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楚了原委,吳斌欣喜地告訴了潘文忠,這下子連潘文忠都不得不表示佩服了。
吳斌對汽車的極端愛護,也在培訓期間被充分地體現出來。哪怕汽車上嵌進一顆小石子、一塊口香糖,吳斌都要把它們撬掉,否則,即使已經回家了也會心神不定,這一細節也讓潘文忠印象深刻。“阿斌培訓結束後,就調到現在的客運二公司,如願以償地擔任了長途大客車的駕駛員,我一直留在高速客運公司。直到8年後在長運集團的一次聚會上,我與他才再次相遇。沒想到兩個人一碰麵,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師傅,您最後送我的安全第一這四個字,我一直記在心裏’。連我自己都已忘了是在什麼時候說的,沒想到他竟記得這麼牢。”潘文忠事後回憶,這個有點兒強脾氣的徒弟,他的強還是有道理的。
倔強,正是堅定和自信的表現,往往還能體現出他的信仰。
“一個人的信仰或許可以被查明,但不是從他的信條中,而是從他慣常行為所遵循的原則中。”這是愛爾蘭作家蕭伯納說的。對於吳斌來說,他的這一幾近執拗的慣常行為,正高度體現出他的原則和信仰。
吳冰心說,弟弟一方麵是個很隨和的人,生活上遇到什麼麻煩,比如對方特別霸道,自己可能要吃虧了時,姐姐想去據理力爭,他卻總是說“算了,算了”,寧可吃虧也不肯與他人計較,表現得甚至有些“窩囊”。“算了,算了”還幾乎成了吳斌的口頭禪。但對待自己工作,他的脾氣往往表現得很固執,一絲一毫也不肯妥協。吳冰心給筆者講述了這麼一個細節:大男人不怎麼願意洗衣服,這或許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吳斌同樣如此。他很節約,除了買過幾件喜歡的運動服,別的就沒什麼衣服了,破一點舊一點有也願意穿,他隻對長運公司的工作服特別看重,總是把它們洗得幹幹淨淨,疊放得整整齊齊。最多的時候,他一共積攢了11套杭州長運的工作服!每次上班出車,他非要端端正正地穿好自己的工作服,還要照鏡子整理自己的儀容,每根頭發都梳得整整齊齊,皮鞋也擦得鋥亮。家人如果叫他馬虎一點,他絕對不會答應,因為他覺得這樣才算得體,才像個杭州長運的員工。
杭州長運集團十分重視駕駛員的身體素質,“看身體狀況、精神麵貌好不好”是駕駛員出車前必須通過的重要程序,這是確保安全行車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吳斌深知這一點,他把練好自己的體魄,保證自己的身體處在最佳狀態,作為努力成為優秀駕駛員的首要任務之一。
“要不是我弟弟有很棒的身體,估計在被砸中的那一刻就已經挺不住了。”吳冰心告訴筆者,“但其實,吳斌的先天體質並不好,小時候可以說是三天一小燒,五天一大燒,是醫院裏的常客。他的身體鍛煉起始於杭七中,但自覺地把鍛煉身體與開好大客車兩者緊緊連在一起,卻是在考入杭州長運集團工作之後。從那時起,他對健身越來越投入了,可以說有點兒狂熱。一般是在自己家裏鍛煉,偶爾還會拉著汪麗珍一起去健身房。不過,他選擇的是力量型的健身,汪麗珍選擇的則是健美型的健身。開了10年長途大客車,身體鍛煉從來沒有停止過。”
“吳斌非常重視職業素質的養成,包括自己的身體素質。他熱衷健身,在車上還放著一副啞鈴,工餘休息時就拉啞鈴鍛煉。”說到吳斌自覺鍛煉身體,客運二公司安技科陳一波感觸極深,“正是長期養成的安全駕車習慣和強健的體魄,使吳斌能在遭受飛來橫禍時,強忍劇痛,堅持做完每一個安全操作,否則,一切都是不可能的。”醫生也說,在腹部遭受鐵塊致命砸擊後,吳斌還能做出停車、起身、關照等一係列動作,這和他長期鍛煉身體有著直接關係。
汪麗珍的妹妹汪麗敏回憶說,啞鈴是吳斌生前最喜歡的鍛煉器具之一。“這副啞鈴是姐夫的一個朋友送給他的,據說那還是在1981年。我姐夫高興得不得了,還特意將啞鈴刷上紅漆。”多年過去了,這副啞鈴上麵的紅漆早已磨光,這說明在家裏時,吳斌經常擺弄這副啞鈴。
古人雲:日月以日行故明,水以日流故不竭,人之四肢以日動故無疾。吳斌深諳此理。他的每一位同事,都知道他堅持鍛煉,熱愛健身,都能說出吳斌車上必備的四樣物件——一雙布鞋、一根鐵杆、一套啞鈴、一本武俠書。
