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尊嚴”,是藝術本文的自由價值所在。批評家對藝術本質的理解,既有藝術性的理解,又有思想性的理解,“藝術性”,是藝術得以存在的根本。藝術有其自身的尊嚴,在很大程度上,藝術的尊嚴,意味著隻能從藝術自身的目的出發。藝術不能服務於藝術之外的目的,不能背叛藝術自身的目的。藝術首先是為人的,藝術服務於人的生命需要,人們在快樂時需要藝術,人們在苦悶時需要藝術。藝術是人們在生命的快樂和生命的渴望中誕生的,藝術總是源自於民間,因為在解決了衣食住行這些物質生活要求之後,人們有精神生活的要求。藝術能夠給人帶來快樂,或者帶來啟示,藝術的快樂,既可能源自於新鮮獨特的思想藝術經驗,也可能源自於熟悉而親切的生命經驗。陌生的經驗帶給人們好奇的歡樂,熟悉的經驗則帶給人們無限自由的安慰。批評家每天都在生活之中,其實,越是在遠古社會,人們閑暇的時間越多,在解決了簡單的生活之後,他們需要娛樂。最能給人快樂的娛樂,就是歌唱舞蹈音樂,也有美術體育,還有戲劇表演和講故事,藝術,就在這些生命活動形式中成長起來。從詩樂舞發展起來的詩歌、音樂和舞蹈,一直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藝術形式,這是最本能的藝術形式,由這些藝術進化而成的戲劇表演與故事講唱,則是更高級的藝術活動形式。
這些藝術的發展需要組織與配合,美術、建築與體育,則是公共的藝術形式,是人類生活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才形成的公共藝術,它最能代表民族藝術的審美理想和審美創造。藝術的尊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求藝術必須是源自於生命的,必須是獨創的,必須是尊重傳統的,必須是快樂的沉思的富有教育意義的。藝術是嚴肅的活動,隻有在嚴肅的藝術活動中,才能顯示出職業的光彩。盡管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藝術活動中去,但是,並不是每個人皆能成為藝術家。如果隻是個人的藝術活動,藝術活動的主體隻需要表達自己,那麼,藝術無論如何都是許可的。當藝術麵對公眾,為了別人時,藝術必須是職業的,也必須嚴肅,必須受過嚴格專門訓練,隻有這樣的藝術,才會給人們帶來真正的愉悅而不是遊戲。藝術的尊嚴,既表現為藝術形式上的尊嚴,也表現為藝術效果上的尊嚴。藝術有著自身的目的,其直接目的,就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快樂,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藝術家是相當敬業的,他們通過嚴格的訓練和藝術創造,然後,讓藝術自身給人們帶來歡樂。
“思想的尊嚴”,是生命存在者的自由信念。批評家的思想尊嚴,不是外在於生命的,而是直接源自於生命的。源於生命本身的思想,永遠是充滿力量的,它是批評的基礎,但是,僅有生命的體驗與生命的本質要求還不夠。批評家,必須具有思想的知識,因為個人的思想永遠帶有自己的局限,為了打破個人的思想局限,就必須學習別人的思想,而別人的思想,源自於他自身的生命經驗。批評家的生命經驗不同,形成的思想也不一樣,出自於個體生命經驗的思想是本源的思想,而源自於他者生命經驗的思想,則是生命的知識。人類一直就在尋求思想的共通性或思想的普遍有效性,為此,發明了邏輯的思想方法和各種科學的思想方法。人類的思想方法直接激活了人類的思想,不斷提升了個體的生命經驗;人類的思想,不僅可以直接源自於生命的經驗,還可以源自於人類共同的思想知識。批評家的思想,既有個體性基礎,又有共同性基礎,這樣,思想的溝通成為可能。思想的尊嚴,一方麵,要從生命中直接思考,要從生命的喜怒哀樂中思想,另一方麵,則必須從人類共通的思想史中學習,或者說,向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切偉大的思想家學習。
人類的思想史是偉大思想家構成的曆史,它深刻博大,充滿創造力,也充滿著再創造的可能,於是,人類遵從思想原創和思想史繼承的雙重原則,藝術與思想的尊嚴,永遠顯示出思想創造的光亮。批評家對藝術的本質理解,通常,需要外在的思想方法與批評觀念的指導,實際上,就是思想史的學習,即向思想家學習深刻的思想,然後,進行獨立的思想創造和解釋。文學批評史,作為獨特的思想史,形成了各種文學批評方法與批評觀念,例如,中國古代的意境批評與神韻批評,言誌批評與詩史批評,評點批評與遊戲批評。同樣,在現代批評中,有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批評,也有新形式批評、精神分析批評、結構主義批評、解構主義批評,還有新馬克思主義批評等。這些現代文學批評方法,很多是從西方引進的,所謂社會曆史的批評方法,存在主義的批評方法,生命哲學的批評方法,現象學的批評方法,皆來自於西方。這些批評方法,成為批評家重要的思想工具,但不能取代批評家的自由思考,運用這些批評方法,一定要守住藝術的根本,守住生命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