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艾灸療法的基本操作手法(3 / 3)

②用手握紙筒,側低頭,把艾條對準紙筒大口吹艾條燃燒的部分,使艾煙順著紙筒進入耳道,熱度以可以忍受為度。每天吹灸1~2次即可,每次時間以適度為好。

艾灰的妙用:緩解腳癢、腳氣:腳癢時,在癢處塗抹艾灰,可以迅速止癢。如果腳氣特別嚴重,可以同時艾灸,效果非常好。

祛除青春痘:臉上或身上長了痘痘,又紅又腫,可以抹上點兒艾灰。痘痘會很快幹癟,而且不留瘢痕。

除幼兒尿布疹:用麻油將艾灰調勻,塗在孩子起疹子的地方,然後再穿上紙尿褲。下次換紙尿褲的時候,孩子的尿布疹會消失。

美容:用蛋清或者用牛奶和蜂蜜將艾灰調勻,調得稠一些,然後塗在臉上,20分鍾後洗去,有美白和嫩膚的效果。

除味和吸潮:艾灰用棉布袋裝好,紮好袋口,可以放在廁所、廚房、冰箱中清除異味,效果可以和竹炭媲美。還可以將艾灰包放在鞋裏,既可以吸潮,又可以除腳臭。

養花:把艾灰拌在土裏,家中的花花草草會變得生機勃勃。

艾灸後的反應: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在艾灸之後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隻有皮膚潮紅,口渴等輕微表象,而有些人會出現失眠、上火、皮膚紅疹等嚴重的身體不適表現。

皮膚潮紅:艾灸時,由於熱力的作用,會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刺激血液流動,所以會出現皮膚潮紅的現象。

灸瘡:灸瘡是艾灸的特征性表現,艾灸後出現灸瘡表明艾灸施治初具療效。出現灸瘡期間也要堅持溫和灸,讓艾灸效力持續,否則會出現病情反複。

灸皰:灸皰是灸瘡的前一個階段,多見於化膿灸。

口渴:很多人在艾灸之後會感到口渴,這是正常的。艾灸後可以喝紅糖水或溫開水,不要喝菊花茶等寒涼性的飲料,否則會影響艾灸的效果。

排病反應:在沒有其他致病因素的情況下,出現身體或艾灸部位的不適,則是正常的排病反應。這是身體自我修複係統對病邪的調節現象。

艾灸療法的適應證與禁忌證:艾灸療法雖有治病防病的功效,但艾灸並不是萬能的。艾灸療法與其他療法一樣也有適應證與禁忌證。在艾灸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是否適合艾灸。

艾灸療法的適應證:疏風解表、溫中散寒,適應於外感風寒表證及中焦虛寒嘔吐、腹痛、泄瀉等。

溫經散寒、通痹止痛,適應於寒凝血滯、經絡痹阻引起的病症,如風寒濕痹、痛經、經閉、寒疝腹痛等。

補中益氣,升陽舉陷,適應於氣虛下陷、髒器下垂之證,如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溫陽補虛、回陽固脫,適應於脾腎陽虛,元氣暴脫之證,如久泄、久痢、遺尿、遺精、陽痿、早泄、虛脫、休克等。

消瘀散結,拔毒泄熱,適應於外科瘡瘍初起或瘡瘍潰久不愈,以及瘰鬁等證。

降逆下氣,適應於氣逆上衝的病症,如腳氣衝心、肝陽上亢之證。

艾灸療法的禁忌證:

1、顏麵部、頸部及大血管走行的體表區域、黏膜附近,不宜直接灸。

2、器質性心髒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3、屬實熱證或陰虛發熱、邪熱內熾等證,如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大量咯血、嘔吐、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皮膚癰疽瘡癤並有發熱者,不宜使用艾灸療法。

艾灸療法的注意事項:艾灸具有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優點,幾乎沒有不良反應。但在艾灸過程中,一定要認真按照治療原則和操作方法進行。

施灸前:要將所選穴位或施灸部位用溫水或乙醇(酒精)棉球擦洗幹淨,灸後注意保持局部皮膚的溫度,防止受涼,影響治療效果。

灸治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火種,防止艾火灼傷皮膚,防止燒壞衣服、被褥等物品。尤其在顏麵部施灸時或給幼兒患者施灸時要特別注意。

灸治結束後:必須將燃著的艾絨徹底熄滅,以防事故發生。

影響艾灸療法效果的因素:材料:艾葉加工成艾絨後易於燃燒,燃燒時熱力溫和,直達人體深部。

刺激強度:多次短時強刺激可以達到時間整合後的連續強刺激的效果。

灸不離穴:艾灸要針對穴位刺激,艾灸的取穴不一定多,但要對症,就要選重點穴。

施灸時間:久用火為灸,要取得根本性的療效,必須長時間艾灸。

感傳:用灸法後局部會出現溫熱、麻木、如蟲爬行等感覺,即為灸感。灸感是艾灸療效的保證。

艾灸順序:盡量以先灸上,後灸下;先灸背,後灸腹;先灸頭,後灸肢;先陽經,後陰經;先少後多為施灸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