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真正意義上說,批評家是自由的思想者,文學隻是思想的契機或思想的入口。文學不應成為思想的目的,最高明的文學批評家也無法確立文學作品的唯一價值,文學批評必須是開放性的,所以,批評家不是提供文學作品正確理解或正確思想答案的人,而是獨立而自由的思想者。文學批評必須把主要的工作放在獨立思想或引導人們獨立思想之上,當批評家借助文學成為思想家,就具有了獨立的思想地位。文學批評最終不是為了批評自身,而是走向了真正的思想領域,為藝術,為生活,為文明,提供了自由的律法,這是文學批評本有的思想尊嚴與藝術尊嚴。
8.4.3亦師亦友:真正的批評家與真正的藝術家之間
批評家的尊嚴與批評家的自由,在實際的文學批評中表現為:平等自由地與藝術家進行思想對話或生命對話。批評家,必須真正理解藝術家,必須真正理解藝術,但是,不能在藝術家的偉大麵前跪下。批評家是理解藝術的人,理解藝術就是理解生命,理解藝術的自由,永遠不可能平等,但是,如果批評家也能創作,藝術家與批評家的關係就不一樣。由於很多批評家是沒有思想的,所以,對於有思想的批評家,藝術家要麼心悅誠服,要麼不屑一顧。真正偉大的批評家,必然是懂藝術的,實際上,批評家並不期待成為職業的文學批評家,更期待成為兼職的批評家,因為批評家需要批評之外的思想與文化修養。批評家,首要的事,不是要成為“藝術家”,而是要成為“思想家”,如果批評家隻是成為藝術家,就不可能真正評價文學,相反,如果批評家是思想家,就更能深刻地解釋文學。真正的藝術家,肯定也是思想家,與批評家不同,批評家更善於從哲學家或其他思想家那裏借鑒好的思想,但是,藝術家往往並不直接從思想家那裏借鑒思想。他們可能受思想家影響,更多的時候,則是直接從藝術中思想,從生命存在者的個體曆史中思想,從生命現象中思想。如果說,哲學家是抽象的思想家,總能從邏輯出發,從概念出發,概括地思考人類生命存在的本質,思考自然和社會文化的本質,那麼,藝術家永遠隻能從具象的生命本身進行思想。他們不是用概念思考,而是直接用形象來思考,他們的思想,不是直接說出來的,而是展現生命自身的曆史形象構建中。
藝術家是思想家,是以生命形象的方式思考人生展現人生的思想家,他不會直接告訴批評家生活怎樣才是有意義的,而是直接用形象展示怎樣的生活是自由的美好的,並且,展示怎樣的生活是不自由不美好的。藝術的思想,更直接更本源更加深入人心,更能給人以快感。藝術家的創造,源自於生命想象與生命體驗,它的思想是形象的感性的具體的,包孕著生活的真理。通常,哲學家的簡單判斷,往往能變成藝術家的偉大作品,哲學家用一句話來體察人生,而藝術家則用故事和形象來體察人生。藝術家使簡單抽象的生命真理具體化生動形象化,藝術家的感人之處,就在於他通過生命形象來思考。批評家的角色身分,界於藝術家和哲學家之間,也就是說,批評家,一方麵,要與藝術家進行深刻的對話,另一方麵,又必須與思想家形成深刻的辯論。批評家,先必須像藝術家一樣思考,然後,又必須像哲學家一樣思考。批評家認可的生命解釋方式,是藝術的解釋方式,但是,批評家認可的表達方式,則是哲學家的思想方式。批評家與藝術家的文學關係,具體表現為幾種文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