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畔的湖州市,交通駕校訓練場。學員們緊緊圍在教練員身邊,仔細觀察教練員打開引擎蓋,聽取對引擎、水箱等汽車主要部件作用和檢查要點的介紹。汽修廠的專業維修技師則現場傳授了緊急狀態下如何快速更換輪胎的方法。這是湖州運管處駕培科、維管科組織汽車專業維修技師,對交通駕校的學員進行車輛構造介紹和判斷故障簡單維修等內容的培訓。“每次開車前,要仔細檢查胎壓、轉向燈燈罩等設備,避免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爆胎、燈罩飛落傷人等安全隱患。”
遠隔千裏的浙江交通援疆幹部也被吳斌的英雄事跡深深打動。浙江援建新疆的S310線麥蓋提至喀什公路項目指揮部員工們,決心要以吳斌為榜樣,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良好的職業素養,把麥喀項目建設成優質工程、安全工程、廉政工程。
在杭州。市道路運輸管理局要求各交通單位及運輸企業交通單位,把吳斌的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內化為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追求,外鑄為共同的行動準則,努力踐行惠民、服務、奉獻的交通精神,以實際行動為“打造東方品質之城、建設幸福和諧杭州”作出應有貢獻。
6月11日下午,杭州市交通運輸管理局還宣布,將吳斌作出英勇壯舉的5月29日,確立為杭州市道路運輸行業“吳斌日”,今後每年的5月29日,都將在道路運輸企業開展駕駛技能、安全操作規範、應急演練等活動,同時重溫英雄吳斌的感人事跡。這項活動將在出租車行業、客運行業和貨運行業廣泛持久地開展。
杭州長運集團專門受理乘客谘詢、求助、投訴、訂票為一體的24小時服務熱線86056666,已堅持了十年,好評如潮,還曾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一係列榮譽稱號。如今,這條服務熱線還成了“吳斌熱線”,經常有乘客打進熱線,表達對英雄的敬仰和緬懷。“當我們在接聽來自全國各地的熱心乘客的電話時,我們的精神世界也受到了冼禮,感受到強大的向善力量在傳遞。”杭州長運旅客服務中心主任壽紅霞說,“為乘客服務,由此也更有動力。”
在寧波。交通運輸行業掀起了“學英模,立標杆,積極踐行價值觀”的熱潮,開展比技能、比操守、比服務的“三比”活動;
在紹興。交通運輸部門發出倡議書,督促運輸單位和廣大從業人員提高安全意識和職業素質;
在台州。交通運輸部門結合去年開展的學習舒幼民先進事跡活動,力求學習活動深入人心……
英雄遠去,精神長存。在浙江,在全國,交通運輸行業的每個單位、每個員工都在宣傳吳斌的英勇事跡,學習吳斌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然而,讓我們不無意外的是,不僅僅是在交通運輸係統行業內,一下子就在全社會各個行業、各界人士中鋪開,這是這場學習宣傳吳斌事跡活動的一大特點。吳斌事件發生之後,在街頭巷尾,在餐桌上、在車廂裏、在與親朋好友的電話通話裏、在各種公眾場合,筆者一次次地聽到有人在議論吳斌,在感歎吳斌,在讚美吳斌。昔日的股票、房子、情感糾葛、社會熱點問題等竟經常被談論者忽略,吳斌事件的每一個細節卻被人們反複議論、分析、喟歎、感動。直至寫作這部報告文學時,我的耳邊依然有人在談論著“吳斌”“吳斌”,其熱度與吳斌事件發生後的那段時間相比,絲毫未減。
在筆者所在的美麗城市杭州,機關幹部、企業員工、商店職員、學校師生、農民、私營企業主……都在以各種方式學習吳斌英雄事跡,提出了各種口號,作出了不同的行動。“吳斌”這個名字與“杭州”連在了一起,乃至成了這座城市的代名詞。
生命是短暫的,名譽是永恒的。如今,至少在杭州街頭,若是任意問及路人,必定知道“吳斌”是誰,“吳斌”作出了怎樣的壯舉。“吳斌”這個名字的知曉度急遽上升,直至家喻戶曉,成了這幾年來杭城乃至全浙江影響最大的英雄。而這,甚至是事件的最初報道者,學習宣傳活動的組織者,都始料未及。
夏日炎炎的一天,筆者在杭城街頭,遇到了一群正在公交車站攙扶老弱病殘的大學生,一旁打著的一幅標語,表明了他們正在進行學習吳斌的公益活動。問及何以組織這樣的活動,一名男生說,是因為學校放了暑假,在討論如何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時,幾位同學一致讚同以學習吳斌為主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還計劃去長途車站向乘客宣傳安全乘車知識,去出租車服務點送防暑藥品,去建築工地向大貨車駕駛員送行車安全書籍……我們一時想不到更多的點子,隻能想到什麼,先做些什麼。”男生說到這裏略含愧疚,可能覺得自己做得太不夠,但願意拿出實際行動的真誠已表露無遺。
一個令人欣喜的現象是,在這場學習吳斌的熱潮中,表現得最積極的是年輕的一代,包括大學生、團幹部以及普通的年輕人。或許,這是因為吳斌身上的敬業和獻身精神,不僅合榫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忠”、“仁”、“義”、“善”等精髓、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當代特質,無疑為年輕一代正在探求的理想人格、完美人生,提供了極好的樣本。
