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不確定性及其引致的信用風險
一、不確定性
在瓦爾拉斯的思想體係中,不確定性可以通過保險得以消除,這使它能夠在完全確定的條件下合理地發展出一般均衡理論。在以後的新古典經濟學中,都是按照奈特1921年的論文《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中的觀點,把“不確定”轉化為“風險”也就是“可測量的不確定性”來處理。理性預期假設認為,預期錯誤的客觀的概率分布與經濟人自己的主觀評價是一致的。盧卡斯指出:“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經濟推理是沒有用的。”這表明他接受風險——不確定性的兩分法,以限製經濟分析的範圍。弗裏德曼否定風險——不確定性的二分法,他采用了“個性化的”(或貝葉斯的)主觀概念解釋,認為概率不是客觀的,而是以現有知識為基礎的個人評價的表述,隨著知識的積累,評價也相應發生變化。同時,弗裏德曼把人們對待風險的態度分為風險回避、風險喜愛、風險中性幾類,使人們的效用函數變成“預期效用函數”,人們就是根據自己對未來事件的理性預期和風險喜好來最大化自己的預期效用。阿羅—德布勒模型對每一種商品的細節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商品的差別包括商品的物質特征、獲得和使用商品的日期和地點、獲得和使用的環境事件、誰最終消費它們。對於不確定性的處理,該模型假設:①每一種不確定性因素都是事先可以識別的;②每一種不確定性因素都是可交易的,而且交易均達到均衡,也就是說每一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後果或者是明確的,或者可以通過交易抵消,交易時按照商品、地點、日期、事件組合以及價格進行。由於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是價格的接受者,對於給定的價格,不存在關於生產計劃現值和消費計劃費用現值的不確定性,也就不存在消費者淨財富的不確定性;消費計劃可以描述,意味著對於給定日期的給定商品,消費量將隨實際出現的事件而變化,所以消費者的偏好、對於不同事件的可能性的主觀置信和對風險的態度決定了消費者對計劃的偏好,而置信和風險態度與生產者行為無關。總之,新古典理論把動態問題轉化為確定的靜態一般均衡問題加以處理,將未來的不確定性從客觀的概率分布中反映出來。筆者認為不確定性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可以度量的“風險”,它不能用客觀概率反映,本書所指的不確定性就是沒有預期到的事件,包括未來的價格變動和突發事件。
新製度經濟學代表人物科斯在《廠商的性質》中指出,“沒有不確定性問題的存在,廠商合並就不大可能。”企業不可能出現在一個不存在不確定性的世界中。他把企業的存在歸因於不確定性、不完善預期和有關信息成本。威廉姆斯對交易費用理論進行了係統的分析,他把交易費用的決定因素分為兩方麵:第一方麵的因素是交易要素,尤其是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交易對手的數量;第二方麵是人的要素,包括有限理性和投機主義。他說:“在確定性條件下進行的交易相對之下不必贅言,它們除了在達到均衡交換結構所需時間方麵有所不同之外,任何規製結構都可使用。較為重要的是在不確定性存在並達到中等或較高程度時進行的交易。”不可預測是不確定性的主要特征,這一特征就決定了合約簽訂後合約當事人可能遭到由不可預期的因素引起的信用風險。
二、不確定性產生信用風險
(一)原理分析
經濟學家將投資定義為因對未來回報的預期而承受瞬時成本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修建廠房、購買安裝設備,商場儲存商品用以銷售以及對在職人員進行培訓,都是投資行為。大多數投資決策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三個基本特征:第一,投資是部分或完全不可逆的,即投資的初始成本至少部分是沉沒成本,退出投資不可能完全收回初始成本。比如,特定企業在營銷和廣告方麵的大多數投資是不能收回的;如果一家特定行業的企業要出售,該企業所處的行業是適度競爭的,那麼該企業的價值對該行業的所有企業都是相同的,出售該廠不可能獲得任何的收益。即使投資不是特定企業或特定行業,投資也往往是不可逆的。因為舊機器市場中沒有能力評價這一資產,購買者隻支付對應於該市場中平均質量資產的價格,這進一步會產生“逆向選擇”或“檸檬”問題。不可逆性也可能產生於政府管製或製度安排中。比如,資本控製可能會使外國(或國內)投資者出售其資產並重新配置其資金變為不可能。另外,由於雇傭、培訓及解雇的成本高昂,對新職工的投資可能也是部分不可逆的。第二,來自投資的未來回報是不確定的,投資者隻能評估投資產生較高或較低收益(損失)的不同結果的概率。但是較高和較低的收益是不確定的,是投資者在自己掌握的信息下的一種估計,它受未來宏觀經濟狀況和市場變化的影響;同時收益結果的概率也是一種主觀概率,取決於投資人個體擁有的信息量和判斷能力。第三,投資的最佳時間也是不可確定的。開始投資就麵臨著未來投資成本下降的機會成本損失,推遲投資行為可以獲得未來更多的信息,但是永遠不可能完全確定。所以,投資就是在投資的不可逆、不確定以及投資時機選擇的相互作用下進行的選擇。投資者在不確定條件下進行投資,投資是具有風險性的經濟行為。如果企業通過向商業銀行融資進行投資,投資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轉移給了商業銀行。如果企業投資失敗,資不抵債,那麼銀行也會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