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有人生情緒不好,或者有同事互相鬧別扭,吳斌的方法不是喋喋不休地勸說他人,而往往是故意裝小醜,做一些怪異的動作,把對方逗樂。他知道本來就沒有太大的矛盾,開開心心地笑一笑,一切就過去了。他也喜歡講一些笑話,驅除不該沉悶的氣氛,讓大家在哈哈一笑中快活起來。
記得有一次,大家一起在公園裏玩,他特意撐著一把花雨傘,穿著卓別林式的那種衣服,邊走邊舞,一副很搞笑的樣子,笑得大家前仰後合。其實,從他高中畢業,逐漸走上社會之後,他的心態更加放鬆,自信、樂觀一直是他生活的座右銘,這無疑也是他熱愛人生的一個重要表現。
1983年7月,吳斌從杭七中高中畢業。他估測了一下自己的成績,放棄了高考。那一段時間,他嘴裏經常哼哼唧唧地唱著一首歌,歌名叫《成功的路不隻一條》。
在家裏經曆了短暫的待業,次年的初夏,他進入杭州環保設備機械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工種是鈑金工。他認真、勤勞的個性在這個最最普通的崗位上得以展示,並結交了一些積極肯幹的同齡好朋友。
然而,盡管鈑金工的工種不錯,但並不是吳斌最向往、最願意幹的活兒。杭州環保設備機械廠地處城郊一堡與二堡之間,在當時的杭州人看來,那已是非常遙遠的地方;更何況他還得三班倒,讓他很長時間適應不了。當然,最大的原因是吳斌魂牽夢係的仍然是汽車,這個從小深紮在他心裏的夢想,他無論如何也不願放棄的。
那個年頭,汽車的普及程度可想而知,杭城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堵車現象,最繁華的延安路上跑得最多的是公共汽車,私家車根本無從談起,要想成為一名駕駛員也是頗為麻煩的事。但吳斌矢誌不移,這個纏繞了他這麼年的願望,他太想把它實現了。
願望的實現畢竟不可能一蹴而就。吳斌在杭州環保設備機械廠工作了三年多,這三年時間,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一直在尋找機會。
機會是在1987年初夏降臨的。通過努力,他被調到了杭州第三汽車運輸公司,崗位是貨車司機。光是“汽車運輸公司”、“貨車司機”這幾個字眼,就夠讓吳斌心跳加速了。事實上,進入杭州第三汽車運輸公司,確實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因為從此以後,吳斌就與汽車方向盤緊緊地連在一起,再也不曾分離。
雖然身份轉換成了司機,可車子還不會開,這讓吳斌火急火燎。市三運當時有規定,你要成為司機,就必須要有駕駛執照,如果還沒有,那就趕緊自己想辦法。那時考駕照的費用是6000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個數字可是個大數字,身為小青工的吳斌絕對拿不出這筆巨款,隻能向老父親求助。
父親吳招鬆此時已經退休在家,最大的一筆存款就是退休金,一共一萬元左右。看到兒子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正急著團團轉,便取出這筆退休工資的一半,交給吳斌作為考駕照的學費。可以想象25年以前,吳斌捧到這筆錢時該是怎樣的心情:欣喜有之,滿足有之,信心有之,慚愧有之……
當年學開車要比現在苦多了。場地遠,條件差,師傅凶,要求高,何況吳斌學的還是大貨車駕駛。可這些困難對吳斌算得了什麼?他每天淩晨三四點就出門,學到很晚才一身疲乏地回家,但回家後還要捧著駕駛理論教材不停地啃,直到實在打熬不住睡過去。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天又一天,吳斌從來沒有喊過一句累,掛在臉上的笑容卻是更燦爛了。
駕校發了一本很大很厚的《車輛駕駛機械維修》,別人看起來像是天書,他卻愛不釋手,看得津津有味,因為這本書把汽車上每個零件的形狀、作用、維修方法闡述得清清楚楚,讓他徹底破解了汽車的全部秘密。當然,光看書是不過癮的,他還要好好地看一看實貨。於是,晚上捧著大書琢磨,白天則找機會打開汽車引擎蓋,或者鑽在汽車的肚皮下,把每一個零件都看個究竟。後來,吳斌能從車輛的一個細微變化,判斷出車輛出現了什麼毛病;能從某個零件的損耗程度,分析出車輛可能會出什麼問題,都是因為他早已把汽車的五髒六腑都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
這本很大很厚的《車輛駕駛機械維修》他一直留著,還放在枕邊,不時拿起來津津有味地翻一翻,這個習慣保持到了他進入長運公司以後。而對汽車性能的摸索和研究,則延續到了最後,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竭盡全力,耗盡生命的能量把大客車穩穩地停下,正是因為他太了解汽車了,太知道任何一個小小疏失的後果。
