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生財法則百變通——溫州人的生財兵法(6)(3 / 3)

然而,就是這毫不起眼的一分錢利潤,培育出了數不清的百萬富翁。他們給與會者算了一筆賬:一雙襪子賺一分錢,一個普通攤位每個月要銷出70萬~80萬雙襪子,也就有7 000~8 000元的利潤,1年下來就有將近10萬元。

如今,在諸暨大唐鎮,大唐襪業市場擁有1 600間攤位。這裏曾經1年內銷出了超過70億雙襪子。

同樣在紹興市,唯一擁有中國馳名商標的浙江某集團,除了在全國各地的大商場內和商業街上開櫃台和專賣店外,還做著一項鮮為人知的生意:在超市裏賣三四十元一條的西褲。

麵對疑問,該集團董事長解釋:“盡管超市西褲價格比較低,利潤不大,但是三個月就結一次款,資金可以馬上回籠,沒有積壓的風險。你不要看不起那一點點的利潤,積少成多,去年我們在上海幾個大超市,一年就做了1 000多萬元的生意。何樂而不為呢?”

誠然,要打市場、拓銷路,單靠低價闖關是不行的,產品質量、企業信譽、售後服務、宣傳力度、營銷方式等因素同樣都很重要。但不可否認的是,同樣的產品,誰賣得便宜,誰就賣得多。價格戰是當前形勢下一種很重要的競爭手段。問題在於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打價格戰,因此一般的企業在產品降價之前總要左思右想,不要輕易用低價位向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挑釁。能不能降價,能降價多少才不致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對此準備不足,就會適得其反。而麵對溫州出產的低價位產品時也必須心平氣和,因為溫商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低價位銷售商品,也並不是容易的事,不僅需要對從生產到銷售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精打細算,而且需要一個成熟的生產經營模式為後盾才可以做到。如果說這裏有什麼值得別人驚奇的秘訣,那歸根結底還應該說是溫商經營觀念的靈活,別人認為行的,他們卻未必會這麼認為,而是從長遠打算,計算將來可以取得的效益。

商道100 善打政治牌

【經典商道】

據調查,91%的溫商關心政治。道理很簡單,經濟政策是受政治影響的,隻要政策活了,商業就活了,商人也就活了。

有的人對商業和政治關係的理解是:商人不能依靠任何政權,商人的活動應始終立足在一個“利”字上,做政治的永遠的旁觀者。這未免固執了。事實上,商業和政治可以達成成熟的互惠關係。政界人士從商和商界人士從政的情形逐漸多了起來,這意味著商人已經認識到了政治在商業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及其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正因為如此,溫州商人十分關心政治。有數據表明:66%的溫州人關心政治,其中91%的商人關心政治。從性別角度來講,男性為69%,女性為62%;從學曆角度看,大專及以上學曆為76%,高中及以下學曆為59%。這樣的結果或許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外人的眼裏,溫商無非是一批聰明的生意人,似乎與天下大事沾不著邊。其實溫州人關心政治要從怕政治說起,正因為是溫州商人在曆史上受到過很多來自政治上的打擊,所以他們才認識到充分了解政治,使自己“合理合法”的重要性——這當然是好事而不是壞事。誠然,溫州商人所關心的政治多是其外延,帶有極強的功利和實用主義色彩,往往是從經濟角度考慮政治。比如中東局勢和巴以衝突,一直不是他們關心的對象,甚至也不足以作為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他們更熱心的是國家領導人又有什麼重要講話,以及國家的相關經濟決策,比如加入WTO和申奧等。

正因為溫州人有關心政治、了解政治的傳統,因此他們在自身的商業活動中,往往以政治為準繩。調查顯示,60%的溫州經營者因為某項國家政策的出台或政策提示而放棄或更有信心地做某項投資。不僅如此,有些特別機靈的溫州人,在經營活動中還善於打政治品牌。

溫州商人堅信,沒人的地方,水草最豐美,回報最豐厚。這個規律顯然適用於開采政治礦藏。

溫州人的成功嚐試始於1977年。這1年,中國恢複高考,這是文化教育領域撥亂反正的標誌性事件。

恰恰是在這樣一個事件中,溫州蒼南縣金鄉一名姓許的中年漢子覺得這是一個掙錢的好機會,他的腦子裏開始撥起了算盤珠子,勾勒出了一幅創富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