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英雄的身後,有無數個吳斌(2 / 3)

本來在那天,老鄉已幫林南珍買好了汽車票,準備在臘月廿八回江西九江老家過年。他已有三年沒回老家過年了,這次下決心請假回家,是因為在老家的兒子將在春節期間訂婚。即使家裏有事,林南珍在向公司請假時仍然很猶豫。“每到春節我們公司就特別忙,所以他都不好意思請假,因為老鄉催著他,還幫他買好回家的車票,他才不得不離開他的愛車幾天。

林南珍的一名老鄉趕到醫院,與眾人一起為林南珍辦理相關手續。老鄉湊近林南珍已經沒了聲息的臉龐,竟外地看見他的眼角竟還掛著淚水。“這說明,老林離開人生時,他一定很難受,但他做下了一件天大的善事。”直到現在,這名老鄉仍對林南珍的堅毅敬佩不已。

為了體會林南珍拚死救人的壯烈過程,筆者特地又找來當年那輛公交客車的那段監控視頻,仔細地觀看,越來越感覺其生命中最後的製動與吳斌最後的76秒,實在太相似了。動作的相似,神態的相似,當然更相似的是滲透其間的無畏、堅強、沉著、果敢。生命中殘剩的最後一絲意識,換作別人,或許早已被慌亂、恐懼、掙紮淹滅,根本無法顧及車上的乘客和車下的行人,林南珍卻把這絲微弱的意識,全部用於拯救他人,直至耗盡。如此忠於職守、舍己救人的英雄本色,與“最美司機”吳斌身上的精神實質,多麼相似乃爾!

更相似的,還有林南珍在日常工作中的默默奉獻。

林南珍曾在服役8年,他曾是江西省吉水縣消防中隊的一名消防戰士。在部隊開車時,他就非常自己所駕駛的消防車,車輛保養得特別幹淨。當時全中隊隻有他一名駕駛員,最忙的時候,他一天要出4次警,往往是車子還在路上,就又接到了趕赴另一個地方的命令,可他從未有半句怨言。入夜,別人都在休息了,他還會自覺地保養和檢修車輛。

退伍後,林南珍開過一段時間的拖拉機,後又到廣東汕頭開長途車,2005年來到東陽市惠民公交公司開公交車。在該公司工作的6年時間裏,林南珍始終兢兢業業地工作,一直是領導和同事眼裏的好員工。

林南珍特別愛惜車輛,這在公交公司裏出了名。起初,林南珍開過一輛舊車,這車車況很差,如不加以好好使用和保養,恐怕會故障百出,但在林南珍手裏,這車居然一直保持最佳狀態,很少出毛病。王藕燕回憶:“林師傅每天提早上班,上班後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檢查維護車輛,做好發車前的所有準備工作。”

2009年8月,林南珍所開的12路班車換了新車,他便用廢布和拖把柄自製了一把獨特的刷子,專門用來清理公交車的後置式發動機,每天都要擦兩次發動機,說這樣做能避免車輛自燃。惠民公交公司經理徐時霖對林南珍的愛惜車輛記憶猶新:“老林對車輛性能熟悉,車子有啥小毛病都能及時排除。因為他明白,隻有保持良好的車況才能保障行車的安全。”

嚴格規範、文明駕駛是林南珍始終堅守的工作原則。在東陽市惠民公交公司開車的6年時間裏,他認真履行安全駕駛的職責,從未發生過安全事故,連小刮擦都沒有過,公司也從未接到任何關於林南珍的投訴電話。在王藕燕的記憶中,與他搭班的6年時間裏,林南珍的車非但從未出現過危險狀態,連急刹車都很少。印象中唯一的一次急刹車,是因為林南珍在正常駕駛時,一輛出租車橫裏躥出,擋了公交客車的路。反應極快的林南珍踩下了刹車,車輛和乘客均安然無恙。

張官林曾與林南珍在廣東一起開了8年長途客車。從報上看到林南珍出事的消息後,他專程趕到東陽為老同事送行。“老林是一個非常本分、負責的人,我們都願意和他相處。他在關鍵時刻作出了這一壯舉,一點都不意外。”張官林還回憶起1998年林南珍英勇救火的事。那次,林南珍和同事一起出車跑長途客車,淩晨兩三點,車上的一名乘客不慎把未熄滅的煙頭引燃了另一名乘客的棉被,而當時車上的乘客大多入睡,一時無人發覺。感覺靈敏的林南珍最先發現了險情,立即發揮了他曾是消防戰士的特長,迅速組織撲火,並轉移乘客,最終化險為夷……

