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政界的一些朋友介紹,王昭耀在位時,以他為中心的家族勢力在安徽權傾一時,能夠攀上這一家族,也是一種榮耀。可是,當王昭耀東窗事發,他一手構築的家族權力大廈頃刻間轟然倒塌,這一家族走到了末路。
知情人透露,王昭耀家族的噩夢是從2005年4月22日開始的。這天上午,安徽省委多位領導共同與王昭耀談話,告知其"離職休養,講清問題"。
同一天,王昭耀在安徽省行政事務管理局接待處任處長的妻子馮繼英,與在共青團安徽省委任職的大兒子王偉被"雙規"。
王昭耀立案調查後,很快帶出了他的兩個妻弟:原宣城市委副書記楊楓和宿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楊哲信--8月24日,安徽省檢察院以涉嫌受賄罪對楊楓立案偵查;11月18日,楊哲信因涉嫌受賄,被宿州市檢察院刑事拘留。
據紀檢部門披露的信息,楊哲信的"落馬"頗具戲劇性:為追查王昭耀藏匿的巨額資產,辦案人員審訊得知其中數百萬元藏在楊哲信家中,打開楊家的保險櫃,發現了這筆巨款,但是卻多出來一大筆。找到楊哲信,他最終承認這是自己"撈"的。
2006年6月,楊哲信、楊楓兄弟受賄案分別在安徽宿州和巢湖開庭,引發媒體廣泛關注,後楊氏兄弟分別被判處12年半和10年有期徒刑。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中國古代社會,這是理所當然的時尚,當然也是一些人走上仕途信奉的信條。在21世紀的社會主義中國,王昭耀重複著幾百年前官場上老調,隻是在某些方麵他做得更露骨、更囂張。
楊楓早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在碭山縣師範學校當過三年化學教師,後相繼擔任淮北市氣象局副局長、淮南市氣象局局長,1994年11月任安徽省氣象局副局長,2001年1月,當選宣城市副市長,2004年2月6日,出任中共宣城市委副書記。我們不能否認楊楓一點工作能力也沒有,也許他確實作出了業績,但王昭耀的作用路人皆知。至於他的另一個妻弟楊哲信的仕途讓人覺得不可思議。2001年時,此公從一名貨車司機魔術般地變為碭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這是關鍵的一步,沒有人操作,這是絕不可能辦到的。此後短短4年時間裏,楊哲信實現三級跳:從靈璧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坐上宿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的交椅。
升至了組織部長的高位,幹得怎麼樣呢?靈璧縣委書記對楊哲信的評價很不好,他說,能力很弱,水平很低,辦事不講原則,組織部長當得很不好,起到很壞的作用。
寥寥數語,勾畫出一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的小混混形象,此公從事貨車司機可能會幹得不錯,從事組織人事工作,顯然力不從心,可能看中的就是組織人事大權,別的還看不上眼兒,這位貨車司機看到了這一把交椅實實在在的含金量。
法庭經過調查認證,楊哲信上任不到三個月,就開始了瘋狂的買官賣官交易,瘋狂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法庭認定他先後228次受賄,賣出69頂烏紗帽,賣官頻率之高,令所有賣官者瞠目,自歎弗如。
楊哲信的素質之差使他做出了諸多離譜的事情,在賣官最為猖狂的日子裏,有時真官假官一起賣,最後,發展到賣"假官"的地步,成為安徽官場上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
在安徽省原副省長、副書記王昭耀這棵大樹下,王氏家族享盡了榮華富貴,這一家族的核心是王昭耀,而連接王昭耀和楊氏兄弟的是王昭耀的妻子馮繼英。
說來真是令人感歎不已,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是,王昭耀在山東老家的親屬並沒有因為他的倒台受到任何牽連。王昭耀老家在山東梁山,他大學畢業在安徽工作,盡管老家有不少親屬,但沒有受到他的恩惠,親屬中也沒有人走入仕途。
梁山縣是文學名著《水滸傳》描寫的主要地點。我曾到那裏暗訪過非法改裝汽車情況。小說中煙波浩渺的八百裏水泊已難覓蹤影,街兩旁是一家挨著一家的汽車改裝企業。
王昭耀就是從這一塊養育了梁山好漢的英雄故土走向北京,走向安徽,令人不解的是,梁山好漢重情義、講孝悌的傳統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蹤影。知情人介紹,王昭耀倒台後,中紀委、山東省檢察院的人從來沒去他的老家梁山縣調查過,因此也沒有人受到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