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往往取利為先,無論何時都喜歡利字當頭,正因為如此,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占據了我們大半個生活。不過君子愛財取之以道,一個人追求利益並沒有什麼不妥,但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取利,其中,誠信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品質。
做事之前要先學會做人,這是中國的一句老話,商人經商也是這樣,因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經商致富,實際上是將多數人手中的資本聚集到少數人手中,而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必須懂得取信於人,要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信任感。孔子說:“信則人任焉。”隻有注重誠信,別人才會更加信任你,你也才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1923年,福特公司某個車間中的一台電機壞了,所有的工程師都束手無策。一個叫思坦因曼思的工程師查看故障後,用粉筆在電機的一個部位上寫了一句話:“這裏的線多了16圈。”眾人拆開後,果真如此,機子也很快被修好。
福特公司的總裁亨利·福特知道情況後,準備獎賞這個工程師,可是思坦因曼思是其他工廠的人,來這裏隻是義務幫忙。福特於是決定高價挖牆腳,盡管思坦因曼思承認福特公司比自己所在的公司要好上幾百倍,但是他答應過那家公司的老板不輕易離職,是因為小工廠老板在他最困難時幫助了他。福特為他的忠誠和誠信所感動,於是花錢買下了那個小工廠,同時也順利得到了思坦因曼思。
現如今很多年輕人中都存在急功近利的現象,總是迫切希望自己盡快成功,能夠成為富有的人,因此在創業過程中容易因為過分看重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個人的道德準則。有的年輕人還奉行“無商不奸,無奸不商”,認為隻有懂得耍計謀,才能夠為自己創造更多的財富。可事實上,世界上沒有多少奸商能夠真正長久地生存下去,相反的,那些依靠誠信來踐行自己理想的人,反而更容易獲得成功。
人以信為本,誠信一直就是成功商人看重的品質,而說起誠信致富,近代最為著名的也許就是紅頂商人胡雪岩了,而與胡雪岩同為浙江人的馬雲也是一個非常看重誠信的人。在他看來,整個市場機製應該是讓誠信的商人先富起來,而他也是利用誠信來壯大阿裏巴巴的隊伍,拓展阿裏巴巴的市場業務。而在阿裏巴巴,最不能犯的錯誤就是失信於人,這幾乎是鐵的紀律和規定。
2011年3月,一條爆炸性的新聞迅速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阿裏巴巴出現交易醜聞,當時阿裏巴巴的一百多位員工在明知賣家產品存在問題時,仍然為其認證。這件事惹怒了好脾氣的馬雲,他可以容忍員工工作中出現失誤,卻不能容忍員工做有損誠信的事情。於是,他向全世界公布了公司的醜聞,然後毫不留情地開除了這些員工。
不僅如此,馬雲還緊急召開了內部會議,對阿裏巴巴網站的衛哲和COO李旭輝等人進行了批評。因為馬雲認為自己在金融危機時期吸收了近5000名員工,而這些人缺乏係統培訓,很容易犯錯。其實,阿裏巴巴和淘寶網早就出現了問題賣家,但是一直沒能引起高層足夠的重視,以至於公司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其實,馬雲知道當時的國際社會對中國產品普遍存在不信任的態度,隻要提到“made in China”,大家就會聯想到廉價、安全、質量問題,對食品、玩具、藥品都存在諸多誤解。馬雲不希望阿裏巴巴陷入同樣的困境,這是一個商人尤其是中國商人應該具備的危機意識。何況當時的淘寶網上,幾乎可以購買到中國任何產品,如果阿裏巴巴出現誠信危機,那麼它在開拓市場和走向國際的時候,會遇到很大的挫折和挑戰。
於是醜聞發生之後,馬雲果斷辭去了衛哲,而這次人事變動更是震驚了全世界。其實平心而論,衛哲對這件事並不負有直接責任,但是監管不嚴成為最大的失職。他告訴衛哲:“如果你們在6個月前這樣做,我現在就不會這樣做。而如果我現在不這樣做,6個月後,23000名阿裏巴巴員工就該開除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