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如何理解心律失常

正常健康人的心髒是按一定的節律和速度進行跳動。在一些內外環境改變或某些病變的影響下,尤其器質性心髒病,心髒跳動的節律和速度常常有改變,稱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臨床心血管疾病診治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心律失常的種類較多,情況比較複雜。心律失常是某些疾病,尤其是心髒病的客觀表現,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的意義。當然,有些心律失常也見於功能性改變或健康人群中。

(1)早搏(早跳、期前收縮):正常心髒搏動的生物電信息衝動是由竇房結發出的,但當下屬傳導組織興奮性高,搶先在竇房結之前發出激動信號,並下傳至心室,引起心肌收縮,稱之早搏。由心房發出的激動,叫房性早搏;由房室結區發出的激動,叫結性早搏或交界性早搏;由心室發出的激動,叫室性早搏。連續3個以上的早搏,稱心動過速,分別稱:房性、交界性(結性)、室性心動過速,後者比較重,一般需給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處理,藥物治療不能糾正,可以作電生理檢查,予以超速起搏終止或射頻消融根治。

(2)什麼叫逸搏:正常心髒搏動的生物電信息衝動是由竇房結發出的,但當竇房結由於生理的或病理的原因,不能按時發出激動信息,則下屬傳導組織發出生物電信息衝動,傳至心室,引起心肌收縮者,稱之逸搏。由心房發出的激動,叫房性逸搏;由房室結區發出的激動,叫交界區(結性)逸搏;由心室發出的激動,叫室性逸搏。連續3個以上的逸搏,叫逸搏心律,分別為房性,交界性(結性)、室性逸搏心律。如果竇房結功能差,逸搏心律較慢、考慮安裝人工心髒起搏器。

(3)心動過速與心動過緩:正常健康人心髒跳動頻率(心率),是有一定範圍的,即60~100次/分,超過這個範圍屬不正常。高於每分鍾100次者,稱心動過速,分別為竇性、房性、交界性(結性)、室性心動過速。應予以藥物或超速起搏抑製治療。

心率每分鍾低於60次者,稱心動過緩。多見於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和傳導阻滯的病人。應予以病因治療,藥物對症處理,病情嚴重者考慮安裝人工心髒起搏器。

(4)傳導阻滯:凡傳導組織對信息傳導緩慢或傳不下去,均稱傳導阻滯,是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

23.冠心病與心肌梗死

(1)冠心病(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心髒是保證全身各髒器的血液供給,而心髒本身的血液供應是由冠狀動脈負責的。

冠狀動脈的內膜上,由於天長日久堆積了一些垢斑,隨時間的推移,垢斑越來越厚。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垢斑主要是脂肪代謝產物——膽固醇等物質。把這種血管變化稱動脈粥樣硬化。由於血管腔越來越細,導致血流不暢、心髒的供血不足,甚至完全斷流,引起一係列臨床表現,故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即冠心病。當血流減少到一定程度,心髒出現缺血缺氧的反應變化,臨床上表現胸悶,氣短,心前區和肩背部疼痛(心絞痛)。心電圖主要為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

當血流完全阻斷時,心肌出現損傷和壞死(梗死),臨床上出現劇烈心絞痛、心律紊亂、休克、猝死。心電圖有梗死性Q波。

冠心病在臨床上大致分五型:隱匿型(無痛型)、心絞痛型、心律失常型、心肌梗死型、猝死型。

本病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群,男多於女,腦力勞動多於體力勞動。我國平均發病率為6.5%,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因此,要做好普及宣傳教育,積極預防,適當的體育活動,飲食清淡,不吸煙、少飲酒,一旦發病積極治療,主要是應用改善冠狀循環的藥物。

(2)心肌梗死: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冠狀動脈血流阻斷,使相應部位的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的缺血、最終導致心肌壞死,即心肌梗死。臨床上表現持久的胸骨後劇烈的疼痛,並向肩背部放射性痛,血清中的心肌有關酶增高,心電圖進行性缺血性改變和Q波出現。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等,這些都是冠心病及心肌梗死最嚴重的表現,隨時都有意外發生。因此,平時加強冠心病的防治十分重要,不要讓其發展到這一步。對心肌梗死,如及早發現,積極搶救,成功率達90%以上;猝死多見於嚴重的心律失常,有些心律紊亂,需要安裝臨時的或永久的人工心髒起搏器。

24.房室束(希氏束)電圖

(1)概述:房室束電圖為一項較新的診斷技術,1969年開始應用於臨床。房室束電圖的問世,使心律失常的診斷有新的提高。它對房室結區、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阻滯的定位,對鑒別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研究預激綜合征的機製與定位,均有很大價值,在診斷心律失常方麵優於體表心電圖(圖29)。操作方法分有創和無創兩種。有創法:把電極通過靜脈,插入右心房三尖瓣的位置,進行檢查。無創法:是電極通過胸前檢查。

(2)房室束電圖的主要波形

(3)房室束電圖的間期

P—A間期:從體表心電圖P波開始到房室束電圖A波主峰之間的時間。是心電激動在心房內的傳導時間,正常值30~70毫秒。大於此值,說明房內阻滯,常伴體表心電圖P波增寬。

A—H間期:由A波主峰到H波開始的時間,代表心電激動通過房室結的時間,正常值為50~140毫秒。A—H延長時,說明阻滯部位在房室結。

H—V間期:從H波的起始到V波的開始的時間,心電激動通過房室束、左右束支至心室普肯耶纖維的時間。正常值為30~70毫秒。H—V時間延長可以是房室束一處或一處以上的阻滯所致。

RBB—V間期:RBB波開始到V波起始部,即右束支傳導時間,正常值為25~27毫秒。

LBB—V間期:LBB波開始到V波起始的時間,是左束支傳導時間。正常值為24~30毫秒。

(4)房室束電圖在臨床上的應用

各種房室傳導阻滯,束支阻滯定位,判斷阻滯程度及預後。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需同時了解房室結功能者;

研究室上性與室性心動過速機製;

研究預激綜合征及其心律失常;

對各種電生理的深入研究,如測定各種不應期,探討折返機製等;

觀察藥物對各種心律失常的電藥理作用;

為安裝永久人工心髒起搏器提供依據。

25.心髒起搏與人工心髒起搏器概述

(1)心髒起搏:由於某種原因,心髒停止跳動,當給一種刺激,心跳又啟動,稱之為起搏。最早的起搏主要用於心髒停止跳動的急救複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起搏範圍擴大,不僅治療心髒停搏,而且用於心律失常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