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有關溫州人的笑話大多都是精明的笑話,而現實生活中的溫商更多的是精明之人,而且還是同樣對精明持這種坦蕩無邪態度的精明之人。
舊上海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溫州富商,他是來上海的溫州人中唯一由赤貧而至豪富的人,他的精明在上海也是婦孺皆知的,幾乎成了一種傳說,還被看作溫州商人的典型。
當時,年僅24歲的他從溫州流浪到了大上海。他孤零一身、囊空如洗,最後勉強在洋行混了個看門的差事,住在又髒又臭的勤雜工宿舍。看門本是一個不能發財的下等差事,可這個精明的溫州小夥子一幹上就不一樣了。隻幹了幾天,他就對洋行上下了如指掌,特別是他還悉知:那些來洋行辦事的大多是來談煙土等黑貨生意的,於是他腦袋一晃,就想出了一個發財的鬼點子。
這之前,前來辦事的人隻需和門衛打個招呼就被放進去,這回溫州小夥子的工作方法改變了。他在門口放了一本登記簿,來客一律要先登記,然後坐在門口的長凳上等候,按順序進門。這下可把那些煙土商急壞了,因為他們急於將黑貨出手。有些機靈的商人,猜透了新來的年輕看門人的用意,便拿出1元錢,輕輕塞入他手中,懇求道:“我有急事,能不能通融一下?”溫州小夥子馬上到裏麵跑一趟,出來說:“請進吧。”
久而久之,其他的商人也看出竅門來了,於是也在登記時塞給他1元錢。有個別的生意較大需“貨”較急的,還多加兩元錢,要求“插號”。這一看門方式的改變,不僅使他一天能多收入二三十元的外快,而且還給營業部管事留下一個聰明能幹的好印象。因為以前這位管事的辦公室裏,從早到晚總是擠滿了客戶,他們爭先恐後地談生意,吵得管事頭暈目眩。忽然從某一天起,客商們秩序井然有進有出,而且幾乎所有大買賣都排在前頭。管事頗覺納悶,特意抽空去門口偵察了一番,才知“原來如此”,心中不禁對這個溫州小夥子另眼相看。“這個溫州青年聰明能幹,讓他做看門人,豈不是大材小用!”
不久,營業部管事就找溫州小夥子談話,表揚他工作認真、聰明能幹,並問他對洋行業務有何高見。這個腦袋靈光的溫州人怎肯放過這個在上司麵前表現的機會,忙說:“我看,用抵押的辦法可以擴大營業額。”這話一下就說到了管事的心坎上。用抵押、期票,不僅可以增大營業額,而且大有發揮的餘地。
就這樣,溫州小夥子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賞識,並像坐直升機般地被提拔為業務管事、領班及行務員。1901年,在他攢夠了一定的資金後獨立開辦了洋行,專門從事房地產,而這個溫州人從一個身無分文的看門人成為一個腰纏萬貫的大富豪,可謂“精明”得非同凡響!
在溫商的心中,精明從來不帶有貶義。而且在他們看來,真正的精明需要的是一種心態,一種對於精明本身的心態。隨便什麼地方,不但要想方設法地精明,而且一旦有了精明的點子,便理直氣壯地付諸實施,而不顧別人會怎樣想。在這一點上,其他民族的商人和溫州商人相比,不是不懂精明,而是不敢精明,精明在他們心中始終不是光明正大而是隱諱地包含於他們的商業行為中,這樣,他們同溫商相比必然處於下風。
商道99 善於以低價取勝
【經典商道】
同樣是一條腰帶,別人賣15歐元,溫商隻賣10歐元,價格低廉、薄利多銷是溫商的一大經商訣竅。
溫商在服裝、皮鞋、眼鏡、打火機等輕工產品方麵,長驅直入,牢牢地占領了廣大城鄉市場。許多在這些領域經營多年的本地專業大戶,在潮水般湧入的溫商麵前,都紛紛敗下陣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溫州商品在同檔次的商品中,價格最便宜。
價廉物美,是溫商在無情的市場競爭中的一大法寶。
或許有人會問,溫州的商品為什麼比別的商品便宜?道理很簡單,溫州人大都采取“前店後廠”的方式,省去了許多中間環節。除此之外,還實行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大大降低了成本。
規模經營,薄利多銷,在溫商的經商法則中,不是什麼“秘密武器”,但卻是最有力的武器。溫州早期的十大專業市場,莫不是以價格低廉而形成的。
不僅在國內市場,而且在國際市場上,溫州商品在價格方麵都具有強大的優勢。比如在歐洲,過去打火機市場一直是日本人的天下,而現在絕大多數是“溫州製造”。因為溫州打火機的生產成本,在日本連付工人的工資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