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53章 十二月危機應對(3)(2:01)(3 / 3)

對於創業者而言,“經濟危機是一個最壞的創業時間,也是一個最好的創業時間”。看過小說《雙城記》和電影《無間道》的朋友,應該對這句話感到有些熟悉。不錯!說經濟危機是一個最壞的創業時間,是因為在今天這樣一個資本市場環境下獲得融資相對困難,很多投資者都捂緊了口袋。說經濟危機是一個最好的創業時間,因為它為真正適合創業的人降低了機會成本,去掉了泡沫的虛幻與累贅,清掉了一些烏七八糟的競爭者,同時也為在下一個經濟高潮中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時代總是在呼喚著創業者,整個人類社會也將會被創業者所改變,甚至整個地球的未來都會掌握在創業者的手中。社會賦予創業者的大環境已經足夠好了。如果你有想法,有才能,就有可能大展身手,一躍而成為和楊致遠、馬雲、李彥宏、張朝陽等一樣的時代弄潮兒。

柳式箴言:

當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總是孕育著百年不遇的大好機會。

12月24日把中國和新興市場放在重要位置

金融危機給聯想業務帶來了很大衝擊,但中國政府提出的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擴大內需,這給中國IT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加上近年來低端電腦的日益普及,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把中國和新興國家市場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009年接受《財經》雜誌采訪

深度剖析:

2009年,柳傳誌複出,重新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以幫助聯想應對危機。我們知道,聯想並購IBM的PC業務以前,營業額是30億美元;並購以後,金融危機出現前的最高點達到169億美元,並購前的利潤是1?48億美元,並購以後的最高點是4?8億美元,但是一場金融危機來了以後,聯想虧損了2?26億美元。為什麼會虧損呢?因為IBM的PC在國際上的業務主要都是做的大客戶業務,它不是做消費類群體的,而金融危機的衝擊主要就是衝擊大客戶。

所以,自從柳傳誌複出後,采取了一係列的戰略調整,公司也開始了大幅度的贏利。柳傳誌到底是怎麼做的呢?其實很簡單。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企業戰略也要跟著調整。柳傳誌帶領聯想集團對於北美和歐洲的大客戶,采取的辦法是守勢,盡量保住利潤和份額;對於中國市場來說,也要保住,並盡可能地擴大內需;對於一些新興市場,則要重點搶占,比如俄羅斯、印度等國家。正是這樣的戰略調整,使聯想集團兩個季度下來,就大概贏利了1?3美元。

柳式箴言:

擴大內需,保住國內份額;出擊國外,搶占新興國家市場。

12月25日銀行的支持

喜歡請與好友分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