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方以智的哲學思想(4)(1 / 3)

詎知後世之門庭張網者,偶竊一知半見,謂入悟門,便住門限上,登曲錄床,此生不可複下。習便遮遣,偏畏多聞,三學十支,揮斥禁絕。一語及學,則(顴骨)為之赤;稍涉質核,曰:“落教家也,罣義路矣。”何況通三教,收一切法乎?(《東西均·道藝》)

門庭張網者,以一家自限,拘守門戶,無往來遊學增廣見聞。住門限上、登曲錄床,謂執著一偏之見,抱殘守缺終生。習便遮遣者,習熟於否定法,以一空字抹去積年苦求所得。此類僧人以漸修為大忌,不可語學。吐納儒釋道三教,收攝教門宗門一切法而融會貫通者,何能夢見!方以智的誌願是,集古今中外一切知識,從中提煉出某種識度,然後據這種識度對一切現象進行重新判釋。這就是他所謂“且劈古今薪,冷灶自燒煮”所表達的意思。

四一與二與三

從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方以智既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學問家,也是一個哲學家。他的哲學是中國傳統的辯證思維和實證思維的混合物。他的思維方式中,實證和思辨並重,呈現出思想縱橫恣肆、知識底蘊深厚、思辨的廣大與實證的精微相結合的特點。他的哲學體係,以一二三、交輪幾、統泯隨為中心,以隨說隨歸、不落一地為歸結。

1.“二”方以智曾說:“一與二為三,此教父也。”(《東西均·三征》)意為,一、二與三的關係,是他的哲學的核心,他的其他命題無不可歸到這三者中來,無不是對這三者的不同側麵的闡發。方以智哲學中一二三都是重要範疇,一指對立雙方的統一。二是統一中的二個對立麵,矛盾著的兩方。三指超越此對立麵的矛盾統一,在更高的層麵上與之形成新的對立的絕對體。在方以智眼中,一切皆可視作對待之物,一切事物皆以相對待的形式存在,他說:

一不可量,量則言二。曰有曰無,兩端是也。虛實也,動靜也,陰陽也,形氣也,道器也,晝夜也,幽明也,生死也,盡天地古今皆二也。(《東西均·三征》)

這是說,統一體是不可量度的;可以量度,可以用感官感知的,皆是對立之物;兩間無無對立者。他在《東西均》的《反因》篇中也說:

晝夜、水火、生死、男女、生克、剛柔、清濁、明暗、虛實、有無、形氣、道器、真妄、順逆、安危、勞逸、剝複、震艮、損益、博約之類,無非兩端。

這些互相反對的範疇包括了自然現象、人的生理心理現象、社會人文現象等,包容十分廣泛。方以智認為事物的又對立又統一的性質是世間根本的道理,對立統一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他說:

吾嚐言天地間之至理,凡相因者皆極相反。何其顛倒古今而臆說乎?此非我之臆,天地之臆也。(《東西均·反因》)

這裏方以智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哲學命題:凡相因者皆極相反。因指根據,相反相因,指以與自己相反的東西為存在的根據。相因者皆相反,互為根據的雙方必是異質的,對立的,如生死、男女、剛柔等。這是現實存在的實際情況,不是哲學家的向壁虛造。相反相因可用一與二、奇與偶來表示,這就是:“千萬盡於奇偶,而對待圓於流行。夫對待者即相反者也。”(《東西均·反因》)天地間皆相反之物,而相反者必相因。相因相反者在運動中必圓通為一。方以智認為,這個道理雖極平常,但溺於耳目聞見而無形上思考的人則看不見,因此需要打破實證的局限,進入哲學的慧境,這就是他所謂“開頂門背麵之目”,也就是他的“擴信”所要達到的目的。“擴信”者,破舊有結論,開睿識新見,除耳目之障,信難信之至理。他的擴信秘訣是:“小中見大,大中見小,虛中見實,實中見虛,長中見短,短中見長,此中見彼,彼中見此。”(《東西均·擴信》)也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必在相反相因的關係中存在,必在相對待中才能顯出,才有意義。相反者相因是一切物的存在形式,所以方以智用以展開他的哲學討論的,也是這樣成對的範疇,如奇與庸、全與偏、神與跡、道與藝、張與弛、象與數、疑與信、源與流、消與息等。這些互相對待的範疇構成了方以智哲學的各個側麵,其核心觀念是相反相因。

方以智的相反相因是存在著層次的,就是說,對待著的兩方各包含對待,如天地為一個對待,天地中各有陰陽,陰與陽中又各有對待,如此層層無盡。方以智說:“兩端之中,又有兩端。”(《一貫問答》)這和王安石“物有奇偶,耦之中又有耦”的思想是一致的。而在一個對待中,對待之兩端所起的作用不同,二者不是均衡的,而是有主次、輕重的區別。方以智說:“衍古太極者,始皆陽而無陰,陽之所不足處,則為陰,蓋主陽也。”(《東西均·公符》)意為,太極最初隻有陽,而陽所不足的,就是陰。在這二者中,陽是主動者,陰是補足者。他還說:

其先陰者,陽藏陰中,陰拱含陽,由靜而動,破陰而出。所謂奇衝偶為參兩,天貫地中而周乎地外者也。當陰含陽之時,亦重陽也;當陽衝陰而包之之時,亦重陽也。自此對待相交而生生不已,皆陽統陰。猶天統地,夫統妻,君統臣也。(《東西均·公符》)

這是說,陽的活動總是最先的,即使是陰處於顯、陽處於隱之時。此時陽藏於陰中,支配著、統禦著陰的活動。而當陽由隱變為顯時,便衝破陰的包圍,明顯地與陰處於相對待之中。此時陽以陰為它的補充者而宰馭之、包籠之,猶天貫地中而同時包圍著地。所以,陽始終處於主導的、統領的地位,故時時重陽。這是宇宙的法則。方以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