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潛伏在脖頸和咽喉上的危險信號(1)(2 / 2)

外傷:在頸椎蛻變、失穩的基礎上,頭頸部的外傷更易誘發頸椎病的產生與複發。患者往往在輕微外傷後突然發病,而且症狀較重。引起頸椎病的外傷包括交通意外、工作和生活中的意外、創傷及運動性損傷等。

咽喉部炎症:當咽喉部有炎症時,因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很容易誘發頸椎病症狀出現或使病情加重。

代謝:由於各種原因造成人體代謝失常,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常者,往往容易產生頸椎病。

精神:調查顯示,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而頸椎病發作或加重時,患者的情緒往往更壞,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頸椎病的症狀也更為嚴重。

環境:當外界環境寒冷、潮濕時,容易使頸椎肌肉、韌帶痙攣,使頸部肌肉平衡失調,頸椎出現不穩定現象。

工作姿勢不當:有些職業如辦公室人員、打字員、編輯、作家、教師、會計、刺繡女工、手術室護士等,因長期保持固定姿勢工作,易造成頸後肌群、韌帶等組織勞損或頭頸常偏於一側引起局部勞損,所以從事上述幾種職業的人最好每40分鍾左右活動活動,防止患頸椎病。

不良的生活習慣:有的人總是長時間玩麻將、打撲克、看電視,這些不良生活習慣易使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狀態,頸後肌肉和韌帶組織超負荷,容易引起勞損。

睡眠姿勢不當: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處於睡眠中,當枕頭過高、過低或枕的部位不當時,易造成椎旁肌肉、韌帶、關節平衡失調,張力大的一側易疲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勞損。因此,喜歡臥高枕者及有反複“落枕”病史者易患頸椎病。此外,躺著看書、看電視時頭部長久保持單一姿勢的人,也易發生頸椎病。

頸椎病的危害非常大,有可能導致眩暈、中風、視力下降、胃病、乳房疼痛等。如果自己是頸椎病的高發患者,一定要積極預防。

頸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學會自我調養,這樣才能更好、更健康的生活。怎樣進行自我調養呢?

一是適度休息。在繁忙的工作中學會休息,有利於局部炎症的消退和受累組織的修複。脊髓型、椎動脈型等頸椎病病情嚴重時應臥床休息,病情恢複過程中,則應減少工作量或暫停工作,並應生活規律,飲食平衡,力戒煙酒。

二是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體位。坐著工作應盡量避免駝背、低頭,不要伏在桌子上寫字,看書時不要過分低頭,盡量將書和眼睛保持平行。看書、寫字、使用計算機、開車等時間不宜太長,一般工作50~60分鍾做1~2分鍾頭頸部活動或改變姿勢。

此外,在工作期間和工作結束後還可做一做保健操。可根據不同職業和工作體位選擇適合自己的肢體對抗平衡操。如端坐低頭伏案工作的人做操時,可以伸臂仰頸操為主。長期站立仰頭工作的人,在工作間隙,可做抱膝、軀體彎弓動作。當因工作引起重度肢體疲勞時,可用40~45℃的熱水浴15分鍾,同時自我按摩疲勞的軟組織,以消除疲勞。另外,在長時間工作中,每隔1小時左右,應做短暫的頸部前屈、後伸、左右旋轉及回環活動,以改善頸肌疲勞,恢複最佳應力狀態。每天早晚應堅持必要的鍛煉。

三是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家務勞動。頸椎病患者在喝水、刮胡子、洗臉時不要過分仰頭;看電視時電視機擺放位置應與眼睛平行;切菜、包餃子、織毛衣等家務勞動,時間不宜太久並要經常改變姿勢。

四是日常生活中要加強頸肌鍛煉。加強運動,堅持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這樣有助於預防頸椎病。在工作期間或工作結束時,可做頭及雙上肢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保持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應加強頸部活動,常做頸部保健操,並糾正不良姿勢。尤其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運動鍛煉。

五是防止外傷。注意避免頸部的意外傷害,既要防止頭頸部外傷,又要預防慢性勞損。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低頭工作人員,不宜長期連續作業,工作期間應多做頸部運動和按摩。注意合理的休息,低頭或在計算機前坐l小時後需要活動放鬆頸部10分鍾。

六是注意頸肩保暖和避免負重物。注意頸肩部保暖,防止受涼,減少發作誘因,夏天不要在空調房間呆過久。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