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理時間的藝術(2 / 3)

這位院長後來說,他的確犯了幾項錯誤,例如沒有好好重視團隊建設,在募款之前沒有好好地對同仁解釋。如果從頭再來,他一定可以做得更好。但他也帶來了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即人們必須不斷地自問:“目前最迫切要做的是什麼?我最大的本領和才華在什麼地方?我的時間花在哪些事情上最高效?”

廣東高爾夫少年冠軍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平衡學習和打球之間的時間安排呢?

關天朗受父親的熏陶,從小喜歡高爾夫運動。他的父親關漢文曾表示,關天朗和同齡孩子最大的區別,就是知道自己要走什麼樣的路。關天朗6歲參加世界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14歲在亞洲業餘高爾夫錦標賽上問鼎冠軍,獲得2013年大滿貫賽美國大師賽的參賽資格,成為這項高爾夫最頂級職業賽事曆史上年紀最小的參賽球員。

他沒有因為打球耽誤學業,學習成績也是名列前茅。平時抓緊時間學習,周末則投入緊張的訓練。他的父親感歎沒有玩的時間是最可惜的事情。看來先要有付出,才會有回報。他在賽場上拿獎,學習成績也一直排在班級前三。

我們再來看一堂生動的時間管理課。在課上,教授拿來一個瓦罐和一個裝滿鵝卵石的盤子,他把鵝卵石一塊塊放進罐子裏,直到不能放為止。他問:“這個罐子是不是放滿了?”

“是的。”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真的嗎?”教授笑著問。然後再從桌子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從罐口倒下去,搖一搖,再加一些,再問學生:“你們說,這罐子現在是不是滿的?”這回他的學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後班上有位學生怯生生地細聲回答道:“也許沒滿。”

“很好!”教授說完後,又從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進罐子,沙子流入大小石塊之間的縫隙裏。倒完後再問班上的學生:“現在你們再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

“沒有。”學生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

“很好,”教授拎來一桶水,然後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然後又問大家:“看了剛才的實驗有什麼啟示呢?”

一位自以為聰明的學生回答說:“無論我們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滿,隻要我們願意擠,總能擠出一些時間,多做一些事情的。”這位學生邊回答邊想,畢竟這堂課是時間管理課。

教授點了點頭,微笑地說:“答案不錯,但是還有更重要的信息。”他問大家:“如果我不先放那些鵝卵石,而是那些小石頭、沙子或水,那結果又會怎麼樣呢?”

“如果那樣的話,那些鵝卵石就無法放進去。”

“對!這才是問題關鍵之所在。我們隻有先把鵝卵石放進去,才可以在空隙裏放進許多小石頭、沙子和水。同樣道理,我們在管理時間的時候也應該這樣,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什麼是最重要的事?即能給我們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最能幫助我們實現目標的事。”

對於工作中林林總總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緊急性的不同組合確定處理的先後順序。做到鵝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裏去。對於人生旅途中出現的事件也應如此處理。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處在哪一年齡段要完成哪一年齡段應完成的事,否則,時過境遷,到了下一年齡段就很難有機會補救。

時間管理四象限

時間“四象限”法是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第一象限:重要而且緊急;處理方法:立即著手去做。提示:本象限事情不宜很多,越多壓力越大,很多第一象限的事情往往來自於第二象限事情的拖延。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處理方法:有計劃地去做;提示:凡事提前作打算,堅持按計劃行事,不拖延,前期時間抓得緊,後期才不會慌。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處理方法:尋找替代解決的方法或放棄。提示:眉毛胡子一把抓隻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四象限:不重要而且不緊急;處理方法:最好不做。提示:不可沉溺於這個象限,把大部分時間消耗在這個象限。

在應用四象限法時,首先我們要把我們要做的事情進行分類,然後按照事情的優先級進行處理,而處理事情的最重要原則就是首先將重要且緊急的第一象限任務處理完畢,如按時完成當天的作業或其他老師交待急需完成的任務等。

然後再集中大部分精力處理第二象限也就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如每天按計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係統的總結,或者把自己以前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多加複習等,以備每學期的各科考試。再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一方麵中考時體育測試不至於臨陣磨槍,能夠取得較高的體育測試分數,還能夠保證正常的上課時間,不至於因為身體疾病的原因而影響學習。倘若你覺得第二象限的事情不緊急而不斷拖延,拖到了臨考前這些事情就會變成第一象限的事情,既重要又緊急,你會覺得時間急迫,顧此失彼,感覺到壓力重重。

