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方以智的哲學思想(5)(2 / 3)

至於方以智所謂統,乃是更高一級的認識。所見者無非明,亦無非暗,暗即明,明即暗,隨泯同時,圓通無礙。這就是貫通的境界。貫乃統合對立的雙方而在更高級的識認中把握它們。此時山還是山,但已包含了“山不是山”之意在自身之內。若套用黑格爾的名詞,明、隨為正,暗、泯為反,統、貫為合。若以方以智圓∴的理論,則明與暗、隨與泯為對待,統與隨泯為對待而統即貫隨泯。統不能離隨泯,故統在隨泯中。隨泯為一對待,統與隨泯為一對待。得其一則其餘者即在其中。方以智說:

因有天地,隱一無天地,而剔一不落有無之統天地。究竟統泯無逃於隨,但知隨中之泯統,又何九六三一之縷罣乎?(《東西均·三征》)

隱即隱藏,剔即邏輯地推論出,有同時包含著無,有無可邏輯地推論出不落有無之統。後兩者即在有中見出。舉一而得三,會三而歸一,圓融無礙,非一非三而又恒一恒三。知此意而象數可忘。這裏方以智關於事物對立統一的看法可以說超出了張載,它不僅把對立麵既對待又統一的關係看做哲學的重要方麵,而且認為,隻有包括進了導致產生這兩個對立麵的本體,整個道理才是圓通的。他不僅反對有一而無二,而且反對有二而無一。

明白了方以智的圓∴三點,明白了一與二既對待又貫通的兩個層次,爭論方以智是“一分為二”論者還是“合二而一”論者洵屬多餘。方以智既是一分為二論者,又是合二而一論者。“合其兩端而觀焉”,庶幾可見方以智哲學的全貌與真象。

方以智關於隨泯統的觀點,是對天台宗“一心三觀”、“三諦圓融”的借鑒。“一心三觀”是天台宗的基本理論,認為一心可同時觀空、假、中,觀假即觀空中,觀空即觀假中,觀中即觀假空,三諦雖三而一,雖一而三,不相妨礙。“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智《摩訶止觀》卷一下)這樣才算把握了諸法實相。在方以智這裏,“一者,無有,無不有也,即隨即泯而即統矣”(《東西均·三征》)。隨泯統一時皆有,三一無礙。他所謂隨,即天台宗所謂假有,泯即天台宗所謂真空,統即天台宗所謂中道。“即隨即泯而即統”,一即三,三即一,非三非一,恒三恒一,即天台宗三諦圓融。方以智晚年出家,所住多為禪寺,但方以智喜積累基礎上的圓融觀法,不專主一家,他吸收佛教多家的理論冶為一爐,其中以華嚴為主,兼及天台和禪宗。他的事物互相包含,層層無盡,最後歸於一心的思想取自華嚴,而統隨泯圓融無礙則吸收了天台。他雖然對禪宗不務實學,不由積累有所批評,但禪宗“離四句,絕百非,直下一刀,更無前後,坐斷千聖頂”(《東西均·三征》)的激勵迅奮精神對他也有一定影響。

5.交輪幾方以智描述事物存在及其運動的另一組重要概念是交輪幾。交即空間上的交錯、交叉,輪即時間上的前後相續,幾即事物變化的微小征兆。這些概念本是易學中舊有的,方以智的父親方孔炤就曾用它解釋象數學。方以智則用它來說明事物運動的方式和狀態,他說:

交以虛實,輪續前後,而通虛實前後者曰貫。貫難狀而言其幾。(《東西均·三征》)

所謂虛實交,指對立統一中的兩個對立麵相交,這個對立統一體又與產生它的本體相交,即圓∴三點中下兩點相交,下二點作為對立的一方與上一點相交。下二點之相交中,陰為虛,陽為實;上一點與下一點相交中,太極為虛,兩儀為實。在方以智,交是事物的普遍現象,事物各個不同,而莫不以交的形式參與整個宇宙的運動。他說:

人人一琉璃也,物物一琉璃也,可方可圓,可棱可破,可末可長,而交之輪之。(《東西均·三征》)

琉璃可現五色,喻事物不同的方麵,如方圓、棱破等。無論事物的哪一方麵,無論事物呈現何種相狀,它都無不交無不輪。交的形式和結果便是一而二,二而一。方以智說:

盡天地古今皆二也,兩間無不交,則無不二而一者,相反相因,因二以濟,而實無二無一也。(《東西均·三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