當年學車不僅是累,還因為特別嚴格,師傅免不了對學徒動手。幾乎沒有一名學員沒有受到過師傅的懲罰的,哪怕是挨打也用不著大驚小怪。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吳斌也挨過師傅的打,可他始終記著“嚴師出高徒”這句箴言,認定師傅的“凶”正是為了學員們能更好地掌握駕駛技術,不應該有任何抵觸。或許師傅慢慢覺出了吳斌有很虔誠的心態,有很高的悟性,有很紮實的理論知識功底,便再也不對他施以懲罰了。
吳斌對技藝不嫌多,不嫌精,他想在師傅身上多“偷”幾招來。與師傅套近乎,偶爾遞幾支香煙什麼的,自然是免不了的,但在師傅麵前盡力表現自己的誠心,這個方法也常常能奏效。師傅看出吳斌是個好學的小夥子,人很樸實,學得又快,便更願意傳授,這無疑讓吳斌收獲愈豐。當時的駕校,教練車數量有限,一群學員圍著一輛車,一個個輪過來,輪到吳斌時已經很遲了,機會又少,吳斌索性很早起床,老早就來到駕校,很晚才離開那裏,盡可能爭取多一些場練的機會。師傅得知了吳斌的認真勁兒,也不得不表示佩服,經常當著眾學員的麵表揚他。
一起學車的好幾名學員很是羨慕吳斌,覺得他能把凶狠的師傅擺平,這實在讓人不可思議。難道是吳斌笑眯眯地露著兩顆虎牙的表情起了作用,讓師傅下不了手?他們就此問了吳斌,吳斌照例仍是一笑,仍然露出那兩顆可愛的虎牙。
其實,別的學員怎麼想得到,吳斌愛車早已進入了境界!在他眼裏,汽車絕不是一台機器,它是有生命、有靈性、懂感情的人類的同伴。吳斌幾乎把汽車看成了自己的兄弟,隻有這樣,他與它才會有心靈感應,才會讀懂它的喜怒哀樂。
就這樣,1987年8月,22歲的吳斌成為了一名杭州第三汽車運輸公司合格的貨車司機,他完完全全地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但擔任貨車司機之初,吳斌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闖一點小禍在所難免,況且他駕駛的又是載重10噸的半拖掛大貨車。剛成為駕駛員沒幾天,有一次去某企業拉貨,約摸是估計不準,竟把那家企業的廠門撞壞了。本來這種事回公司時說一下,公司會出麵處理的,他是新司機,公司也不會怎麼責怪他,但吳斌悄悄地從口袋裏掏出200元錢,當場賠給那家企業,這反倒讓對方有些不好意思了。當時的200元錢,相當於吳斌兩個月的工資哩,要賠也用不著賠這麼多的,可吳斌執意要賠,非讓對方收下不可。
這樣的事情,吳斌絕對不會對公司裏的領導和同事說的,過了好長時間,有一天才對自己家裏人說,因為他覺得這是自己的恥辱,不能與外人道。但在心裏他已在不停地提醒自己:記住了,這可是一個深刻教訓,以後開車,一定要把眼睛瞪得更大一些……
類似的小禍,一共也隻闖過兩三次,後來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他的駕駛技術越來越過硬,後來很快就進入了一流司機的行列,這是情理之中的事。這樣的說法絕非誇張。吳冰心在向筆者回憶吳斌駕駛技術及風格時,說出來的小故事很是令人驚訝。
1991年,吳斌調到杭州公交公司,擔任中巴車駕駛員。愛一項事物的人,總是想著通過各種不同的角度去體驗、去理解、去享受,癡愛汽車的吳斌更甚。傾囊求知,無人能奪。駕駛中巴車的感覺以及收獲,當然與駕駛貨車大有不同。幾年後,吳斌又成了杭州春光旅行社的大客車駕駛員,這是他第一次正式駕駛大客車。盡管在杭州春光旅行社開大客車的時間不長,隻半年左右,但顯然讓他積累了諸多駕駛大客車的經驗,為他以後成為專職大客車駕駛員打下了堅實基礎。
吳斌忘不了他剛開大客車時,母親非常認真地對他說的那句話:“小斌哪,你開大客車了,這大客車可是比大貨車要緊多了,因為你的肩上扛的是一車生命啊!”
這句話,母親對他說了不止一次,每一次他都深深點頭,表明牢記。
是啊,這句重如泰山的諄諄教誨,吳斌銘記心頭,豈敢忘記?!
美國作家門肯說過:“人一旦受到責任感的驅使,就能創造出奇跡來。”從小踏實、勤勞、淳樸的吳斌,在進入社會之後,接受了傳統教育的熏陶,發揮著他與生俱來的良好秉賦,越來越顯出他強烈的責任感來。人性的升華同樣會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能量的蓄積往往是長久的。吳斌,他已越來越明白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最本質的目的,那就是:盡到自己那一份必須履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