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維格將自己唯一的一艘老油輪租給石油公司。由於自己沒有擔保人,於是他“借”著石油公司良好的信譽,從紐約大通銀行“借”了一筆數目可觀的貸款。
洛維格有了貸款後就去買了自己一直想要的貨輪,然後加以改裝,使它的航運能力更加強有力。有了新油輪,洛維格仍然是將其包租出去,自己收租金,再貸一筆款,再去買更好一些的船……洛維格的事業就這樣一步一步地擴大了起來。而且他收的租金總是會比貸的款要多。當他還清一筆款子,就會有一艘油輪成為他個人的。就這樣,洛維格擁有的船隻越來越多,誰也不會想到他最初卻是不名一文的人。
最終,洛維格成了世界上噸位最大的6艘油輪的主人,而他同時還在做著旅遊、房地產和自然資源開發等行業的生意。
世人眼中所謂生意的成功,並不是隻顧實行自己的構想,而是巧妙地運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錢,以創造另一番事業。
中國有句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用不窮,不會算計一世窮”。在溫州人看來,一個人能否真正成為財富的主人,關鍵不在於他眼下擁有多少資本,而是在於他是否有擁有運作的能力。一個善於賺錢的人,應該是懂得“借錢生錢,以小錢生大錢”的人,是懂得財富倍增原理的人。
商道98 敢於精明
【經典商道】
溫商的精明有口皆碑。在他們的眼中,精明不是罪,而是一種獨到的經商智慧。
溫商的精明有口皆碑,在他們的眼中,到處都是錢,隻是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去賺。各地的商人中都不乏精明之人,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相互比較起來自然還有個程度的不同,而且對精明本身的態度也大不一樣。中國人不可謂不精明,能精明到“大智若愚”的程度,可以說精明已臻於極境。然而,正是從“大智”需要“若愚”可以窺見在中國人的心中,精明隻像一個上不了台麵的醜角,在實際生活中被或多或少賦予了貶義。
而溫商則不同。溫商不但極為欣賞和器重、推崇精明,而且是堂堂正正地欣賞、器重、推崇,就像他們對錢的心態一樣。在溫商的心目中,精明似乎也是一種自在之物,精明可以以“為精明而精明”的形式存在。這當然不是說精明可以精明得沒有實效,而是指除實效之外,其他的價值尺度一般難以用來衡量精明。下麵這則笑話可以說最為生動而集中地體現了溫商的這種心態。
美國和前蘇聯兩國成功地進行了載人火箭飛行之後,德國、法國和中國也聯合擬訂了月球旅行計劃。火箭與太空艙都製造就緒,接下來就是挑選太空飛行員了。
工作人員問應征人員:“在什麼待遇下你們才肯參加太空飛行?”
“給我3 000美元,我就幹。”德國應征者說,“1 000美元留著自己用,1 000美元給我妻子,還有1 000美元用作購房基金。”
接下來法國應征者說:“給我4 000美元。1 000美元歸我自己,1 000美元給我妻子,1 000美元歸還購房的貸款,還有1 000美元給我的情人。”
最後一位中國應征者則說:“5 000美元我才幹。1 000美元給你,1 000美元歸我,剩下的3 000美元用來雇德國人開太空船!”
大家一聽就紛紛稱讚起這個中國人的精明,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是溫州人呢!
在這則笑話中溫州人的精明可以說展現得極為生動。溫州人不需從事實務(開太空船)而隻需擺弄數字,就可以自拿1 000美元,還可以送工作人員1 000美元的人情,這種精明的思維邏輯正是溫州人經營風格中最顯著的特色之一。
平心而論,溫州人並沒有盤剝德國人,德國人仍然可以得到他開價的3 000美元。至於溫州人自己的開價,既然允許他們自報,他報得高一些也無可非議,怎麼安排純屬他個人的自由,就像法國人公然把妻子與情人在經濟上一視同仁一樣。所以,在這則笑話中,溫州飛行員的精明沒有越出“合法”的界限。而且說實話,僅就結果而言,任何一國的飛行員要處於這種“自拿1 000美元”的位置上,都會感到滿意的。但無論在笑話中還是現實生活中,他們都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甚至連想也不會想到,因為這種“過於直露的精明”在潛意識層次就被否定了——他們會為自己的精明成精而感到羞愧!
但從這則笑話本身來看,我們絲毫感覺不到溫州人有為自己精明得“過分”而羞愧的意思,隻有一種得意,一種因為自己想出了如此精明甚至精明得無法實現的念頭而“揚揚自得”的心情。至於是否“過於直露”,這種考慮絲毫不能影響他們的精明盤算,更不能影響他們對精明本身的欣賞。他們把精明完全看作一件堂堂正正甚至值得大肆炫耀的東西!可以說,對精明自身的發展、發達來說,沒有什麼東西比這種坦蕩的態度更為關鍵、更為緊要了。溫州商人可以說就是在為自己卓有成效的精明開懷大笑中,變得越來越精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