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企業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現金流斷裂的問題。有些企業,可能這個行業前景真的不好,支持完了以後依然也會死,也就是拖延時間而已,比如說像得了癌症一樣。有的企業可不是,撐過這一把,現金流不斷裂,會有很光明的前途。這種事情我自己也都經曆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銀行、金融怎麼能夠更好地支持中小企業,很關鍵。因為,我知道這也是個很大的難題,因為對銀行來講,貸壞賬是個大問題,但是真的要是銀行的水平高到能夠對好的中小企業給予支持的話,我相信會對中國的企業,中國的經濟產生巨大的幫助。
——2009年做客貴州《論道》節目發言
深度剖析:
現金流一般都是針對企業而言的,是指某一段時間內企業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數量,比如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出售固定資產、向銀行借款、上市等都會取得現金,形成現金流入;購買原料、支付工資、構建固定資產、對外投資、償還債務等都需要支付現金,從而形成企業的現金流出。所以,通常企業現金流又可分為經營性現金流、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三大主要部分。柳傳誌認為,對於企業來說,現金流是最為重要的問題,也是最為關鍵的。有很多企業,本來有很好的前途,就是因為現金流斷裂,才不得不破產。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所以,在參加貴州《論道》節目的時候,柳傳誌呼籲廣大銀行對於那些前途光明,但是現金流出現暫時問題的企業進行支持和幫助。柳傳誌說,“如果銀行能夠對好的中小企業進行資金支持的話,一定能夠對中國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柳傳誌的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柳式箴言:
現金流是最為重要的問題,也是最為關鍵的。
12月26日謀定而後動
把最壞的狀況想清楚,不要僥幸。把事情想得透徹再動手,謀定而後動。因為你也不能太保守,機會到來,你完全不動手,那也是傻了,對吧?要想清楚,要想清楚……
——2008年接受台灣《商業周刊》采訪
深度剖析:
《禮記·中庸》中說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我們用係統思考的方式,通盤了解問題的過程及程序,找出杠杆的支點發揮創造力,並經周詳的計劃擬訂出解決方案,然後迅速執行,這也就是《孫子兵法》中的“謀定而後動”。謀定而後動,說白了就是行動之前,要廣泛搜集信息,周密地思考和安排。做事的方法沒有所謂的新舊之分,無論什麼時候,何朝何代,啟人思維,令人醍醐灌頂之感的智謀總是受人歡迎的。因為,隻要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柳傳誌說,不要存僥幸的心理,要把最壞的情況想清楚再動手。
當然了,柳傳誌說謀定而後動,並不是讓大家陷入空想主義中。“你也不能太保守”,柳傳誌說,“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完全不動手,那就是傻了”。那麼,這個度應該怎麼把握呢?其實,當一件事情一旦有70%的勝算,就要馬上采取行動。你可能會問,為什麼不等到有100%的把握再開始采取行動呢?這是因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完美的。我們需要在前行中修正計劃,並在修正中繼續前行。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不能親身感受到環境的變化,就永遠是一個紙上談兵者。
柳式箴言:
當一件事情一旦有70%的勝算,就要馬上采取行動。
12月27日懸崖還是轉折
一年之後,如果聯想下去了,那現在就是在懸崖上;如果上去了,聯想現在就是在轉折點上。
——2009年接受網易科技采訪
深度剖析:
2009年,柳傳誌複出,重新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聯想官方給出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是受金融危機影響,經營業績受挫。聯想集團公布了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第三季度業績,淨虧損9700萬美元。二是楊元慶請求柳傳誌重新擔任董事局主席,以加強公司實現長期全球戰略的能力。那麼,柳傳誌複出的更深層次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其實,我們認為,柳傳誌複出的最大原因是,作為創始人,他把聯想集團當成親生兒子,非常有感情,看到企業處於現在這種狀況,他的複出既是個人對企業的一種責任,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責任。說白了,柳傳誌重新複出,更多的是一種使命感。可是,這對當時已經65歲的柳傳誌來說,意味著一種風險。一旦他無法挽住聯想集團急劇下滑的利潤,柳傳誌的半生英明將毀於一旦。所以,柳傳誌才說,“一年之後,如果聯想下去了,那現在就是在懸崖上;如果上去了,聯想現在就是在轉折點上”,可見柳傳誌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後來的事實證明,柳傳誌沒有辜負大家對他的重托。兩個季度以後,聯想集團就扭虧為盈,擺脫了虧損的泥潭。從這一點上說,柳傳誌重新拯救了聯想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