悉心服務群眾,樂於幫助他人,也是林南珍頗受好評的工作作風。在乘客們的眼裏,他脾氣好、態度好、服務好。看見有老人、小孩、孕婦、殘疾人上車,他總會熱情地伸手幫扶一把,並幫著找座位;如因個別乘客上下車動作太慢,別的乘客產生埋怨,他便耐心地勸解,說安全第一,稍微慢個幾秒沒關係。經常乘坐林南珍的車的乘客都知道他是個好人,大家還都親熱地稱呼他“胖子”。

75歲的鄭新鈿老人是下昆溪小區老年活動小組組長,說起林南珍,老人就變得滔滔不絕:“我們這個小區有180位辦了老年證的老人,人人都知道老林,老林也都認識我們。三年來,在路上看見老年人,他都會停下來問我們去哪兒。”84歲的鄭樟鈿老人去十裏頭看戲,路上巧遇林南珍開車經過,他就停下車詢問老人去哪裏,得知情況後馬上請老人上車,說順路帶老人一程。鄭新鈿老人回憶,像這種情況是常有的,下昆溪小區的老年人大多都享受過林南珍的特殊照顧。

林南珍不僅愛乘客,也熱忱幫助同事。左豔滾和左邦龍都是林南珍的老鄉,與他一起在惠民公交公司上班。左豔滾說,日常工作之餘,林南珍教了他許多開車節油的技巧。“比如怎麼做到平穩起步,怎麼在行車中避免猛刹車、猛起步。”左邦龍去年剛到市惠民公交公司,一開始沒有住處,林南珍便熱情地幫助他,並把一名很信任他的房東介紹給左邦龍,讓左邦龍能盡快地安居樂業。

……

林南珍這名已有33年黨齡的優秀駕駛員,正是因為敬業愛崗,樂於奉獻,所駕駛的這輛12路公交車連續三年被東陽市文明辦評為“文明公交車”,他本人也多次被評為“東陽市交通係統先進工作者”。就在出事的那段時間裏,他這輛公交車正在爭創金華市總工會“工人先鋒號”。

而如今,仍有無數民眾在懷想這位平民英雄,在當地,人們還把林南珍愛乘客、愛事業,關鍵時刻救群眾於危難的精神稱之為“老林精神”。網友們在百度貼吧建立了“林南珍吧”,在網上為他設立了紀念館,至今仍在留言、祭奠、祈福、追思……

不必查考吳斌是否反複參悟過林南珍英勇事跡的實質和意義,是否研究過林南珍舍己救人的過程和細節,兩位英雄的相仿之處實在令筆者驚異,也令筆者感慨萬端。然而我想,吳斌不可能不知道林南珍,兩次壯舉隻相隔一年零四個月,加之都在同一個省的交通運輸行業工作,而杭州長運集團又多次組織過向先進典型學習的活動,林南珍這一人物以及言行被吳斌所關注,這是肯定的,我想要探究的,隻是林南珍的事跡究竟在吳斌作出驚人壯舉的那一刻,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是的,精神的弘揚並非一定要歸結到學習某個具體的典型,熱血的激蕩,往往隻需心靈的領悟和感召。

是的,理想並不是一種虛無縹緲之物,更不是玄奇的夢想,它往往是人類一種追求真善美的自覺意識。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人事處處長於萬春對此有著全麵而透徹的分析:“吳斌先進典型的出現不是個別的。吳斌同誌是許許多多大力弘揚‘惠民、奉獻、服務’精神,努力踐行行業價值觀的浙江交通人中的一員,也是一大批浙江交通運輸行業先進人物中的突出代表。可以說,吳斌先進典型以及其他交通運輸行業先進典型的出現,是我省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長期以來重視安全教育管理、強化安全責任意識的結果,是不斷深化文明服務、行風建設的結果,是交通運輸行業堅實工作基礎孕育出來的必然結果。”

環境造就人。在追求人生理想的過程中,與許許多多先進人物一樣,吳斌,隻有在這片崇尚惠民、奉獻、服務的肥沃土壤上,方能破土而出。

讓我們繼續走近這些愛崗敬業、無畏生死、精神富有的優秀浙江交通人。

湖州市康達公交公司54歲的公交車駕駛員倪德榮,其事跡與林南珍幾乎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老倪在竭盡全力,挽救了整整一車乘客的生命之後,盡管猝然昏暈,但經搶救,最終幸運地生還。

2012年1月7日一早,倪德榮駕駛著102路城鄉公交車,載著滿車的乘客,從郊區練市駛往湖州市區。當公交車行駛至終點還有三站路時,倪德榮感覺身體很不舒服,但他想到乘客們進城,都有很多事情要辦,便堅持著繼續駕駛,直到抵達終點站,踩離合、掛空擋、拉手刹,把公交車穩穩當當地停在車站內的規定位置上。但就在所有乘客下車後,倪德榮卻遲遲沒有下車,他已經癱坐在了駕駛座上……

倪德榮被同事們發現後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經醫院CT診斷,倪德榮的右腦有一個30毫米的血塊,它壓迫了神經,導致左手和左腳失去知覺。然而在癱倒前,倪德榮以驚人的毅力仍把公交車穩穩地停下來,車上20多名乘客無一受傷。湖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驚訝地說:“事發時,倪德榮的左手和左腳應該已完全失去知覺。病人手術前的血壓很高,上壓191,下壓118,屬於三級高血壓,也是高血壓中最高級別的。按常理,事發時他已不可能將車開得這樣平穩,並最終把車停好,倪師傅真不簡單!”

