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國際化是法派品牌國際化的重中之重。20世紀90年代中期,法派創業之初便開始實施當時新型的國際營銷模式——特許連鎖經營,低成本、快速地實現了品牌的市場擴張計劃。1999年,法派西服打入對質量極其挑剔的日本服裝市場,隨後行情越來越火。第二年,法派的網上“裁縫店”開張,既滿足了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也為法派的市場競爭提供了一把利器。起步,便與世界同步,法派人正用行動在努力地實踐著。
現在企業無不知道品牌的重要性,擁有品牌,就擁有了一筆無形資產,擁有了在激烈競爭中的資本,一句話,品牌就是競爭力。
從一個出身貧困的初中畢業生,到今天擁有億萬資產的企業家;從一個遭人白眼、受人歧視的小鞋匠,到今天備受溫州人崇敬甚至還得到江澤民同誌親自接見的著名企業家;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廠子,到今天敢於和跨國公司叫板的大企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憑的就是一種寧可“要牌子,不要票子”的決心和勇氣,從質量、信譽入手,紮紮實實地打出了自己“正泰”的金字招牌。
可以說,從撇開補鞋的小攤子到成立“求精”開關廠那一刻起,就意味著南存輝的人生將要發生重大的轉折。
其實,從正泰集團的成立之日起,南存輝就勵精圖治,依靠自己的誠信和極高的質量來精心地打造“正泰”的品牌,在今天,當人們回首正泰的品牌之路時,除了南存輝一貫的誠信之外,還發現了他經營品牌過程中的兩大殺手鐧:一是“品牌參股”,即對所有使用“正泰”商標的企業實行控股;二是“燒開一壺水”,堅持走專業化的路子。
1993年,正泰電器有限公司大廈落成時,南存輝提出了“重塑溫州電器新形象”的響亮口號。這時的南存輝在做兩件事情:一是在“不賺昧心錢,質量求生存”的經營理念下創建正泰質量第一的企業文化,當然,正是這種經營理念使得企業獲得了初始創業的成功;另一件事情,就是利用“許可證”和“正泰”品牌來挽救柳市眾多瀕臨死亡的電器企業。那時的南存輝提出,隻收取少許的管理費用,柳市低壓電器生產企業就可以租用“正泰”的牌子,同時,租賃品牌的企業也就成為“正泰”集團的成員,同時獲得生產許可。其實,這一招是南存輝為了把自己企業做大做強,更加突出“正泰”品牌的一個策略。但是,這對當時許多的柳州低壓電器企業來說,無異於“及時雨”,隻要擁有了正泰的牌子和生產許可證,就相當於是起死回生了。於是到1994年年底,先後有將近40來家大大小小的企業,彙集到了“正泰”的旗下,當時,他們仍是獨立法人所代表的企業。
正當這些企業對正泰品牌、生產許可證,以及正泰的銷售渠道有了強烈的依賴之後,南存輝很快就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品牌參股”!也就是正泰要以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作為投入,對所有使用“正泰”商標的企業控股。這對信奉“寧為雞頭,勿為鳳尾”的溫州人來說,簡直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為此,可以想象當時南存輝在實施這一集權策略時所麵臨的困難,雖然這一舉措引起了巨大爭議,但是南存輝最終還是實現了這一目標。
因為,那時正泰品牌所擁有的經濟效益已經顯露了出來,那些接受控股的企業看中的也正是“正泰”的這塊金字招牌。之後兩年,南存輝集中對這些下屬企業進行股份製改造,目的是使企業真正的集團化和規模化發展,為此,他采取了兩種方法:一方麵最大限度減少獨立法人的數量,另一方麵是對產品來個“優勝劣汰”的選擇,更加突出核心產品。隨後,南存輝又開始了“分權”,也就是出讓自己的股權,讓這些獨立法人發展成集團的股東。至此,通過南存輝這個神奇的“漁人”兩次連續的撒網和收網的舉動,正泰在資源共享、管理整合上達到了真正意義上集團的要求。
當然,從此之後一個統一強大的正泰集團就出現了世人的麵前,“正泰”的牌子越叫越響了。到了20世紀90年代的中期,南存輝也受到了“多元化”的影響,隨後的兩年,正泰先後進入過服飾、物流、飲用水、IT軟件等多個行業,但現實的結果卻是,當年在電器企業上的品牌投資如今在這些行業卻失去了它應有的神效,南存輝承認自己的多元之路是失敗的,對此,他認真地反思說:“不顧實際的多元化,是盲目的多元化,其結果不但搞不好企業,甚至連自己的主業也可能被拖垮。”為此,他認為,在自己的企業沒有足夠的實力和人才進行真正的多元化之前,用“減法”做大企業是重要的。很快,南存輝選定了“燒開一壺水”,即走“專業化”的路子,當人們忙著從那些賺錢的領域拚命撈錢的時候,南存輝始終堅持把自己的主導產業做精、做強,進而做大、做久。
對此,他曾經用一個故事闡明自己的觀點:
“一個人去燒水,一壺水燒到99度,他滿以為差不多了,於是撒手去燒另一壺水,待另一壺燒到99度時,又去燒其他壺的水,如此循環,等到他回頭去倒第一壺水時,熱水已成冷水,燒到最後他連一壺水都沒燒開。”正泰如今成為低壓電器行業的領跑者,在多個產品上獲得了絕對的領先地位,依靠的就是南存輝始終要“燒開低壓電器這壺水”的策略。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南存輝清醒地知道,正泰要同時麵對國內和國際的競爭壓力,為此,他將自己定位在“不斷超越的電氣專家”,這一新的定位標誌著正泰創立品牌的意識完全走向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