與吳斌同年考入杭州長運集團的斯杭斌,習慣於與吳斌以“戰友”相稱。說起吳斌的健身,他可以說出一大堆故事來:“我們一起到了杭州長運之後,一起接受培訓,一起開東站到南站的接送中巴,7個月後,又一起開杭州到無錫的專線。開車到無錫汽車站後,我們通常有三小時的休息時間,然後再出車返程。這三小時的休息時間裏,吳斌常常把車門一關,把鐵杆架在行李架之間,做引體向上的動作,再拉幾套啞鈴動作,鍛煉得累了,就坐下來看看武俠小說。大家坐在一起時,吳斌有時會模仿武俠小說裏的內容,對我們擺弄幾招,逗個開心。那雙布鞋也是他為了走路鍛煉、活動手腳方便,換著穿的。”
曾與吳斌一起工作的裘一露女士也對吳斌的自覺鍛煉記得很牢:“印象中我們坐他的車出去,隻要一有空,他就做俯臥撐、拉啞鈴,不知疲倦的樣子。在他們這群駕駛員中,他完全屬於體格強壯的那一類。”
客運二公司經理孟聯建則在筆者問及吳斌鍛煉身體的情況時,忽地雙眼發紅。“6月1日的那天上午,吳斌的遺體即將搬上樓,安放在吳斌家客廳之前,我忙著在狹小的客廳裏搬開沙發,挪開物品,打掃場地。我在客廳的角落裏找到了吳斌的兩副啞鈴,其中一副就是刷過紅漆的,還有兩隻沙袋、一副綁腿。我頓時呆住了。原來他在家裏也是這樣堅持鍛煉的!……我捧著這些健身器具,眼淚一下子就湧出來了。吳斌啊吳斌,虧得你有這麼好的身體,虧得你一直在堅持鍛煉身體,否則,炮彈一樣的鐵塊砸在你身上,會有怎樣的後果呢?……”孟聯建停止了講述,隻是再一次豎起了大拇指。
關心他人,熱心助人,也是領導和同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同事餘偉發自肺腑地說:“斌哥就是一個把別人的困難悄悄地記在心裏的人,你需要時,他會主動幫你,事情雖小,但溫暖人心,體現了兄弟情誼。”
餘偉曾是吳斌的徒弟,後來又成為吳斌的搭班司機,他給筆者講述了這麼一件事情。2012年春運期間,吳斌與餘偉分別出車,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吃飯的時候碰到了。吳斌發現餘偉一手托腰,皺著眉頭,便問怎麼回事。餘偉告訴他,可能因為累了,今天感覺自己的腰非常酸痛,痛得厲害。吳斌急了,便反複地對餘偉說:“你要開慢點,不行的話千萬不能硬撐,真的吃不消了就給公司打個電話。”
餘偉堅持著把車開回杭州汽車北站,到了可以下車休息的時候,他連站都站不起來了,感覺整個腰像是斷了一樣。在車上休息了一會兒後他勉強下了車,支撐著身體到了附近的新華醫院就診,可是醫院拍片的機器湊巧壞了,隻能驗個血。餘偉想那就隻驗個血吧,說不定好好睡一晚,腰痛會緩解一些。就在這時,吳斌特意打電話過來,問他在哪裏,醫生怎麼說。餘偉便給他如實說了情況。吳斌一聽,馬上說:“不拍片肯定不行,必須弄清病情才對。你等在那裏別動,我馬上來接你。”
餘偉隻等了20分鍾,吳斌就風風火火地到了,馬上送餘偉到了省中醫院。吳斌忙前忙後,幫著餘偉辦理就診手續,一直陪著餘偉把片子拍好,並去醫生那兒診治,忙了好幾個小時。直到片子出來,聽取了醫生的治療意見,餘偉的病情也穩定多了,吳斌才放下心來,再把餘偉送回汽車北站。餘偉記得,整個過程中,他沒有主動開口要求過什麼,都是吳斌幫他想到、做好的。等到把餘偉安頓好,也已累得夠嗆的吳斌回家時,已經很晚很晚了。餘偉很是過意不去,因為他知道,明天還要出車的吳斌,今晚回到他在朝暉五區的家,至少要在晚上11點。
主動關心他人的事,在吳斌身上不知已發生了多少回。一次,還有一位同事突然腰痛,直到淩晨1時還沒有睡著,隻好撥通吳斌的手機,請吳斌臨時為他換個班,吳斌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類似的事情實在太多,同事們已無法一一複述。
還有一樁事情令餘偉十分感激,也十分難過。就在5月28日,吳斌出事的前一天,他母親從桐廬老家來杭州看病,因為不熟悉醫院的方位,餘偉和母親有些犯躊躇。吳斌知道了,馬上主動提出由他來帶路,還把路途很詳細地描述了一遍,以讓餘偉記住。非常順利地看上醫生的餘偉母親十分感謝。她這還是第一次見到自己兒子的師傅和搭班司機哩,對吳斌的印象非常好,在兒子麵前連聲說“兒子你很幸運”,誰知……吳斌犧牲的消息傳到餘偉母親的耳朵裏,她極其震驚,不禁老淚縱橫……
仍然是在出事前沒幾天,吳斌還特意提醒一起跑杭錫錢的幾名駕駛員:“無錫市區那個眉毛彎那裏,最近黃沙車很多,路麵又濕又滑,你們幾個都小心點。”餘偉說:“他這個人就是膽大心細,不僅僅是自己耐心細致對待工作,也對同事細心關懷,蠻勞心的。隻要與安全行車有關的事,自己做到小心,也非要讓我們每個人都小心,非常認真負責,也非常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