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電子遊戲機與癲癇

近年來,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電子遊戲機大量投放市場,並進入家庭。由於玩電子遊戲機的人數增多,醫學界發現—種新的癲癇“電子遊戲機癲癇”。

文獻中曾報道,一個10歲的男孩,坐在電子遊戲機前,兩眼緊盯熒光屏,手握操作器,正聚精會神地操作時,突然意識喪失,摔在一旁,全身強直,四肢抽動。持續數分鍾後自行緩解,一切恢複正常。男孩被送到醫院後,當時沒有明確發病的原因。一年以後,孩子再次重複同樣內容的遊戲,當原來的畫麵再次在熒光屏前出現時,孩子又出現抽風。這時醫師考慮到有癲癇的可能。於是讓孩子一邊玩遊戲機,一邊記錄他腦電圖的變化,結果發現腦電圖有異常,確診為癲癇。

還有一個4歲的小孩,站在一旁觀看媽媽玩電子遊戲,突然發生抽風,頭及眼睛偏向一側,15分鍾後才恢複正常。還有些孩子在玩電子遊戲時,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好像頭部被重物猛擊數下,有時還伴有惡心及困倦感,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才恢複正常。還有的小孩發作時眼前一片漆黑,視覺喪失。如果對以上這些孩子在發作過後立即進行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除腦電圖有異常外,其他檢查均可正常。

醫學上把這種特殊類型的癲癇稱為“反射性癲癇”。每當某種外界刺激(如視覺、聽覺或角蟲覺等)出現時,即可引起癲癇發作。最常見的是光線刺激,尤其是一閃一閃的紅光特別容易引起反射性癲癇的發作。電子遊戲機融光、聲和圖像於一體,屏幕上出現的畫麵是由各種顏色的小圓點、小方塊組成的圖形,人和物的運動往往是上下跳躍式的,這種閃爍的圖像很容易誘發癲癇發作。每個病人對誘發癲癇的畫麵反應不一樣,有的病人見到某種畫麵時,立即引起癲癇發作。以後再次見到同樣畫麵,還會立即引起發作,但有的病人對此畫麵卻無動於衷,而是對另外一類畫麵極為敏感。據統計,患電子遊戲機癲癇的多是男孩,可能與男孩較喜歡玩電子遊戲機有關。

治療本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停止玩電子遊戲機。但也有些孩子即使不再玩電子遊戲機也會發生癲癇,這時就應該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有人認為服用丙戊酸鈉效果較理想。

有一點要說明,正常/兒不會因玩電子遊戲機而誘發癲癇。適度地進行電子遊戲對小兒手眼協調運動有益。但不能無節製地、長時間玩電子遊戲機,這不僅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作息安排,還影響視覺發育。

6小兒癲癇發作的形式多種多樣

小兒癲癇發作的形式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分為全身性發作和部分性發作兩種。另外還有一些發作無法判斷是全身性或部分性發作。

區別全身性發作和部分性發作主要根據臨床發作形式和腦電圖的表現。

癲癇的發作是腦細胞異常過度放電所引起。全身性發作時兩側大腦半球同時有異常放電,從腦電圖上可以表現出來,而且常常有意識喪失。而部分性發作開始時腦電圖僅表現為腦子某一部分有異常放電,一般沒有意識喪失,但有時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全身性發作包括強直原陣攣發作、失神小發作、肌陣攣發作、陣攣發作、強直發作及失張力發作。有些病人可以存在一種以上的發作形式。全身性發作一般在發作前沒有先兆,突然發生,發作時意識喪失,被呼喊時沒有反應。如在站立時發作,往往摔倒(但失神小發作不摔倒),大多伴有麵部或肢體的抽動或四肢強直(失神小發作不抽動)。

部分性發作又稱為局灶性、局限性發作。可以分為兩類,—類稱為單純部分性發作,另一類稱為複雜部分性發作。

單純部分性發作根據發作時的主要表現又分為運動性發作、感覺性發作、植物神經症狀發作及精神性發作。

運動性發作表現為某個上肢或下肢的抽動,或表現為麵部肌肉抽動,還有些病人表現為半側身體抽動。這些病人在發作開始時意識都不喪失,但不能控製抽動的肢體。有些病人在抽動一段時間後轉變(泛化)為全身性抽動,還有些病人很快就泛化為全身性抽動,當泛化為全身性抽動時意識喪失。

