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公民聯合體理論的政治架構與製度訴求(10)(1 / 2)

與傳統對話是人們領悟自由的表現。學習是永無止境的過程,大學中傳授的知識並不是一勞永逸的,個人仍舊需要不斷追求傳統中的暗示,積極從事各種學習活動。在個人作出選擇的過程中,大學提供的學習空間是十分有限的。課程的設置和學者的價值理念是否真正適合學生都是值得商榷的。客觀環境和個人理解構成人類的條件,對個人形成某種程度的製約。人要想成為人,就必須學習,個人主動地理解傳統是意識到自由價值的表現。但是,教育絕對不能僅僅提供一種聲音,使學生在各種聲音之間分辨和選擇才是至關重要的。博雅教育即使是有限的,也能夠讓人逐步形成認知與批判的能力,自由地投身文明的建設,通過自身與傳統的對話,不斷創造個人的曆史。

保持大學作為批判權力的場所是必要的。理想的大學應該成為辯論場所,因此,奧克肖特認為,博雅教育理念能夠達到的最好狀態就是保持大學允許爭論的本性,最糟糕狀態就是這種本性受到壓製。奧克肖特意識到,大學總是遭受實踐權力與經濟利益的束縛。中世紀的大學被教會嚴密控製,現在的大學總是各種組織擴大權力的場所,成為特權階層繁殖力量的手段。在曆史發展過程中,各種團體為發展特定的利益總是努力收買大學。大學需要意識到自身的本質和價值,否則就會出賣與生俱來的權利。大學隻有對經濟利益和實踐權力保持冷漠,才會對正在發生的事情保留批判的空間。一旦大學喪失批判權力和警惕無限權力的地位,就會使很多事情走向錯誤方向,典型的後果就是強烈地壓製人性。這種地位喪失不是在大學宣稱脫離權力和功利領域控製的時候,而是在追求與權力和功利領域合作的時候。

政治在教育領域當然應是有限的。本質不同的國家形式產生迥異的政治教育理念:企業聯合體崇尚的政治教育使個人實質上成為工具,公民聯合體推崇的博雅教育將培養有德行的公民。奧克肖特的博雅教育理念進一步明確政治教育的限度,意識到強製權力、僵化思維對教育產生的致命影響。奧克肖特認為,領悟個人的自由和責任才是教育的關鍵。通過複興博雅教育,緩和誤導人們的政治衝動,治療“反個人”的不良意識,大學教育能夠為法治型國家提供發展機會和生存空間。“反個人”的思維根源於對人類的條件的無知,而不是某種心理疾病的表現。社會條件不能治愈“反個人”,相反會剝奪他們發展自我興趣的機會。哲學論證除了能夠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學習從事活動的思考方式和語言表達之外,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思維狀態。隻有在博雅教育中,“反個人”才能恢複自我意識,培養自由地自我設定的能力。所以,博雅教育從長遠來看能夠實現世界和平、文明與個性。

第五節政治對話的表達

奧克肖特始終重視政治有限性的問題,從來沒有將政治置於至高無上的位置。他提出的公民聯合體不同於古代城邦,它並不致力於追求最好的生活。奧克肖特認為,公民聯合體的非工具性本質可能為人們的理性生活作準備,通過政治對話的形式實現。人是有曆史的,但是人沒有本質,人都是學而成為人的。現代的個性是曆史性的,並沒有必然的終點。奧克肖特認為,人類行為無法根據任何因果關係展現人類的理解能力。因此,他重視根源於曆史傳統的政治語言的藝術。

一、政治對話的特性

奧克肖特認為,對話就是真正的社會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實踐中的對話本身就是目的。政治對話的實質基本上應該是審慎的,但是這種推理形式不是人類唯一的需要。審慎指的是每個人能平等地在不確定的條件和偶然情況下采取行動。將實質的外在目的強加於政治其實就是在貶低政治。公民聯合體體現不同個人之間的關係,這種政治對話的形式絕對不是毫無限製的。

沒有決定性的前提和目標其實就是思想上的冒險。不同的經驗模式都為對話作出貢獻,然而教條式的政治對話將帶來巨大的危險。奧克肖特因為攻擊政治理性主義而聞名,他的公民聯合體理論崇尚沒有最終目標的持續對話。奧克肖特對政治對話的論證適合對政治理性主義的批判,這樣的批判也暗含推崇審慎行為的理念。真正的理性行為不應中斷人類的曆史傳統,應該讓人們對傳統保持深刻同情,積極尋求傳統暗示。奧克肖特強調,基於審慎理性形成的一致性活動能夠形成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