還有對於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如果前麵兩個象限的事情還沒有完成好,則盡量尋找替代解決的方法或放棄,如你正在按計劃進行複習,同學讓你陪他買東西,你可以幫他約其他人同去。再如,夜深人靜,你依然在伏案奮筆疾書當天的家庭作業,而你喜歡的一場球賽馬上就要開始,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取舍。古人雲,有舍才有得。重要不重要的事情都花大量精力去做,反而什麼都做不到最好。

最後一個象限是不重要而且不緊急的事情,這些事情可做可不做,最好不做。比如,看一些無聊的電視或打電子遊戲等,簡而言之就是浪費生命。這部分活動倒不見得都是休閑活動,因為真正有創造意義的休閑活動也是很有價值的,如打球或讀書等。倘若前幾個象限的活動都完成了,非要用這些無聊的方式打發一下時間,也切不可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以至於接下來把所有時間都浪費在這些事情上,荒廢了學業,耽誤了前程。

現在你不妨回顧一下上周的學習與生活,你在哪個象限花的時間最多?你的時間安排是否合理?認真領會時間管理的四象限工作法,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檢查和調整,讓它變得更加合理和科學,讓你的學習、生活變得更高效。

零散時間也是財富

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而時間正是靠一分鍾、一秒鍾不斷積累起來的。浪費了零散的時間,便是浪費了無數的珍寶。珍惜時間,就不要放過每一分、每一秒。

富蘭克林是一個非常珍惜時間的人,他每天都忙碌不停地工作。他有一句名言:“時間就是生命。”一個把時間看做是生命的人是不會輕易浪費每一分鍾時間的。

富蘭克林在工作的時候絕不允許任何人的打擾,他的同事們都知道他的性格,所以當他工作時大家都不去打擾他。實際上,同事們一年到頭也難以和富蘭克林說上一句與工作無關的話。

有一天,單位裏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特別崇拜富蘭克林,喜歡他寫的文章,非要和他談一談。當他進來的時候,看到富蘭克林正在喝水,他走過去就和富蘭克林攀談了起來。富蘭克林很不高興,因為這個不速之客淨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

其他的同事看到這種狀況,就過去對這個人說:“請問你想幹什麼?”這個人說:“我隻想和我最崇拜的富蘭克林先生談幾句。”同事說:“對不起,富蘭克林先生很忙,他沒有時間聽你講話,如果你說完了請你盡快離開這裏。”“我隻說幾句,再說,我看見富蘭克林在喝水我才過去打擾他的。”這個同事聽了大笑:“你隻看到了他在喝水,卻沒有看到他的表情,實際上他在思考。你喜歡的那麼多作品都是富蘭克林在這樣的零散時間裏找到靈感的。別說他在喝水,就是他在洗臉刷牙,無論幹什麼都不能打擾他。我們的報社需要富蘭克林,富蘭克林的每一分鍾對我們報社來講都是巨大的財富。”這個人聽了之後不好意思地走開了。

妮可是一家外貿公司的普通職員,每天到公司上班都要花半個小時的公車時間,而這段時間裏卻無事可做。妮可想,這太浪費了,一天半個小時,100天就是50個小時,這個時間就這麼白白浪費了,想想都可惜。妮可決定充分利用每天在公車上的這半個小時時間。每天一上公車,妮可就拿出法語詞彙表,在短短的半個小時內記一些單詞和句子,從不間斷。

四年之後,妮可已經可以順利地進行法文閱讀了。恰恰就是在公車上,她掌握了一門外語。

渥淪·哈特葛倫在年輕時曾是一名挖沙工人,長年累月的勞作使他萌發了必須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業的欲望想成為研究南非樹蛙的專家。但哈特葛倫並未受過相關的教育,所以他就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了研究的專項上。他每天都收集150個標本,共做了大約300萬字的筆記,終於找到了南非樹蛙的生活規律,並從這些蛙類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極為罕見的一種能預防皮膚傷病的藥物,從而一舉成名,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並成為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