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需要綱舉目張,理清“兩化融合”實施體係。由於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具有不同的層次性和逐步滲透、深入發展的特點,且其內涵會隨著時代的變革而不斷發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具有不同的發展維度。
1.時間維度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化技術、工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兩化融合”將被賦予不同的時代內涵。
以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為例,在早期,“兩化融合”的主要使命是使企業製造技術從機械化製造過渡到自動化製造階段,產生了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一大批自動化生產製造工具,以自動化流水線方式進行生產,大大提高了製造業信息處理能力和自動化水平,提高了企業的生產績效。隨後,隨著軟件技術和集成電路等技術的成熟和發展,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開始拓展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催生了CAD/CAM、CAPP、ERP、MRP、VR等一係列新興技術,製造業生產從自動化製造階段進入以質量取勝的精益製造階段。隨著計算機、數據庫、網絡等技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使得製造業進一步轉變為個性化、多樣化、網絡化的階段,開始提供個性化定製,進行敏捷製造。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虛擬化、集成化的現代集成製造係統CIMS產生並興起。在此之後,我們相信,隨著雲計算、泛在網絡、服務計算等新概念的進一步興起,必將影響信息化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的內涵,使得製造業向更高級的形式發展變化。
2.“點”-“線”-“麵”-“體”維度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可以體現在多個層麵上,它們在不同層麵上具有不同的表現。
(1)“兩化融合”首先體現在微觀的企業層麵(“點”)上,信息化與企業具體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相融合,從而實現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經濟收益的增加、企業競爭能力的增強等。
(2)“兩化融合”其次體現在中觀的產業層麵(“線”)上,當一個產業中大量企業“兩化融合”水平得到提高,“兩化融合”在大批產業企業內部深入發展時,整個產業的“兩化融合”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產業生產力水平得以提升,產業能耗和汙染開始減少。另一方麵,隨著技術的發展,一批融合型產業開始興起和繁榮發展,原有的部分產業開始消亡或發生內涵遷移。
(3)“兩化融合”在空間上體現在區域層麵(“麵”),通過示範試點、政策引導扶持、企業之間相互模仿學習等,使得一個區域內大量相關企業(或企業集群)廣泛而深入地開展“兩化融合”,大量企業“兩化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整個區域的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水平從而得到大幅度提高,區域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4)“兩化融合”通過“點”、“線”、“麵”的表現,最後體現在國家層麵(“體”)上。通過實施“兩化融合”,信息化對經濟發展貢獻率進一步增加,自然資源消耗得以降低,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從而贏得國際競爭的優勢地位。
3.融合程度維度
“兩化融合”在企業(“點”)、產業(“線”)、區域(“麵”)、國家(“體”)四個層麵上的發展都是逐步滲入的,在不同企業、不同產業和不同區域中,“兩化融合”呈現出不同的程度和深度,融合產生的實際效果也會有所差異。從國家層麵出發,金江軍將國家“兩化融合”劃分為5個階段,即初始級、基本級、適應級、成熟級、優化級(金江軍,2009)。在第3章中,按融合程度,我們將“兩化融合”劃分為:信息技術的替代性融合、功能整合升級式融合、部分行業和區域集群中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兩化融合”帶來整個社會結構、生產與生活方式變遷四個層次。我們需要不斷推動“兩化融合”在不同層麵上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