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百萬公裏安全行車紀錄是怎麼產生的?(2 / 3)

李遠龍說,盡管吳斌的事跡錄像已經反複看了幾十遍,但每一次還都看得熱淚盈眶,這一方麵是由於吳斌壯舉本身令人動容,另一方麵也讓他看到了企業一直倡導的安全駕駛理念確已根深蒂固、枝繁葉茂,隻是這樣的體現方式令人悲傷。

吳斌的不少同事告訴筆者,吳斌對於安全駕駛的嚴格要求,完全發自內心、出於自覺,完全是受愛崗敬業的精神所驅使。為了保證行車安全,吳斌對於行車守則的遵守,對車輛機械及維修的熟稔,到了令人驚歎的程度!

同事吳堅曾與吳斌一起跑杭錫線,他深有體會地說:“同為駕駛員,我十分佩服他,尤其是他從來沒出過事故,大的小的都沒有,各項考核從來都沒有被扣分,這不可能隻是為了多拿幾塊工資而這樣做的。比如吳斌對修車比較在行,在來長運之前還學過汽車修理,修車技術也達到了相當水準,所以他經常與同事們切磋修車技術,幫同事們提高修理水平。這樣的行為完全是一種奉獻。”吳堅記起,公司要求駕駛員必須在發車前半小時到達站場,可有的駕駛員可能因為堵車之類原因會遲到,但吳斌總是提前一小時到達,到了之後就忙著認真檢查車輛狀況,確保安全行車,從未遲到過。

王忠新也是客運二公司杭錫線大客車的駕駛員,開了20多年車的他,其中7年與吳斌共事。王忠新特別佩服吳斌在車輛機械以及維修方麵的知識儲備,這些知識儲備在安全行車方麵確實非常有用。2008年夏季的一天,王忠新出車駛往無錫,半途中,水位報警燈亮起,經他檢查後發現水溫並不高,水位也沒過低,但水位報警燈仍然亮著,即顯示車輛有故障。大客車抵達無錫汽車站時遇上已經先到了那裏的吳斌,知道吳斌擅長車輛維修,王忠新馬上跟他說了這件事,吳斌聽後,馬上指出這應該是傳感器上有髒物所致,不妨對傳感器予以清洗。王忠新隨即按照吳斌所說的方法去做,清洗傳感器後,故障果然排除!這下子,王忠新對吳斌更加佩服了:好一個斌哥,從未中斷對車輛機械及故障排除方麵的理論書的研讀,這一招絕對不是虛的!

今年剛剛40歲的魏麟與吳斌一起在杭錫線上跑了8年,兩人駕駛的大客車抵達無錫汽車站相差半個多小時。一段時間下來,魏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盡管魏麟比吳斌晚到無錫,但等到他完成例行的加油、清潔、檢查之後,比他早到的吳斌還在忙著進行上述工作。難道吳斌的手腳慢、效率低?難道吳斌一開始在睡大覺?魏麟便仔細觀察了吳斌的動作和程序,才恍然大悟:原來吳斌要比自己細致得多、認真得多!他一遍遍地檢查、複檢,一點點地琢磨、完善……魏麟頓時感覺有些慚愧,心想,需要從吳斌身上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趙子龍、楊江都是在客運二公司從事車輛維修工作。與吳斌接觸,最強烈的感受是吳斌做事特別認真、特別好學,卻從不驕傲。吳斌對車輛性能的掌握非常到位,報故障很準,還習慣於“跟保”,車輛做保養時總是喜歡站在一旁,不肯離開。從維修記錄上可以看出,吳斌的駕駛操作十分規範,至少連續有4年時間沒有拋過錨,離合器、變速箱方麵的故障很少,這與他堅持不懈的規範操作是分不開的。

客運二公司運輸科科長唐敏的印象中,吳斌哪怕沒有出車,在公司裏休息時也忙這忙那,就忙於幫助他人把工作做得更好。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來說,熟悉掌握技術的師傅輩人物,態度比較凶,身上有一股霸氣,比較難伺候,但在吳斌身上,這樣的習氣一點也沒有,相反總是顯得那麼隨和、謙讓、熱心。吳斌經常與相對年輕的駕駛員主動探討技術問題,主動把安全行車的“秘訣”無私地傳授給他們,毫無保留。

采訪過程中,隻要說起吳斌安全行車這件事,幾乎每個曾與他共事的駕駛員或管理人員,都能舉出很多實例來,都會連聲讚歎。筆者所能記錄的,僅僅是一小部分。在感人的事實麵前,文字往往是笨拙的。是的,吳斌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默默無聞的奉獻中,已經超越了通常意義上的“積極”“肯幹”“盡職”,個人對於事業的追求,早經樹立更高的目標,進入了更高的境界。吳斌是一個行事低調、不擅言辭的人,他不可能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悄悄地記在日記裏,或以表忠心的方式予以張揚。我們無法尋覓到他的豪言壯語。他始終以自己的言行來敘寫人生這一部大書,默然前行,而且從無獲取回報的欲求。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是這樣度過的: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曾是一段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言,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主人公保爾的一段內心獨白。從上世紀六七年代過來的吳斌,必定記得這段名言。或許如今,它已經褪去了逝去的年代所賦予的過於鮮亮的色彩,然而,對照吳斌的言行,我們仍然要說,吳斌對於人生的理解,對於事業的追求,絕不遜色於那些我們曾經仰視的英雄。