有些單純部分性發作的病人發作時僅表現為突然發生的感覺異常,不一定有抽動。還有些單純部分性發作的病人發作時僅表現為植物神經症狀或精神症狀。

不論哪一種單純部分性發作,都可以泛化為全身性發作。

複雜部分性發作的臨床表現比單純部分性發作要複雜得多,在發作過程中有兩種以上單純部分性發作的表現,意識不喪失,不摔倒,但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對外界刺激能有簡單的反應,例如對疼痛能躲避,能對別人的問話做出“哼、唉”的簡單答應,但不能正確完整的回答。

正確判斷發作類型對治療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藥物對不同類型的癲癇有不同的治療效果,如失神發作選用丙戊酸鈉效果最好,而複雜部分性發作則應首選卡馬西平。

癲癇病人對自己發作時的情況往往不能全麵的描述,小兒更是如此。所以當患兒發作時,家長或托幼工作人員要仔細觀察發作的情況,如意識是否喪失,是全身肢體抽動還是部分肢體抽動等。這些資料對醫師判斷發作的形式非常重要。

7強直一陣攣性發作的特點

強直原陣攣性發作是癲癇中常見的一種發作形式,又稱為大發作。發作前沒有先兆,任何時間、任何場合下都可能發生。

發作時突然意識喪失,全身肌肉收縮,軀幹和四肢發硬,摔倒。由於呼吸肌突然的收縮,壓迫胸腔,使肺裏的氣體急速的向喉頭擠出,會發出一聲難聽的吼叫聲,隨之呼吸停止,麵部青紫,眼睜大,眼球向上斜視,表情令人恐懼,全身後仰。強直時由於咀嚼肌有力的收縮,下頜突然閉合,有時能咬破嘴唇或咬傷舌頭。這段時期稱為強直期,大約持續數秒至10餘秒,肌肉張力逐漸減低而進入陣攣期。

陣攣表現為四肢猛烈地有節律地屈曲收縮,—下接著一下。此時呼吸動作也開始恢複,呼吸的頻率和四肢抽動的節律一致。急促的氣流反複通過口腔,這時口腔中存有的大量唾液通過氣流吸進呼出的作用,形成白沫,因不能下咽而流出口外,表現為口吐白沫。陣攣時間大約持續半分鍾或更長,然後抽動減慢而逐漸停止,全身肌肉放鬆。

在強直期和陣攣期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瞳孔散大,腺體分泌增加,表現出汗、流涎及氣管分泌物增多。

抽動停止後有一段意識不太清楚的時期,隨後進入深睡狀態,醒後往往感覺頭痛或疲勞,然後一切恢複正常。

有些病人的發作隻在睡眠中發生,特別是在入睡不久和快要醒來時發生。還有大約1/3的病人發作都在清醒時發生。另有一些病人醒時及入睡均可發生。

強直一陣攣發作在小兒往往表現的不典型,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有時以強直為主,有時以陣攣為主,特別是經過抗癲癇藥物治療,但發作未被完全控製住的病兒,發作時的表現更不典型。

8失神小發作

失神、發作是癲癇發作中的一種,在兒童中比成人要多見,3歲~4歲以後發病增多,學齡兒童發病最多,15歲以後開始發病的很少見到。

失神小發作都是在清醒時出現,表現為正在進行的活動停止,兩眼發直,凝視前方,呆呆地站在原來的位置或坐著不動。這時病兒的意識喪失,但不跌倒,如果手裏拿著物品,也不會掉在地上,有時眼皮微微抖動,雙手也微微顫抖,但不抽動。

這種發作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發生,假若正在說話時發作,語言會突然停止,過幾秒鍾再繼續說下去,對剛剛發生的事情,病兒不能回憶。

筆者曾遇到一個5歲半的女孩,聰明活潑,在幼兒園排練節目時,老師發現她跳舞時有時會突然停頓,跟不上音樂節拍,但這種情形短暫很快又能隨著節拍繼續跳,並且也不跌倒。隨後老師又注意到她在其他時間有時出現發楞、兩眼凝視持續3~4秒鍾,有時口半張、下頜微微顫抖、麵色無改變的情況。家長帶女孩到醫院看病,經腦電圖檢查後確診為失神小發作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