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後宮(9)(1 / 1)

正因為這一足夠坎坷的經曆,使得比之父親和祖父他的身上較少紈絝荒唐的習氣。在他執政之初,已近糜爛的朝政也出現了複蘇的氣象。一批公認品行不端的內外官員遭到了黜退,他父親在位時蜂擁到京師的多達千人的方士僧人被遣散,作惡多端的大臣李孜省被下獄論死,朝會時但知口呼萬歲聖明的屍位素餐的閣臣萬安也被勒令致仕還鄉(但接替他為內閣首輔的劉吉仍是一個阿諛奸詐之徒),一批公認品德端正的官員被提拔到了重要位置上。

萬安被勒令退休時年已七十多歲,讓時人傳為笑談的是,他由進房中秘籍獲寵,敗也由之。朱祐樘即位不久,有一天檢視先皇遺物時發現了一隻小箱子,裏麵裝的全是房中術圖籍。他大為吃驚,宮中竟有如此汙穢的東西。內侍告訴他,這些書都是萬閣老千方百計搜羅來進獻給先皇的。朱祐樘讓內侍懷恩捧著這一大堆書前往內閣詰責,這難道是大臣做得出來的事情嗎?萬安汗流滿麵,伏地不起。朱祐樘存心要羞辱這個不中用的老臣,逼他自行提出辭職。第二次又派懷恩前去,這次是把文官們彈劾萬安的奏章逐條宣讀。萬安數次打斷宣讀告饒,但就是不提出辭職。讀得口幹舌燥的懷恩一步跨上前,摘下萬安身上的牙牌說,你怎麼還不走啊。萬安回去後思前想後,次日正式遞交了辭呈。萬安、尹直逐出內閣後,先是徐溥、劉健入閣,起用王恕為吏部尚書,再是禮部左侍郎邱睿入閣。史傳所稱“朝多君子”的盛況,指的就是弘治年間一批文官集團的精英如李東陽、劉大複、謝遷、劉鍵等幾乎同時登上政治舞台。

史稱朱祐樘執政時盡管隻有十八歲,卻少年老成,很少受大臣們幹擾,財政支出上也厲行節儉不大手大腳,隻是一意培養國家元氣,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總的說來,這個懂得克製自己欲望的年輕人,對他的子民也還愛惜。“朝序清寧,民物康阜”雲雲的讚詞雖不脫詞臣矯飾,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弘治初年的政治確是清明了許多。

回顧憲宗皇帝為政之弊,文官們總結教訓,得出的結論是原因乃在於皇帝深居內廷被侍妾、宦官和一群宵小之徒包圍,失去了與士大夫們的溝通、交流,致使上下否隔,政情不通。要讓現在接位的孝宗皇帝回到按照文官集團的意誌設計好的道路上來,成為有道之人主,可走的隻有以下兩條途徑:一是把他從內廷的種種羈絆中解脫出來,二是以儒家經典一點一滴地去影響皇帝,最終達到改造、塑造他之目的,舍此之外別無他途。1488年4月,吏部侍郎楊守陳上書言事,提議遵祖製重開大、小經筵,皇帝應該每日兩次聽朝論政,正可視作文官集團集體意誌的一次呈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