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巴巴在招人的時候,往往不是衝著名牌學府,MBA,也不是衝著留學博士去的,因為馬雲在阿裏巴巴剛有起色的時候曾經遭遇過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當時他花費重金請來一個MBA擔任營銷副總裁,結果一次這位副總裁提交了一份下一年度的營銷預算,馬雲看了一眼之後,嚇了一跳,這份預算竟然達到了1000萬美元,而當時阿裏巴巴隻能拿出500萬美元。副總裁不以為意,對馬雲說:“我做的計劃從來不低於1000萬美元。”這時候,馬雲意識到自己在用人方麵犯了一些錯誤。一個人能夠成為MBA證明了這個人的確很優秀,他可能缺乏現實生活的鍛煉,對現實社會也缺乏足夠清醒的認識,隻會大談一些脫離實際情況的策略和計劃,這顯然不能真正帶動企業的發展。
馬雲說過阿裏巴巴成就了幾千個百萬富翁,而這些人之所以成功並不是因為比別人讀了更多的書,而是在社會上經曆了比別人更多的事情,他們從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了鍛煉和提升。而那些讀書多的人,卻未必能夠因地製宜,他們的很多想法都是和現實社會相脫節的,那些書本理論實際上也不適用於現實生活,遑論給阿裏巴巴帶來實際效益了。
馬雲曾經發表《青年創業當自強》的演說:“初中生也很好,初中生關鍵是在社會創業大學學的東西比別人多,但是學習一定要總結。”馬雲向來看重一個人的社會閱曆,一個人的書讀得多或者少並不那樣重要,重要的是懂得主動進入社會鍛煉自己,去學習更多更切合實際的東西,隻有在社會中經曆得越多,一個人的想法才會越成熟,經驗才會越豐富,眼界也會越加開闊。事實上,直到今天,馬雲也不認為自己的文憑對事業產生了多少影響,相反,長久以來的社會實踐幫助他建立了大局觀。
現如今很多學管理學金融的人都想著去創業,一些想要創業的人,也想方設法去學校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多數人都不能成功。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成為MBA,可是卻很少有人在創業時獲得成功,因為這些人過於專注書本上的知識了,而忽略了社會實踐的價值。有個企業家說:“學校教育讓我成為了大學生,而社會教育讓我成為了經濟學家。”社會能夠教給我們一切東西,包括如何為人,如何處事,如何把握機會,如何規避風險,如何提高承受能力,如何去堅持實現自己的夢想。
每個人都要進入社會,而進入社會就要懂得努力學習和提高,要充分吸收社會中的養料,要記住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學習別人的工作經驗和生活經驗,要懂得一切從實際出發,懂得掌握生存的技巧,社會經曆往往能夠給你留下一筆最大的財富。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是出了名的嚴父,小洛克菲勒從布朗大學畢業後想要深造,但是洛克菲勒建議他盡早進入社會去上班,後來他直接讓兒子進入了自己的公司,但是卻要兒子從底層開始幹起。他告訴兒子說:“也許有一天你會失去所有的財富,但是千萬不要讓自己失去在社會中學習的機會。”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洛克菲勒家族才能夠長時間保持競爭優勢。
對於年輕人來說,想要創業,那麼無論自己是不是高端教育下的人才,都必須接受社會實踐的洗禮,必須在社會中學習更多的生存技能。有些人會說,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開始創業,而且最終獲得了成功,但是卻不知道,他們很可能在大學期間就已經外出實習或打工,也不知道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經曆了多少困難,學到了多少寶貴經驗,才熬到最後。其實無論哪個成功者,都離不開社會的教導,閉門造車是沒有辦法提高自己的能力的,而在社會中不懂得總結和學習的人照樣會一事無成。
隻有誠信的人才能富起來
我認為做企業就應該要誠信,做企業就應該要有使命感和價值觀,否則我們沒必要那麼辛苦。我並不覺得我站在道德的高峰,我隻是一個平凡的人,我隻是一個創業者。你跟創業者、小企業做的時間越長,就越明白創業者不容易,這個不容易必須去變革。
——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