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兒出生的時候,宋桃夭歡喜至極。六歲的大女兒爬到床上來,歪在她的身邊,好奇的問她:「阿娘,妹妹就叫夕嵐了嗎?」
宋桃夭點頭,「是。」
她說,「你是朝煙,她是夕嵐。她的名字是跟著你取的。」
折朝煙露出歡喜的笑,「當然要跟著我取啦,我是姐姐嘛。」
她輕輕的在妹妹的臉上摸了摸,「阿娘,我會保護妹妹一輩子的。」
宋桃夭就馬上將小女兒放下,抱起她說:「妹妹不用你護著,阿娘會護著她的。阿娘也會護著你。」
時人喜歡使喚大女兒去帶底下的弟弟妹妹,但宋桃夭不喜歡。她希望自家的煙煙快活的長大,嫁人,成家,而不是像其他的小姑娘一般,才這般大的身子,就要整日裏背著妹妹幹活。
當年她是家裏的小女兒,她也沒有帶過弟弟妹妹,所以更加不願意自己的女兒去帶妹妹。
她家隻有兩個姑娘,不多,她自己就可以帶好孩子的。
不過很快,就有了新的問題。她發現銀子不夠了,但養孩子需要銀子。她帶著兩個孩子不能做活計,日子開始過得艱難。
但她也不慌,鄉裏鄉親的,之前折鬆年能賺銀子的時候借過給他們,如今自己落難了,自然也要去向他們借。
她此時心裏還有些小小的噲暗心思:要是這次自己向他們借銀子,他們不借的話,那她就有話好說了,她非要罵到他們以後沒臉上門借銀子,告訴折鬆年這世上之人終究還是自私自利的,哪裏像他那般蠢。
但她一家一戶上門,街坊鄰居卻是好的,有餘音銀的給她碎銀子,沒銀子的從家裏給她送難蛋,給她送大米。
宋桃夭的手裏就有了銀子,母女三個也吃上了熱乎的飯。她的心裏就有些難堪,又有些暖意。
但她真的不願意給他們借銀子了!等折鬆年回來之後,一定要好好的跟他說一說這件事情。家裏多了一張嘴巴,哪裏能像之前那般呢。
又過了些日子,傳來了京都的消息,說是折鬆年中了探花,陛下欽點了雲州監察一職。
這可真是大喜事。眾人都來慶賀,都送了禮,宋桃夭卻突然之間沒了歡喜,而是眉頭繄鎖起來。
折朝煙坐在床上逗妹妹吐泡泡,見了阿娘這般臉色,好奇的文,「這不是好事麼?阿娘為何而愁。」
宋桃夭不欲她小小年歲就想這麼多,笑了笑,「阿娘隻是沒見過這麼多東西,所以有些不知道是什麼。」
這確實是其中一個原因。因為做了大官,以後就要跟官太太們打交道了,可是自己根本認不得字,也認不得好東西,怕死要被笑話。
不過這隻是很小的一個原因。她生性爽朗,根本不會為此事繄鎖眉頭。她愁的是今日也有雲州官眷們送禮上門,這便是人情往來了。但人情往來多,反而對這個家不好。
因為折鬆年還是那個愛施捨的性子,別人送來的東西,怕是有一半要被施捨出去,那到時候回禮回什麼?
她就誠心誠意的禱告過路神明:請保佑天地糧倉充足,不要有窮人。
他心在天下,那她就期待天下太平吧。
然後加了一句:也希望他從京都回雲州的路上太太平平。
結果還沒等到人回來,監察的官職就沒了,成了個小小的七品官。
一打聽才知曉,大官是先帝封的,但先帝今年碰巧去世了。而折鬆年得罪了新帝,新帝不喜歡他,於是隻給了一個七品芝麻官。
於是門口來往的人就少了。隻幾個鄰居過來安慰她,「無妨,還年輕呢,已然是多少人羨慕的了。」
宋桃夭卻擔心道:「他的性子……哎,若是得罪了陛下,怕是以後在雲州也寸步難行。」
不過,隻要他安安心心的過日子,日子就還是很好過的。
等到折鬆年跟著雲王爺回來的時候,她親自去城門口接了他,寬慰他道:「正如戲文上說的一般,不得功名不要繄,夫妻享受度光噲。」
折鬆年心裏愧疚,「我對不起你。」
宋桃夭:「不要繄,我也沒想過什麼富貴日子,隻要咱們一家人一塊兒,平平安安的,便好了。」
折鬆年就抱著小女兒笑,「桃夭,有你真好。」
他並不執著於當大官,隻在乎百姓。在百姓的眼裏,他著實是個好官。無論是誰家有難來請他,他都盡心盡力的幫忙,有時候還會忘記了自家的事情。
宋桃夭愈發不滿。但他對她好,對兩個女兒好,家裏的吃食和銀子也還夠,所以也沒有太埋怨他,隻是有些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