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53章 十二月危機應對(3)(2:01)(2 / 3)

柳式箴言:

麵對危機,政府應該和企業站在同一個戰線。

12月21日提前做準備

去年(2007年)10月左右,我們就提出說,像聯想這樣的企業,冬天要考慮了,為什麼?中國股市的市盈率已高到離譜,人民幣跟美元的彙率也已經非常的不合適了,明顯對出口會有大的影響。我們做投資的人,就要提前做準備,所以提出所謂冬天的問題。我當時說的,是相當於深圳的冬天,也就是台灣的冬天。但現在真正來的呢,是哈爾濱的冬天。

——2008年接受台灣《商業周刊》采訪

深度剖析:

“總是談危機不是說現在已經很困難,而是提前為了對四五年後將要麵臨的巨大變化做準備。如果從現在開始好好做準備,那麼危機也有可能變成機會。”三星總裁李健熙曾經這樣說。由此可見,麵對危機的時候,隻有提前做準備,才能有的放矢。柳傳誌也有同樣的觀點。其實,早在2007年的時候,柳傳誌就已經意識到危機將要來臨了。隻不過,柳傳誌沒有想到,危機比想象中的還要厲害。這說明柳傳誌對危機的來臨還是非常敏感的,而這種敏感正是一個優秀企業家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柳式箴言:

麵對危機,隻有提前做準備,才能有的放矢。

12月22日調整戰略,增強競爭力

金融危機引起了客觀環境的變化,導致了中國中小企業的外部需求將有所減弱,但是生產技術特別是關鍵技術主要依賴國外的狀況仍未從根本上改變,暴露了產業集中度不高,組織結構有待於優化等問題。因此,中小企業應該調整戰略,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增強自身競爭力。

——2009年浙江中小企業CEO創新發展高級培訓班結業典禮發言

深度剖析:

柳傳誌認為,“金融危機為中國產業的升級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國本身沒有金融危機,隻是受到西方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是說,中國政府和企業仍然具有很強大的經濟實力來應對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負麵影響。當然了,僅僅是應對危機還遠遠不夠。柳傳誌認為,最為重要的是要思考金融危機之後的新的經濟增長來源和產業所要麵臨的新的經濟競爭環境,“及時調整戰略,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增強自身競爭力”。柳傳誌提醒我們,即使西方很多大型企業深受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這些企業並沒有在那裏等待死亡。實際上,他們也在利用這次危機來進行重組,從而拋掉過去沉重的包袱,再輕裝上陣。所以,對於中國企業,特別是我們很多中小企業來說,經濟危機是一個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好機會,如果你抓不住的話,別人就會抓住。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這些中小企業就危險了。

柳式箴言:

金融危機為中國產業的升級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12月23日創業的最好機會

目前的危機是青年創業的最好機會。雖然中國的出口受國外的牽製比較大,但是國內還有大量的內需需要滿足,中國還保有相當大的經濟實力。當前國家在財政稅收上給予企業不斷的優惠措施,創業對於青年是不錯的選擇,對於改善民生、解決就業也很有意義。

——2008年參加“創業英雄會——尋找青年

創業新榜樣”大型活動發言

深度剖析: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危機呼嘯而來,席卷全球,進而演變成一場國際性的經濟大危機。這場大危機影響範圍之廣,程度之深,世所罕見!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保持了30年的高速增長態勢,但是也不能獨善其身,置身之外,很多行業都受到較大衝擊,尤其是外貿出口、房地產和鋼鐵行業等。相信每個人都能夠感覺到嚴峻的經濟形勢。企業倒閉的倒閉,裁員的裁員,不勝枚舉!可是,我們也應該知道,每當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總是孕育著百年不遇的大好機會。失敗者和成功者的區別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前者把危機當成危險,因而故步自封;後者把危機看成機遇,敢於在危機中“釜底抽薪”,大膽前行。因此,柳傳誌說,“目前的危機是青年創業的最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