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房室傳導阻滯

由於房室結及其結周有了病變,致其功能障礙,引起房室傳導阻滯(就是傳導不暢通或完全不通),這時從竇房結傳來的生物電信息衝動,到房室結後傳不下去,或傳導很慢,從而引起了心電圖改變和臨床症狀的出現。

(1)引起房室傳導阻滯的原因。

常見於器質性心髒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風心病、心肌病外,還有其他原因(表2)。

(2)房室傳導阻滯分類:由於房室結及其連接部位的病變程度不同,傳導功能的障礙程度不同,一般分為三度Ⅱ型:

1)一度房室傳導阻滯的診斷與處理:一度房室傳導阻滯,是傳導阻滯中最輕的一種,患者一般無臨床症狀和體征,僅在心電圖上表現P—R間期延長(正常P—R間期為0.20秒,凡大於此值者即是)。針對病因治療,預後良好,一度阻滯本身無需特殊處理,但避免應用傳導係統抑製性藥物。

2)二度房室傳導阻滯診斷和處理:引起二度房室傳導阻滯的病變比一度傳導阻滯重,從竇房結傳來的生物電信息衝動,有的在房室結及其交界區傳不下去,出現“脫落現象”,故二度又分兩型:

二度Ⅰ型(莫氏Ⅰ型):是二度房室傳導阻滯中最常見的類型,心電圖特征是P—R間期逐漸延長,直至脫落(脫落是指無QRS波,P波未從房室結傳下去)。逐漸延長的P—R間期現象稱文氏現象。

二度Ⅱ型(莫氏Ⅱ型):是二度房室傳導阻滯中少見的類型,易發展成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常為不可逆的改變,心電圖的特點是P—R間期固定,QRS波呈周期性的脫落,其比例可為2∶1、3∶1、3∶2、4∶3、5∶4等。此類型的病人,多無症狀;如果脫落QRS波多,且頻繁,就有頭暈、乏力、胸悶、心絞痛。聽診時,發現心律不齊,心音和觸診脈搏有脫失。

如何處理:病因處理,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風心病,予以針對性治療;酌情應用阿托品,654-2等;如有阿-斯綜合征,心率小於42次/分,藥物治療如無效,可植入臨時性心髒起搏器,以觀察病情變化,進一步處理。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診斷與處理:三度傳導阻滯是指從竇房結來的生物電信息衝動,在房室結內有部分的或全部的傳不到心室。如果部分衝動傳不下去,稱高度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如果衝動全部傳不下去,稱完全性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後者心房和心室各跳各的,房室之間完全脫節,病人表現頭暈、乏力、心悸、胸悶、氣短、心絞痛、阿-斯綜合征,聽診主要為心律不齊。心電圖特點是P波和QRS波之間無關係,P波和QRS波各有自己的規律,但房率大於室率。處理原則:病因治療;試用阿托品;藥物治療無效,安裝心髒起搏器。

14.何謂房室結雙路徑

(1)概念:房室結雙路徑是指在傳導激動的方向上,遇到兩種通路,不應期和傳導時間不同,發生在房室結內,這是最常見的,其他部位也有,但房室結雙路徑最易檢出。1956年,在動物試驗獲得證實,1985年在結周外科手術取得成功,1989年在國內房室結周射頻消融獲得滿意療效。所以,房室結雙路徑折返引起的心動過速,均可射頻消融治療。

(2)房室結雙路徑分類:

按傳導速度分:

快徑路:P—R間期小於300毫秒;

慢徑路:P—R間期為250~500毫秒;

最慢徑路:P—R間期500~800毫秒。

按傳導方向分:

前向行傳導:快慢徑均前傳;

逆向行傳導:快慢徑均逆傳;

雙向行傳導:快慢徑既可前傳又可逆傳。

按顯露不顯露傳導分:

不顯露:P—R間期正常;

顯露:P—R間期不正常。

(3)房室結雙路徑診斷

1)心電圖P—R間期有時正常,有時延長。當興奮傳到房室結可能遷到快、慢徑不同不應期。如遷到快徑不應期,興奮就沿慢徑傳;如遷慢徑不應期就沿快徑傳。P—R間期快與慢之差大於60毫秒,即可診斷房室結雙路徑;之差不到60毫秒,可能是相對不應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