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作為:“無為”而治,以守為攻(3)(1 / 1)

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樞密使兼侍中、武寧軍節度使北宋名將曹彬身患重病,真宗皇帝親臨曹府看望他,並親手喂他喝藥,臨走前賜金萬兩。六月,曹彬病逝,真宗又親臨吊喪,痛哭失聲,“贈中書令,追封濟陽郡王,諡武惠”,並封曹彬夫人為“韓國夫人”,曹彬的七個兒子及其親族、門客、親信、將佐等十餘人都受到了封賞。八月,宋真宗又下詔讓曹彬與宋初名相趙普配飧宋太祖的太廟,一同接受祭祀。作為一員武將,身後能受此殊榮,在北宋一朝還不多見。曹彬得此榮譽,不但因為他戎馬一生,征西蜀、伐南唐、滅北漢,具有傑出的將帥之才,為宋王朝的鞏固和發展做出了自己的傑出貢獻,而更重要的是因為曹彬為將嚴於責己,寬以待人,謙虛和遜,“不以等威自異”,其良將風範為朝野人士所推舉。

曹彬(931-999年),真定靈壽(今河北靈壽)人。父曹芸,五代時曾任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曹彬出身將門,從小讀兵書,練習武藝,為人誠實,辦事謹慎。後周太祖郭威的貴妃張氏,是曹彬的姨母,周太祖受禪登基後,召曹彬隸其義子柴榮帳下供職,擢為河中軍兵馬都監,掌管軍務。曹彬雖是皇親國戚,但從不以此為資本,而是謙虛謹慎,克盡職守。河中軍節度使王仁鎬因曹彬是帝戚,對他尤加禮遇,非常客氣。而曹彬對各位將領彬彬有禮,對待自己的工作也是兢兢業業。

顯德五年(958年),周世宗派曹彬出使吳越國。吳越國人私下送給他一些禮物,他一概不受。曹彬完成了公差使命,便立即啟程返回。吳越國士人用快船追趕曹彬,執意要將禮品送給他,他一再推辭,對方卻執意要送,最後曹彬無奈隻好收下,但讓手下人做了登記,回到京城後,他把這些饋贈的禮品全部交給朝廷。周世宗見曹彬如此廉潔,非常感動,下詔讓曹彬將這些禮物領回。曹彬這才拜謝賞賜,將禮物拿了回去,然後全部分給了親朋故舊,而自己未留一錢一物。

當初,宋太祖趙匡胤未即位時,曾在後周擔任殿前都點檢,統管朝廷禁衛軍,權勢很大。曹彬對趙匡胤同其他人一樣彬彬有禮,從不巴結和倚附,沒有公事決不上門造訪,文武大臣們群集宴請,曹彬也很少參加。趙匡胤對於曹彬的這種“中立不倚”,不拉關係,不結權貴的作風非常讚賞,由是對曹彬也另眼看待。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於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從平陽把曹彬召回朝中,對他說:“我以前對你不錯,你為什麼要疏遠我?”曹彬頓首謝罪說:“我是周室的近親,而且管內職,怎麼能輕易妄加交結人呢?”趙匡胤聽了曹彬這番話,更加敬佩他的為人,認為可當重任。此後,趙匡胤對曹彬格外器重。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冬,宋太祖下詔討伐後蜀,令曹彬為都監,與王全斌、王仁贍、劉光毅諸將,率兵六萬,分兩路攻蜀。曹彬領兵一路破關斬將,蜀軍望風而逃,收降了施、萬、開、忠、遂等州,攻取了峽中全部的州縣。行軍作戰一路,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所至蜀地百姓心悅誠服。宋太祖聽到這個消息,特下詔書褒獎曹彬。

不久,兩路宋軍在成都會師,後蜀主孟昶投降,伐蜀戰爭取得勝利。王全斌、王仁贍等人覺得大功告成,在成都花天酒地,大享清福。曹彬屢請還師,王全斌等人不從,結果原蜀將全師雄等不堪欺壓,擁兵十萬起兵造反。曹彬複與劉光毅率兵平定蜀亂。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命王全斌、曹彬等人還京。王全斌諸將在蜀地多取女子玉帛,攜帶了大量金銀財寶滿載而歸。唯獨曹彬兩袖清風,行囊裏隻有書和衣服。王全斌等將領在蜀劣跡早有人奏報了朝廷,宋太祖召見王仁贍責問,仁瞻不敢隱瞞,如實講出了諸將搶掠民女民財的不法行為,最後說:“清政廉潔、不負陛下所托隻有曹彬一人。”宋太祖見曹彬不負所望,加封他為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曹彬人見宋太祖說:“征西將士都獲罪,唯獨我受賞,恐怕這樣無以服眾。”太祖趙匡胤說:“你功勞最大,但卻不居功自傲;你為人清廉,但卻從不自誇。受賞當然是應該的。”曹彬這才接受了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