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文學批評的本質反思與內在價值追求(8)(3 / 3)

在文學批評文本構建中,評點式文本與藝術作品息息相關。中國古代小說批評中,這是最常見的文學批評文本,李卓吾的評點批評,脂硯齋的小說評點,金聖歎的評點式批評,還有相關的評點批評,構成了中國詩文小說評點的典範。“評點式文本”,是寄生的批評方式,是批評與文本粘合在一起的獨特批評方式,這種批評方式,如今,已不受人重視,在經典文學作品中,這種批評方式依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在經典文本的字裏行間,穿插著思想者的評點文字,可以深化藝術作品的理解,或者說,對文學作品的深邃偉大之處,能畫龍點睛。評點式文本,也可能係統地表達批評家的藝術理解,例如,錢鍾書的《宋詩選注》,就是典範式的評點式批評文本,其中,體現了他的詩歌意識以及對宋人詩歌的獨特理解。在文學批評文本構建中,對話式文本具有重要的思想力量,柏拉圖、歌德、羅丹,還有許多批評家皆致力於此。文學家的訪談,皆是優秀的文學文本,其中,包含著極其豐富的人生經驗,“對話式文本批評”,是最不容易建構的批評方式,在現存的文學批評中,成功的對話批評並不多見。在西方,柏拉圖並沒有建構偉大的文學批評,但是,他的思想文本,可能是最深刻最有價值的批評模式,隻不過,他的大多數文本是指向思想而不是指向批評。

對話式文本,是最難創建的,它適合於對藝術家的訪談,許多藝術家以形象創造為主,並不需要通過文字表達思想,或者不喜歡文字表達方式,但是,在藝術和人生感悟中,經常有許多智慧的語言。如果有好的批評家能夠與之進行深刻的對話,就可能發掘或保存他的思想閃光處,像《羅丹藝術論》,就是這樣的批評文本,不過,這樣的批評文本,極少成功的。它可以保留藝術家思想的原始麵貌,在文學批評中極重要,許多讀者就是崇拜藝術家的隻言片語,因為它們對文學的理解更直接更有效。在文學批評文本構建中,“學術論文式文本”是最普通最常見的文學批評方式,目前流行的批評範式,基本上是學院式批評文體。在這類文體批評中,確實有許多偉大的批評文本,學術式論文批評,大致可以分成“學術考證式批評”與“哲學思想式批評”。學術考證式文本,以曆史研究為取向,通過詳細的考釋建立對文學價值的判斷。哲學思想式批評,通過思想建構反思與評判文學的價值,海德格爾、弗萊、巴赫金等,就是這樣的偉大批評家,盧卡契、普列漢諾夫,也是這樣偉大的批評家,這些批評家,顯示了現代西方文學批評的思想價值追求。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傳達真理,形成深刻的思想文化判斷,他們通過思想本身形成社會文化觀念,進而,影響人們的思想,形成普遍的價值觀與文明意識。

在中國,康有為、梁啟超、陳寅恪、錢穆、程千帆、方東美、李澤厚、朱光潛,都是了不起的優秀批評家。這些文學批評家,立足於古典文學作品,或考證,或論述,真正構建了中國思想的深刻世界,他們以自己的方式進入作品,把藝術作品最終當成了自己的思想方式。他們不隻是在客觀地討論文學藝術作品,而是通過文學批評建構自己的思想,建構自己對中國曆史人生的看法。這些批評家,是思想家,也是優秀的文學批評鑒賞家,他們從思想曆史和文化等多維層麵走向文學批評,建構出優秀的文學批評文本,為人類生活指明了方向。思想性或學術性文學批評文本,是文學批評的正宗,它顯示了文學批評的“藝術豪情”與“思想豪情”。許多優秀的文學批評文本,皆是通過這種方式予以表達,因為它有深刻而係統的思想論證,其中,既有方法論意識,也有思想的係統建構。思想本身,得到了強有力的直接論證,成了極其重要的文學批評文本建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