吳斌對安全行車的珍視和努力,曾當過他一天徒弟的同事餘偉體會極深,說出來的一樁樁故事也更具體、生動、感人。

餘偉說,最初見到吳斌,覺得他話語不多,似乎還板著個臉,可能比較難打交道。與他接觸多了,就明白自己的感覺完全是錯的,吳斌是個很熱情、很開朗的人,話語很少隻是他專注於工作的緣故。如果與他聊起駕駛技術,聊起與開車有關的事,一旦聊開了,吳斌往往顯得滔滔不絕、妙語連珠。

在餘偉的眼裏,吳斌是個師傅級的老駕駛員,早已過了學習這一關,但他驚訝地發現吳斌的車上,竟還一直放著一本安全手冊,稍有空閑,還會拿出來細細琢磨,溫習安全操作規範。餘偉還發現,吳斌開車很穩,即使在高速公路上,車速也始終穩定在90幾碼,而且很少用急刹車。吳斌告訴過他,這是因為遵守安全第一、嚴守交規的規定,而且,也為乘客們提供最安全、最舒適的服務。“自己入行的時候懵懵懂懂,和吳大哥搭檔很開心,也很幸運。在行車換班時,吳大哥會幫我看著路況,及時提醒我需要當心的地方。從他身上,我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吳斌犧牲的消息傳來,比吳斌小11歲的餘偉蹲在師傅的遺體前失聲痛哭。

“吳大哥每次開車去無錫,行車時間至少比我要慢10分鍾。一開始我覺得很奇怪,因為憑著他的駕駛技術,不應該出現這個情況,直到2005年兩個人一同出車,有了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曆,這個謎團才徹底揭開。”餘偉回憶道。

那是一次春運的臨時加班,兩個人搭班從杭州出車,把滿車的乘客送到安徽舒城。出發的那天陽光明媚,溫暖如春,誰知第二天返回時竟下起大雪,雪量很大,積雪很厚,高速公路隨之封道。餘偉不由得一籌莫展:“糟糕,我們這下子可回不去了!”吳斌卻笑著安慰他:“有我在,你怕什麼?放心,我們先從國道走,能夠上高速了就歸你開。”

回杭時基本上是空車。啟程是在上午10時,到了晚上9時,由於雪大路滑,國道沿途可以見到不少追尾的、溜坡的交通事故,但吳斌開得十分穩當,每一段都小心到了極致,還開一段,休息一段,始終保持行車安全。看到吳大哥把車開得這樣穩當,餘偉慢慢地放心了。

深夜時分,大客車從安徽宣城終於上了高速公路。吳斌把車交給餘偉駕駛,但累了一天的吳斌並未休息,坐在餘偉旁邊,不時提醒餘偉放慢車速,注意觀察著路麵及四周狀況。吳斌好幾次還關照道:“這種時候,開快車是最不好的。一旦有個閃失,反而要快得慢。保持一定的車速,保持行駛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那天的他其實已經很累很累了,但他不肯休息,說雪天路況複雜,多一個人注意路麵,不時提醒一把,可以更安全些。我好幾次瞄到他的眼皮都在打架,腦袋偶爾一歪一歪。為了強打起精神,不讓自己睡著,他還使勁掐自己的大腿,那種情景,看了很讓我感動。”

餘偉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同一條線路,吳斌的行車時間要比自己長,這是因為他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爭速度,隻爭安全,安全行車的觀念早已入腦入心。

“哪怕路況再好,吳斌也要把車速控製在90公裏左右,因為這個速度是安全的,乘客乘坐的舒服度也最高。而且,這個車速還特別省油。”客運二公司運輸科科長唐敏為此統計了一下這幾年吳斌為公司“摳”下的油:2010年省2615升、2011年省2289升、今年1至4月省449升……“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麼省油,對公司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對社會來說也節約了很多資源。光從這一點,也能看出吳斌視公司為家,多作貢獻的精神的。”

“安全行駛100多萬公裏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試想,吳斌駕駛著大客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如果車速是每小時90公裏,那麼滴嗒一秒,就意味著向前25米,這個速度仍然是非常快的。這麼快的速度,稍有處置不當,就會出現危險,行車時的駕駛員其身心所受壓力可想而知。”客運二公司安技科陳一波說,“吳斌能做到安全行車,與他從容平和的心態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杭州長運的駕駛員都是熟練工,駕駛技術都很過硬,重要的是保持好的心態。吳斌的心態一直這樣好。他開車時不急不躁,能禮讓行人。有的駕駛員在路堵等原因造成延誤後會加快車速,吳斌不這麼做,他依然保持合理的車速,決不開英雄車。”

調度員丁林祥比吳斌大一歲,他們之間互稱“阿斌”“丁哥”,就像哥兒倆。除了同事情誼,讓丁林祥無法忘懷的是吳斌非凡的責任心,隻要與工作有關,隻要與安全行車有關,吳斌就會表現得特別熱情主動,有些本不該由他來做的事,他也會毫不猶豫地主動攬下,絕不會覺得這是自找麻煩,或者多管閑事。丁林祥說,調度員必須時刻關注每輛大客車的行駛實況,以便隨時作出調整。吳斌在出車的過程中,一方麵認真完成自己的客運任務,另一方麵十分關注道路、車流等狀況,哪裏發生了突發情況,需要處置,哪一段高速公路車流量很大,車輛需要等待等重要信息,吳斌總會在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告知調度室。“吳斌是擁有百萬公裏安全行車經驗的駕駛員,所以他往往能給出準確的行駛建議,為我們及時、有效的調度提供依據和參考,所以,他是我們調度員的好幫手,也為駕駛員們提供了莫大方便。”丁林祥回憶到這裏時,滿臉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