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五章 “兩化融合”的路徑、重點、難點和方向(1 / 2)

1.“兩化融合”發展的路徑

通過“點”、“線”、“麵”、“體”四者聯動,可以有效、深入地推進、實施我國的“兩化融合”。對於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路徑,可以從以下方麵進行探討。

(1)從“點”(企業)層麵看,推進“兩化融合”,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條路徑。

①用信息技術去改造企業的設計、生成、模擬、製造、經營、管理、銷售的各個環節。

②信息技術提高產品的高科技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例如,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從生產普通機械相機,轉變為生產數碼相機,實現產品轉型和商品附加值的增加。

③用信息技術提高企業服務品質,從提供產品向提供服務轉變,提高企業利潤。

(2)從“線”(產業)層麵看,推進“兩化融合”,主要可以采取以下路徑。

根據本產業的實際情況,找準“兩化融合”切入點。優先選擇產業鏈中實施“兩化融合”條件好、實施效果顯著的環節實施,然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換代,提高整個產業鏈的科技含量。

(3)從“麵”(地區)層麵看,推進“兩化融合”,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條路徑。

①在空間上,采取梯度滲透性融合方式。率先推動工業基礎條件好、信息化程度高地區、區域實現“兩化融合”的深入發展;然後以實施效果較好的地區、區域為示範,帶動周邊地區、區域的“兩化融合”發展。采取梯度滲透性融合方式,最終實現普遍的“兩化融合”。對於同一地區、區域,同樣可以選取“兩化融合”示範園區,以及部分基礎條件好、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企業為示範,深入實施“兩化融合”。從而帶動區域內同行業,以及周邊企業共同實現“兩化融合”。

②根據本區域工業基礎條件、自然條件、傳統優勢等情況,選取本地區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深度實施“兩化融合”。

(4)從“體”(國家)層麵看,推進“兩化融合”,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條路徑。

①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相關產業之間的融合,孵化和扶持新興的融合型產業。舊的傳統產業的變遷,融合型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我們需要緊緊抓住融合型產業發展的契機,使新興的融合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如動漫、信息服務業、汽車電子、太陽光伏等。

②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改造傳統產業過程中的“倍增器”、“催化劑”和“助推劑”的作用,提高傳統產業生產、製造、管理、產品的高科技含量。

③信息技術和製造業相融合,大力發展先進製造,促進裝備製造業信息化。信息時代下,傳統製造產業與“兩化融合”型製造產業之間的特征比較。我們要順應這些新型的“兩化融合”型產業的特征,實現信息技術和製造業的深度融合。

④大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服務業的融合。促進信息技術與商貿、物流業等生產型服務業的融合,推動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網上服務等方麵的發展。

(5)對於“點”、“線”、“麵”、“體”四個層麵上所需的“兩化融合”技術,可以采用以下這幾種模式來實現:自主研發;引進服務中介和信息技術企業,幫助實施,培養本企業“兩化融合”人才進行後期實施;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才,加上本企業自主研發模式;產學研合作模式。

通過上述途徑,在“點”、“線”、“麵”、“體”四個層麵上,全麵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最終實現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

2.“兩化融合”的重點、難點和方向

南京市副市長陳剛指出,“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關鍵在於是否能夠找到中國特色的發展途徑;難點在於自主創新,形成涵蓋全社會的完整創新體係;基礎在於社會法製、市場環境的協調和各類人才的集聚;根本在於能否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國家信息化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認為,“兩化融合”的難點在於“對信息化與工業化結合的理解還不夠深入或者說不夠確切”,“工業是工業的思路,信息化是信息化的思路,沒有很好地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其出路是,“轉變傳統的思路、觀念與模式”,具體包括:①不是從信息技術的角度看工業,而是從工業本身現代化的需要來看信息技術;②信息化融合後,企業生產、經營、銷售、服務等的模式都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