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公民聯合體理論的政治架構與製度訴求(11)(1 / 2)

在政治事務中,追求確定性的政治語言能夠產生多種政治實踐後果。

在奧克肖特看來,它首先增加人們被誤導的可能性,使人們不太可能為選擇負責;其次,確定性思維很可能導致人們反對傳統、風俗和習慣,使人們認為這些都是無效的或非理性的,僅僅因為它們是不確切的。

理性主義者浮誇人類理性的範疇,抬高理性的地位;奧克肖特否認理性能夠帶給人們真理,認為真理總是與習俗、觀點交織在一起的。奧克肖特不認為人類知識不完善的狀況是可以克服的,反而認為理解人類的行為確實需要注意這種狀況。如果一味提出確定性的美好方案,人們在參與政治時很容易產生失望和幻滅的情緒。一旦政治“追求完美而單一的衝動,它可能會激起人們的不滿,因為實現完美的狀態是將來的事情,而且達到完美絕非易事。當我們做不好一種事情而不是做不好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更容易產生不滿情緒。”

於是,政治中出現下麵的情況:首先,領導者反對行為發生變化,因為變化無法使行為事先決定;其次,他們反對衝動性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對實現理想需要的因素總是心不在焉;最後,他們總是反對不被規則治理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總是不注意觀察已經製定的規則See 。

二、政治語言的藝術

政治語言是形式上的語言,僅僅規範而不決定行為。人類生活中沒有任何所謂科學的政治語言,也就是說沒有任何政治語言的表達有固定、單一和普遍認可的意義。人們能否擁有生動和多樣的語言完全受製於環境。在特定情況下,每種語言都容許眾多不同的解釋,沒有哪種解釋是軟弱無力和毫無重要性而言的。人類的語言持續地被創造,也在不斷地被解釋。因此,奧克肖特認為,需要注意個人作出選擇的條件,而不能一味支配個人的選擇。偶發性在人類曆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它與目的無關,與個人的自由卻息息相關。曆史是發生的事實,它依賴人類知識的理解和判斷;曆史當然需要理解的方式和渠道,這涉及個人如何領悟曆史和是否願意采取某種方式表達理解的問題。政治語言通常具有時代的特征,同時體現個人的特點。

奧克肖特強調政治是基於勸說的藝術。這種特征應該是最普遍的,也是最難以描述的。所有政治語言的設計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人們能從曆史中獲得很多設計政治語言的經驗和藝術。政治是不斷追求傳統中暗示的活動,意識到這一點就是要將曆史上的各種可能性和例證結合起來考慮。通常情況下,在人類事務中尤其需要考慮傳統的因素。講求語言藝術的政治論證從未假設無法辯駁的確定性,總是嚐試得出尚未確定的結論,僅僅就是在不同種類的理念中尋求平衡,使其語言更加具有說服力。奧克肖特強調政治對話不僅是在勸說聽眾執行決策,而且還在說服聽眾為了追求采取行動。

政治語言通過宣揚社會進步或其他社會價值的方式傳播,從而建構所要實現的真理。這實質上是對意識形態的偽造,背離根本的社會現實。“故事、詩歌、藝術著作、音樂曲目、風景圖畫、人類的行為、表達和態勢、宗教信仰、研究、科學、程序、慣例以及其他種類的藝術材料”都能夠成為建構政治語言的素材。如同通常的政治語言建構一樣,科學家所謂的自然界僅僅是對現實世界的建構,但是那不是根據不同原理和對不同衝動的反應建構的。奧克肖特還認為:“事實就是被製造或實現的,本身就是判斷的產物……事實並不是本身就存在的,而是被建構出來的……事實從來都不僅僅就是觀察、記憶和聯合起來的狀況;它們總是被建構出來的。我們不能‘使用’事實,因為直到我們已經建構出來,否則人們無法使用事實。”很多事情都是被建構的,例如天堂、道德與法律。人們隨之將會發現所謂的自我隻是被發明的,而不是被發現的。

奧克肖特視角中的經驗不僅包含感覺,而且包含思想。經驗需要的不僅是洛克式的、休謨式的感覺能力,而且需要對意識到的東西作出判斷的能力。人類需要通過適當行為持續感知和判斷現實的本來麵目。在這個過程中,個人能夠從不同視角感知和表達現實,似乎現實所處的時空界限不再是必要的。不同的經驗模式都有不同的特征,也表明不同視角和程度的可能性,所以,一致追求真理是愚蠢的事情。但是,奧克肖特所說的一致性是不確定的。他可能並不絕對主張一致性,但是仍舊在思考中應用一致性的理念。例如,他提到思考過程中需要製定預期目標。現實可能是建構的,或者是虛假的,但是人類總是根據各種現有的證據,通過對現實進行最好的解釋和說明讓人信服。在政治對話過程中,人們通過這種解釋藝術論證政治現實的合理性。政治對話可能排除其他的判斷和選擇,個人就在不知不覺中遭受誤導。這就是奧克肖特所說的不同的經驗模式具有不同的客觀性和表達方式,如果混淆了的話,將會帶來巨大危害。政治語言表達的政治正確性無非是政治代理人建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