在浙江省最大的交通運輸人才培養基地浙江省交通職業學院,學生們紛紛通過微博轉播、QQ群轉發等方式,自發地向英雄學習,短短幾天時間,在微博上轉播或發表自己的感受評論多達上千條。許多學生認為,吳斌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堅韌和執著,正是作為未來交通人的自己應該具備的。“吳斌,不一樣的精彩人生,平凡中體現偉大!要把吳斌精神內化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之中”,已成為整個學院全體學生共同心聲。為此,學校學工部已組織學生圍繞交通人的精神和價值觀開展大討論和學習,從學好交通專業技能、提高責任意識入手,立誌在今後的工作中成為“吳斌式”的優秀交通人。
福建農林大學學生吳國輝並不諱言當今社會存在種種負麵現象,但他認為:“像吳斌這樣平凡的人,並不追求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曆史事件來彪炳史冊,然而,正是能在平時做到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默默奉獻,才會在麵臨危難中的生死抉擇時,化身為鎮定自若、視死如歸、正氣凜然、頂天立地的曠世英雄。”顯然,學習吳斌,並不是要求每一個人都去尋找危急關頭,都想著要青史留名,重要的是盡職盡責地忠實於自己的崗位,不計個人利益得失,乃至拒絕虛名。
“在信息高速發展、物質極度充沛的今天,用什麼去豐富當代青年的思想,用什麼去引導當代青年的品行,是我們團幹部要思考的問題。”共青團通化市委幹部王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
對於這個問題,湖南大學的黃誌勇則認為:“胡總書記在紀念建團90周年大會上對青年提出五點希望,就是我們應該倡導廣大青年身體力行的。這五點希望中,有一條是希望廣大青年堅持高尚品行,而吳斌已經用76秒的壯舉做到了這一點。作為新時期的青年學子,以英雄為榜樣,誌存高遠,砥礪前行,‘讓青春在奉獻中閃光’,以提升自己和整個社會的道德高度,這是每個年輕學子的時代責任。”
不流於形式,不圖一時熱鬧,而是持續恒久地把這場學習宣傳活動引向深入,這是不少青年的願望,其原委,恰如安徽省一位名叫王立偉的團幹部所說:“吳斌、張麗莉等英雄,他們都是最平凡的人,卻給大家帶來最深刻的感動,給當今社會帶來了溫情的信仰和希望。”
是的,這個溫情的信仰和希望,賦予了廣大青年以“正能量”,讓他們不被當今社會某些不良現象遮蔽心靈,扼製信心,而是更加客觀地看清了當今社會的全部,真切感受了這個時代善良、勇敢和高尚的部分。
一個人向前瞻望的時候,如果看不到一點理想的遠景,他在世界上就無法有勇氣生活下去,更談不上有什麼建樹。
而對每個人來說,尤其是青年,所期望的不應是別人,而僅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獻身於一種美好的事業。
正如很多充分認識到吳斌事跡這一獨特價值的人們所說,吳斌並不難學,因為他的精神實質,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愛崗敬業、奉獻社會,就是在自身崗位上心係群眾、為民服務。做到了這兩方麵,就能夠逐漸強化並體現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就能夠一步步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就能夠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化自己的一腔熱血,綻放為人生最高價值的鮮花。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鄭黎明說:“2008年以來,‘惠民、奉獻、服務’的浙江交通精神成為全省交通運輸行業廣大幹部職工立足崗位、鼓足幹勁、肩負使命、勇挑重擔、頑強拚搏的旗幟,每一位交通人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耕耘、無私奉獻,展示了鋪路石、航標燈和方向盤的時代風采。吳斌同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牢記客運駕駛員的責任,愛崗敬業,忠於職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並以震撼人心的壯舉,體現了交通‘惠民、奉獻、服務’的核心價值理念,體現了當代交通人強烈的責任感和忠誠交通事業的崇高品質。他處置危機事件的行為,看似偶然,其實是他日積月累的教育培訓和責任意識所煉成的瞬間的職業反應。”
