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癲癇病兒體格檢查時應注意什麼

對癲癇病兒要做詳細的體格檢查,其目的不是為了確診是否為癲癇,而是為了尋找癲癇的病因,並判斷預後。

首先要了解頭的形狀和大小。頭顱的大小是判斷腦發育的重要指標,每個癲癇病兒都應測量頭圍。宮內感染、出生時嚴重缺血缺氧性腦病或生後顱內感染都可能影響腦的發育,使頭圍增長緩慢。新生兒初生時頭圍大約平均34厘米,1歲時46厘米,5歲時50厘米,掌握這幾個數字就可以對嬰幼兒的頭圍大小做一個初步的判斷。

還要注意麵貌有無異常。一些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除可引起癲癇發作外,麵容也較特殊,應注意內眥距離是否過寬,有無眼球過小,人中的長短,耳的位置是否過低,下頜是否發育不良,顎弓是否過高,舌體的大小等等。

患腦性癱疫時常合並有癲癇。檢查四肢時要注意有無運動障礙,肌張力是否正常。此外還要注意掌紋和指紋有無特殊,一些染色體疾病常伴有掌紋或指紋的異常。還要檢查病兒外生殖器有無畸形,男孩要檢查睾丸大小,這也是染色體疾病常伴有的異常。

患有神經皮膚綜合征的病兒也常伴有癲癇發作,隻要體檢時稍加注意,就可發現皮膚的異常表現。如患結節性硬化症的病兒,在嬰兒時期皮膚上可出現白色的色素脫失斑;5~6歲以後麵頰部可出現血管纖維瘤。患神經纖維瘤病的病兒,出生後即可發現皮膚上有咖啡牛奶斑。患腦麵部血管瘤病的病兒,其麵部可有紅色的血管痣。患色素失調症的病兒,其局部皮膚可有異常色素增生。患伊藤色素脫失症的病兒,其肢體或軀幹皮膚可有索條狀或斑片狀大麵積色素脫失。

癲癇病兒還需檢查眼底,了解視神經乳頭、黃斑、視網膜脈絡膜情況,許多遺傳代謝病都可以有眼底的特殊改變。

在體格檢查時還要注意病兒身體有無特殊的氣味,—些氨基酸代謝異常的疾病,除有驚厥症狀外,由於異常代謝物在體內增多,並由尿、汗液排出,可使病兒有一些特殊氣味。如苯丙酮尿症往往有鼠尿味;楓糖尿症的病兒有焦糖氣味;高蛋氨酸血症病兒有煮白菜水氣味等。

當然,也不應忽略對癲癇病兒的一般常規體格檢查,如心髒、肝、脾、骨關節檢查等。

31腦電圖是診斷癲癇的重要依據

不論人們在清醒或睡眠時,隻要腦細胞處在生活狀態,它都具有微弱的生物電(大約1/106伏特),這種微弱的生物電一般儀器很難將其記錄出來。而腦電圖機則可通過各種電子技術,將這些極微弱的生物電訊號放大後轉變為圖形記錄下來,形成腦電圖。人們可以通過對腦電圖的分析,了解腦活動的情況。

癲癇病的發病基礎是腦細胞的異常放電,這種異常放電可以通過腦電圖記錄下來,因此腦電圖是診斷癲癇及其臨床分型的重要依據。腦電圖還可以指導癲癇的治療和手術前的病灶定位。雖然目前已有很多電生理檢查技術,但還沒有一種方法能取代腦電圖對癲癇的診斷作用。

如果癲癇正在發作時做腦電圖檢查,一般都可以記錄到癇樣放電。但實際上多數病人都是在未發作時做腦電圖檢查,也可以發現異常放電,隻是陽性率比較低,僅50%左右。如增加各種誘發試驗(如過度換氣,閃光及聲音刺激)陽性率可有所提高,特別是如能記錄到睡眠時的腦電圖,癲癇的陽性率還可以有所提高,因為有些癲癇在睡眠時容易出現異常波。

