能占老百姓的便宜。聽了毛主席的話,他倆急忙追趕老鄉補錢來了。老鄉十分感動,隻得收下錢,久久地望著戰士的背影。

頤和園清淤軼事

1991年 1月 15日,一支工兵作業分隊像往日一樣來到頤和園知春亭以南地域,開始探測搜排昆明湖內戰爭年代遺留的炮彈及其他爆炸物。一位同誌開玩笑說:“前幾天,我們挖到的不是炮彈,就是易拉罐和罐頭盒,今天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寶貝。”無巧不成書,作業剛開始,班長蔣昆就聽到探測儀器發出金屬物品報警信號。精確定位後,戰士彭誌剛立即揮鎬挖開層層淤泥,當挖到 40厘米深時,他倆看到了一枚戒指,用水衝洗後,這枚做工十分精巧的金戒指再現了昔日的風采,上麵鑲嵌的黃豆般大小的紅寶石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芒。

“我們找到寶貝了!”這一聲喊,把附近的幹部戰士以及協助挖土的民工吸引過來。當戒指傳到一位工程師手中後,他略加思索,向大家 “侃”了起來:“史書上記載,慈禧太後每次過生日時,都要在昆明湖 ‘放生 ’,把一些魚和烏龜放回湖中。為顯示 ‘皇恩浩蕩,恩及萬物 ’,每次總要給一些魚和烏龜掛上一對對金耳環或金戒指。沒準兒這就是其中一枚。”大夥聽完後議論起來,有位同誌笑著說:“照你這麼說,附近還應該再有一枚才對啊!”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名性急的作業手急忙操起探測儀器在附近搜尋起來。不人民解放軍曆來重視公平買賣。

一會兒,那個熟悉的信號聲又響了起來。幾名民工在班長蔣昆的指揮下,揮鎬挖泥。奇怪,這一次一直挖到 50厘米深,仍未見到任何金屬物,再拿儀器在四周探查,那個信號也消失了。細心的蔣昆立刻回想起,剛才幫助運土的一位民工曾從泥中撿起了什麼,並慌忙地裝入口袋。作業分隊在進駐頤和園執行任務前,曾認真學習了《文物保護法》和《水下文物保護條例》,為了保護文物,追回國家財產,蔣昆叫住在場人員。反複向大家宣傳我國保護文物的法律知識。見此,那位民工拔腿向頤和園側門向跑去。頤和園保衛人員接到報告後,迅速追趕過去,把這個民工擋了回來。經過反複教育,這個民工無可奈何地交出了一枚鑲著蠶豆般大小綠寶石的金戒指。

這兩枚金戒指是否清皇室遺物還有待於專家鑒定,但解放軍戰士拾金不昧,愛護國家文物的事跡卻受到群眾的讚揚。春節前,作業分隊撤離頤和園,分隊負責人、反爆專家張誌賢代表 37名幹部戰士,把在昆明湖中搜排戰爭年代遺留炮彈時挖出的金戒指、銀元以及其他文物如數上交有關部門。

飛來的情書

“指導員,你快去聽聽,大家都在議論七班長陳金財,說他與共建點的姑娘談戀愛了。”通信員急匆匆地對指導員吳水龍說。

吳指導員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七班長是連隊的一名先進班長,他工作踏實,作風正派,這種事情出在他身上,可能嗎?吳指導員細想,覺得先去找他談不妥當,便叫通信員找來剛才議論七班長的幾名戰士。幾位戰士說:“共建點一位姑娘今天給小陳來信了,內容是談情說愛,這封信被他們班一個兵看到了 ”。通信員接著說,他今天確有封信,信封上未寫發信地址,“戀愛信 ”肯定就是這一封。

為了盡快弄清情況,吳指導員叫來小陳。一進屋,小陳就說:“指導員,我本想中午來找你的,但怕影響你休息,就沒來。他們對我的議論真是冤枉了我。我根本沒與那姑娘談戀愛,甚至想也沒想過。你看這信。”他從口袋裏摸出一封信。原來,這是一封求愛信,是共建點一位姓於的姑娘主動寫來的。信中說,她愛小陳,希望與他結為終身伴侶。於是,吳指導員叫小陳先回去休息,不要想得太多,問題由組織出麵解決。

第二天,鄧副指導員去大隊找到團支部書記。團支書告訴說,小於是個好姑娘,見小陳經常來村裏商議共建計劃,發現他工作細心,心地誠實,又一表人才,便愛上了他,可又不好意思開口,所以,她寫去了求愛信。團支書還說,她從小就熱愛解放軍,一心想尋一名誌同道合的戰士為伴,希望連隊黨支部不要阻撓她的愛情。

吳指導員心想,既然一心愛軍人,那就托人為她找一位本地戶籍合適的吧。吳指導員把這一層意思告訴了團支部,得到了團支部的支持。現在,她真的找到了一位本村在外地服役的好戰士。為此,她特意讓團支部轉達了她對部隊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