事後的倪德榮回憶:“我平時身體一直很好,從來沒出現過什麼問題。但後來感覺手指麻麻的,身體很不舒服,到了快到終點站時,我的半邊身子已不能動了。可我心裏很清楚,我必須保證乘客們的安全,一定要把他們送到站。”

經過手術,再通過康複和針灸等輔助治療,醫生認為,倪德榮今後獨立行走的希望很大,但手部的恢複要相對難一些,而整個康複的過程需要半年左右。

2012年6月6日,吳斌犧牲僅過了5天之後,在寧波白墩港大橋工地,又出現了壯烈的一幕:“最美工人”張體營勇敢的一跳,讓我們再次審視生命的真正價值。

這天上午8時半,在寧波象山港大橋工程連接線白墩港大橋上,樁基施工班組提前完成施工任務,正在做最後的檢測工作。突然,從海麵上傳來“嘭”的一聲落水聲,原來是挖掘機司機劉仍林不慎掉到了海裏!

工友們都飛快地跑了過來,脫下身上的救生衣朝劉仍林落水的位置扔去,然而海邊風大,救生衣被風吹走,劉仍林始終抓不到,隻能在水裏掙紮。

就在工友們準備找繩子施救時,一個身影從眾人身邊掠過,然後一個箭步縱身躍入水中。直到這身影已在向劉仍林遊去,工友們才認出,這是25歲的鑽機工張體營!顯然,張體營知道情況緊急,已經等不及了。他不惜以身擊水,以最快速度救助工友兄弟。

不巧的是,這一天正值農曆十七漲大潮,海水水位比平時上漲了二三倍。當張體營抱著不會水性的劉仍林,想往安全地帶拖拽時,劉仍林卻不顧一切地抱住了張體營。兩個人水裏逆流掙紮了好一陣子,終於敵不過洶湧暗流的襲擊,雙雙急速下沉……

工友們和工地附近的村民都加入了搜救,卻因海水湍急,海流複雜,過了很久,張體營和劉仍林的遺體才被找到。

張體營犧牲後,與他同為山東菏澤老鄉的工友朱振武說:“體營以前在山東老家也曾多次救過落水的人。6年前,一名4歲女孩在玩耍時不小心滑到了水溝裏,在2米深的水溝裏撲騰,眼看著就要喪生,恰好體營路過,來不及脫鞋就下水撈起了人。他的叔叔曾說過,體營究竟救過多少次人實在說不清楚,在山東老家的時候,有一次他全身濕透著回家,他爸覺得奇怪,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剛救了個落水者,連對方問他叫什麼名字,他都沒說就回來了。”

好人行善,不圖聲名。連頭顱都甘願獻出去,虛名美譽何足掛齒?

讓筆者震驚的是,張體營平生的一大愛好,竟然是無償獻血!每次完成階段性施工任務後,張體營總喜歡與工友們相約著,一起到象山縣城裏逛逛,一旦在街上看到愛心獻血車,便馬上毫不猶豫地擼起袖口,慷慨奉獻熱血。他還鼓勵朱振武等工友一起獻血。僅近幾年,他已陸續無償獻血五次。

作為技術能手的張體營,曾參與過三門灣浦壩港大橋、椒江二橋、甬江大橋、象山港大橋等浙江省內幾乎所有大橋的樁基施工,他究竟做過多少好事,獻過多少熱血,已無從統計……

英雄並非一定要“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平民英雄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對使命的服從,對正義的維護,對責任的履行,對事業的忠誠,對奉獻的熱愛,對人格的自我完善……而壯懷激烈之舉,往往隻是從量變進入質變的其中一種形式罷了。

力拔山兮、氣吞山河的是英雄,灑盡鮮血、肝腦塗地的是英雄,永遠默默無聞、甘當鋪路石的,同樣是英雄。

在我們的身邊,更多的英雄卻是後者。

這裏就要說到杭州長運集團的大客車駕駛員李學光了。

2011年4月25日傍晚17:03分,杭州汽車南站停車場。從寧海抵達杭州的“浙A38298”長途班車穩穩停下,早就等候在停車場上的眾多媒體記者,都把鏡頭、目光對準了他,場麵十分熱烈。當李學光從駕駛室下來時,杭州長運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王德潤親自為他披上綬帶、獻上鮮花。此時,周圍頓時響起一片鼓掌聲、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