為了使病兒在檢查時能入睡,可以應用藥物(口服或注射)輔助入睡,但藥物所引起的睡眠往往過深,腦電圖可出現高大的慢波而掩蓋異常的圖形,因此最好是在不用藥物的自然睡眠狀態下做腦電圖為好。為了使病兒能入睡,有些醫療單位采用“剝奪睡目民”腦電圖檢查技術。其方法是讓病兒24小時不睡覺,或盡量縮短睡眠時間,在淩晨1~2點時起床,然後等到上午到醫院進行腦電圖描記,這時病兒已很困倦,檢查過程中可以入睡。雖然這種檢查能提高診斷的陽性率,但病兒卻須忍受夜晚不睡覺熬夜的痛苦,家人也需要在一旁陪伴。

國外很多醫院都實行夜晚檢查腦電圖的製度,病兒隻需在檢查當天早一些起床,中午不午睡,晚上8點到醫院檢查,—般躺下後不久就可入睡,此時就可描記出睡眠腦電圖。這種方法病兒和家長均可免受熬夜之苦。

目前國內有些醫院還可以做24小時腦電圖檢查,這可以使腦電圖陽性率得到提高。

32腦電圖異常不一定都是癲癇

腦電圖是診斷癲癇的重要手段。一個病兒被懷疑為癲癇時,一般都需要做腦電圖檢查。當病兒家長(甚至有些醫師)見到腦電圖報告單上寫著“輕度異常”或“中度異常”時,往往就認為診斷癲癇沒有問題了,其實不然。

引起腦電圖異常的原因很多,所有影響腦功能的疾病都會引起腦電圖的改變。發熱、昏迷、中毒、服用某些藥物或是饑餓等等許多原因都可能造成腦電圖異常。

腦電圖異常的表現很多,如正常節律減少、慢波增多、左右不對稱、圖形雜慢、低電壓等等,都稱為異常,這些並不是癲癇的特點,但如有“癇樣放電”則診斷意義較大。

癇樣放電包括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高幅失律及突出於背景的節律性放電等。

但是,個別人既使有癇樣放電也不一定有癲癇發作。一些與遺傳有關的癲癇病兒,在他們的家族成員中,往往腦電圖有異常,有時可以是癇樣放電,但從未有癲癇發作,這時也不能診斷為癲癇。

有些人對小兒腦電圖的特點不熟悉,有時把一些本屬正常的現象誤認為“異常”,最常見的情況是過度換氣後出現的高波幅慢波。在成人如出現此圖形,應屬異常,但在小兒則無多大意義。有時小兒在過度換氣後連續出現每秒3次的高幅慢波,也不算異常,不能據此診斷為癲癇。此外,小兒在思睡和覺醒中出現的慢波活動及睡目民中出現的頂尖波腦電圖也不算異常表現,不能將其認為是癇樣放電。

以上談到腦電圖異常不一定都是癲癇。同樣,腦電圖正常也不能除外癲癇。有時醫師已觀察到典型的癲癇發作,但做腦電圖檢查時並未發現異常。所以在診斷癲癇時,既需要做腦電圖檢查,更需要與臨床密切結合,綜合分析,才能做出判斷。

33腦電圖檢查時應注意的問題

腦電圖是診斷癲癇的重要手段,為了使檢查能順利進行,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首先要解除病兒及家長的恐懼心理。醫務人員應向家長和年齡大的兒童解釋清楚,腦電圖是將腦細胞的放電通過儀器記錄下來,不是用電刺激腦子,對被檢查者毫無痛苦,也不會造成任何損傷,更不會引起什麼後遺症。有些孩子看到許多導線粘連在自己頭上,導線還和機器相連,心裏害怕,這種恐懼是不必要的。

醫院腦電圖檢查室環境應安靜,室內布置優雅,可張貼一些圖片,準備一些玩具,減少孩子的恐懼心理。室內空氣應清新,光線不宜太亮,夏季室內溫度要涼爽,冬季應溫暖。腦電圖描記時,室內人員盡量減少來回走動,避免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