浙江社會科學院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華興在分析吳斌事跡的價值時,認為吳斌的行為彰顯了“浙江價值”,尤其是對“善”這一曆史文化精髓的弘揚:“‘善’是浙江曆史文化傳統培植的價值導向。‘向善’、‘樂善’、‘至善’依次遞進,成為當代浙江人道德領域價值追求的三重境界。‘向善’,就是有善心,見賢思齊,即便不能至,心向往之;‘樂善’,就是心懷仁慈,樂於施舍,切身行善;‘至善’,是道德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不僅包括至善的意念、言語,更包含至善的行動。吳斌在平凡崗位上鑄就了人的基本品行和價值,以自身行動展現出了至善的價值追求境界。”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社會學文化學教研部主任陳立旭則從另一個角度作了分析:“吳斌的行為十分自然、不加雕琢,好像太陽本沒有刻意去朗照萬物,卻朗照萬物,就如孟子所說,‘乍見孺子將入於井,必有怵惕之心’,是內心的一種自然反應。順著這個心的自然發展,他必然要跑去救這個將入於井的小孩。順著這個心的自然發展,吳斌必然會有用生命履行職責的英雄壯舉。這並不是為了什麼,隻是他內心道德素質、精神境界的一種自然反應。”
與這些論述相印證,吳斌事件之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在6月初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發布於6月12日的《中國青年報》:86.2%的受訪者坦言,吳斌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職業堅守。社會上像吳斌一樣保持職業堅守的人多嗎?調查顯示,50.8%的受訪者承認自己身邊就有這樣的人,而隻有15.5%的受訪者認為身邊沒有這樣的人,還有33.7%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根據這項調查的結果,6月13日《法製日報》發表專文《“最美”隻在心間,每個人皆有可能》,予以分析:“‘最美’人物的舉動無疑是一縷縷吹開沉寂的清風,讓人們重新感受到久違了的職業精神之美。愛崗盡責、先人後己、敬業樂群……這些曾經司空見慣的價值重新在眼下這個社會找到了安身之處。這樣的回歸既是一個時代的理性,也是職業精神永不磨滅的傳承與再造。一個社會不能總是底線很低,更不能罔顧至關重要的職業倫理。”“常聽老人們說,世風日下,一代不如一代,如果排除掉這些話語中間的失落情緒,未必就全無道理。惟其有淪落,方才有重建。‘最美’隻在心間,與年齡無關、與身份無關、與種種外在的因素統統無關。”……
把自己的所知所能貢獻給社會,吳斌從不孤獨!
行文至此,又想起了司馬遷那句著名的論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泰山”與“鴻毛”的天壤之別,形象而深刻地描述了因活法的不同,所導致的人生價值之懸殊。在論及何以可謂值得一死,北朝文學家顏之推也有一段著名的論述:“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險畏之途,幹禍難之事,貪欲以傷生,讒慝而致死。此君子所惜者;行誠孝而見賊,履行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而現當代作家巴金,則把以上這話的意思說得更簡潔了:“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2012年是個英雄迭出的年份,吳斌的壯舉隻是其中的一抹灼人的亮色。
6月13日,中央文明委發出了《關於廣泛開展向張麗莉、吳斌、高鐵成同誌學習活動的通知》。《通知》中說:“學習張麗莉、吳斌、高鐵成,就是要學習他們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優秀品質,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的無私情懷。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長效機製,深入學習宣傳他們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學習先進、關愛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要把學習活動與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緊密結合,與正在廣泛開展的學雷鋒活動和誌願服務活動緊密結合,與道德模範學習宣傳緊密結合,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和網絡傳媒等多種形式,激發人們的道德自覺,引導人們為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團結奮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這場學習宣傳活動高潮迭起,未有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