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軀幹的反應不能忽視(3)(1 / 3)

四是長期在外旅行、食宿的人。這類人最易發生甲肝、戊肝,這是因為在病毒性肝炎中,甲肝、戊肝是通過消化道途徑傳播的。因此,這類人群要預防病從口入,在外用餐食具如消毒不徹底再加上旅途勞累,免疫功能下降,極易給此類肝炎病毒可乘之機,引發急性肝炎。

五是長期不運動的人。如果一個人長期不運動,體內過剩的養分會轉化為脂肪。如果脂肪沉積於皮下時,表現為肥胖;如果脂肪積存於肝髒時,就表現為脂肪肝。為了預防肝病,應多參加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肝髒的生化反應,促使機體消耗及利用過剩的營養物質。

以上這幾類人是易得肝病的高危人群,更應注意保護自己的肝髒。

肝髒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極易受到病毒的侵害而引發不同的肝病。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隻要稍微注意一下,就能保護我們的肝髒,使其免受傷害。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一是不可濫用藥物。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服用一些不必要的藥品,因為太多的化學物質會損害肝髒的健康,而且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不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如果服用了非正規藥物可能會引起肝髒嚴重損害,造成永久性傷害。

二是不嗜酒。長期大量飲酒會對肝髒造成損害。不管白酒、啤酒,酒精飲料都應少喝或不喝。同時禁止酒精和其他一些藥物共同服用。

三是使用空氣清新劑、殺蟲劑、油漆時要注意。使用空氣清新劑時要當心,因為肝髒會對吸入人體內的成分進行解毒,分解出有害物質。而殺蟲劑、油漆和其他的一些化學噴劑會損傷肝髒。一定要注意避免吸入人體的各類有毒物質。

四是保護自己的皮膚。注意落在皮膚上的一些物質,如樹上和草叢中放置的殺蟲劑會通過皮膚到達肝髒並破壞肝髒細胞,因為它們含有具有嚴重破壞作用的化學物質。

五是飲食科學。飲食要足量、均衡、有營養;避免攝入高度油炸、高脂肪的食物,這樣做可降低膽囊疾病,包括膽結石和肝髒相關疾病;盡量少食熏製、醃製和太鹹的食物。在烹飪過程中可適當加入檸檬汁、洋蔥、醋、大蒜、辣椒或芥菜等調味品;加大高纖維食物的攝入,如新鮮水果、蔬菜、大米和穀類食物,高纖維食物對保護肝髒益處很大;要少食甜食、點心和飲料,因為這些食物含有甜味調味劑而富含高熱量,可用水果來代替。另外,飲食要幹淨、衛生,生吃瓜果時一定要清洗幹淨。毛蚶、蛤蜊等水產品可能黏附甲肝病毒,因此不可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醬菜、涼拌的菜,不能在受汙染的水中洗滌。

六是控製體重。將自己的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也有利於對肝髒的保護。醫學研究已表明,肥胖與膽囊、肝髒等器官的疾病有直接的關係。在減肥的同時,要保證身體和肝髒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七是餐具、茶具應做好消毒工作。在舉辦宴會或酒席後,一定要做好餐具和茶具的消毒工作,以防止發生感染。

八是遠離壞心情。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喜怒哀樂,都會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受到了刺激會產生一定的反饋,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心情。當我們受到不好的刺激時便會生氣、發怒。可是發怒不單單是一種心情的發泄,它還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眾所周知,怒傷肝,因此千萬不要讓自己生氣,不要發怒。你做到了嗎?有位哲人曾說過,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人的焦慮、發怒、憂愁都會對肝病的防治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曠達的肝病患者長壽,而憂傷的患者往往短命。當人的情緒低落時,人體的免疫力就下降,亦容易使人得病,而暴怒會使人處於不平靜狀態,使腎上腺素分泌異常而損害機體的主要器官之一——肝髒。肝髒內分布著豐富的交感神經,氣惱憂愁會直接導致肝髒的缺血,影響肝細胞的修複和再生,盛怒之下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肝靜脈回流障礙,久而久之會導致肝髒的損傷,甚者可誘發癌症。所以收起你的不良情緒吧,保持開朗樂觀向上的心態。或許你會覺得自己很難控製自己的不良情緒,但是在生氣之前應先想一想你發脾氣值得嗎?發脾氣傷了你的肝,弄壞了自己的身體,到最後還是自己受罪,何必呢?實在憋不住了,可以向朋友訴說一下自己的鬱悶心情,千萬不能讓不愉快的情緒伴你過夜,生氣也解決不了問題,那又何必為難自己呢?

保護好腎的健康

腎與心、肺一樣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中醫將腎髒視為“先天之本”。腎髒俗稱腰子,外形像蠶豆,它位於腰的兩側,一左一右各一個。腎髒長10~12厘米、寬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腎較右腎稍大。通常情況下健康的腎呈紅褐色。

腎髒好比人體的汙水淨化站,擔負著過濾、消除有害物質的作用。同時時刻保護蛋白質、水分和鹽類,防止它們隨意流失,因此我們說腎髒在保持人體的水液平衡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體進行新陳代謝時,會產生一些有害的物質,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含氧物質。腎髒能把這些廢物以及其他一些進入人體的毒物、化學藥物濾出,通過排尿的方式將它們排到體外,從而保證了人體內環境的穩定。同時腎髒根據體內水分的多少對尿量進行調節,從而保持人體內水分的平衡,維持人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