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禮俗與民生(2 / 2)

禮俗與民生底關係從上說三點底演進可以知道。生活上最大的四個階段是生,冠,婚,喪。生產底禮俗現在已漸次消滅了。女人坐月,三朝洗兒,周歲等,因生活形式改變,社會組織更變,知識生活提高,人也不再找這些麻煩了。做生日並不是古禮,是近幾百年,官僚富家,借此誇耀及收受禮物底勾當,我想這是應當禁止底。冠禮也早就不行了。在禮儀上,與民生最有關係的是婚禮與喪禮。這兩禮原來會有很重的巫術色彩,人試要用巫術把所謂不祥的境遇克服過來。現在拿婚禮來說,照舊時的禮儀,新娘從上頭,上轎,乃至三朝回門、層層節節,都有許多禁忌,許多迷信的儀式,如像新娘拿鏡子,新郎蹋轎門,鬧新人等等,都含有巫術在內。說到喪禮,迷信行為更多,因為人怕死鬼,所以披麻,變形,神主所以點主,後來生活進步,便附上種種意義,人因風習也就不問而隨著做了。

今天並不是要講禮俗之起源,隻要講我們應當怎樣采用禮儀,使它在生活上有意思而不至於浪費時間,金錢,與精神。禮儀與風俗習慣是人人有的,但行者須顧到國民底經濟生活。自入民國以來,沒工夫顧到製禮作樂,變服剪發,乃成風俗,不知從此例底沒顧到國民底經濟與工業,以致簡單鈕扣一項,每年不知向外買入多少,有底矯枉過正,變本加厲,隻顧排場,不管自己財力如何,有底甚至全盤采取西禮。要知道民族生存是賴乎本地生活上傳統的習慣和理想,如果全盤采用別人的禮儀風俗,無異自己毀滅自己,古人說要滅人國,得先滅人底禮俗,所以婚喪應當保留固有的,如其不便,可從簡些。風俗禮儀凡與我生活上沒有經驗底,可以不必去學人家,像披頭紗,拿花把,也於我們沒有意義、為何要行呢?至於賀禮、古人對於婚喪在親友分上,本有助理之分。不過得有用,現在人最沒道理底是送人銀盾,喪禮底幛,甚拿有子送終父母底,也有男用女語女用男語底,最可笑的,有個殯儀,幛上寫著“川流不息”!這又是亂用了。喪禮而張燈結彩,大請其客,也是不應該的,婚禮有以“文憑”為嫁妝扛著滿街遊行底,這也不對。

故生活簡單,用錢底機會少,所以一旦有事,要行繁重的儀式,但也得依其人之經濟與地位而行,不是隨意的。又生產方式變遷,禮俗也當變,如喪禮在街遊行,不過是要人知道某人已死,而且是個好人,因城市上人個個那麼忙,誰有心讀個人的曆史呢?禮儀與民生底關係至密切,有時因習俗所驅,有人弄到傾家蕩產,故當局者應當提倡合乎國民生活與經濟底禮俗,庶幾乎不教固有文化淪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