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們對於這種活動很是熱衷,“打寶”是一種特別費胳膊的活動,因為得用右手高高抬起,重重落下才能有可能讓對方的“寶”翻過來。
哪怕第二天起來胳膊都酸了,可男生們還是樂此不彼,有那機靈的小夥伴,為了增加勝率,會把“寶”疊成雙層,可這樣一來,“寶”就會很臃腫,為了給“寶”瘦身,他們會把“寶”壓在大石頭、石碾子下,讓龐大的重量使其瘦身。
還有那更甚者,會把“寶”放在門後,然後點上一柱香來施法,希望自己的“寶”第二天能大顯神威,在他們眼中,這可是開過光的“寶”,不是那些凡品能比擬的。
真可謂是:做題和作弊之間,他竟然選擇了做弊,不得不佩服這些勇士的腦回路。
“彈玻璃珠”,玻璃珠顧名思義,就是用玻璃做成的小珠子,圓形,有成年人小拇指粗細,玩法也簡單,在地上挖幾個洞,然後雙方開始比拚,看誰的彈珠能把對方的彈珠打進洞裏,被打進去的彈珠就會成為勝利者的戰利品,你就得重新拿出彈珠繼續比拚。
這是回合製,你打一次,沒進的話就輪到我了,這應該就是最早的台球加高爾夫球的結合體了,不得不說這個時期的人是真牛逼,這麼小就開始參加如此高貴的運動了。
除了玩之外,小朋友們對於吃也是很重視的,一切東西隻要毒不死,口感還可以,那就都可以吃。
比如有一種植物,方言叫“角角”,形狀和豆角差不多,隻不過它的體積隻有豆角五分之一大,而且這個可以生吃,入口甘甜有嚼勁,是小朋友的最愛。
還有一種野果叫“坡紅”,因為它成熟以後,漫山遍野都被染成紅色,因此而得名。
“坡紅”比櫻桃還小點,成熟後呈火紅色,分七粒,外邊六粒中間一粒,味道有點類似於桑葚,入口爆汁,又很甜,算是一種難得的美味了,就是量太少,吃不飽。
還有一種野外的果子,叫“剪子”,其樹上有刺,果實很小,隻比大米大一點點,沒成熟前吃著會感覺很澀,成熟了後就會變成酸酸甜甜的,吃上一口你會覺得:咦?好好吃哦,這才是我想要的感覺,酸酸甜甜真自我!
還有很多野味,這裏就不一一描述了,說點大多數人家裏都有的,玉米都吃過吧?烤玉米吃過沒?就是把還很嫩的玉米扔進火堆裏烤,烤的外焦裏嫩的,那吃著才叫一個香呐!
還沒成熟的小麥也能烤,烤熟後把外邊的殼搓掉,然後一大把都扔進嘴裏,那味道那叫一個香呐!
“知了”也能吃,知了就是蟬,別看它叫的煩人,可扔進火堆裏一烤,那滋味別提多美妙了,就是肉太少,而且這玩意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了的。
麻雀也很好吃,那個年代的麻雀都快泛濫成災了,又會飛,很不好抓的,小夥伴們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學著大人的模樣,弄個篩子,然後用木棍把篩子一邊支起來,在木棍一邊綁上繩子,在篩子裏放上小麥等食物。
然後小夥伴們就躲在一旁靜待獵物上鉤,當有麻雀飛進去後,小夥伴就會拉動繩子把麻雀壓在篩子裏,等麻雀在篩子中蹦噠的沒勁了後,再把它們取出來。
開膛破肚,拔毛清洗幹淨,用木棍從麻雀身體穿過去,放在火堆上烤,待烤的外焦裏嫩後就可以食用了,再次重申一遍:真的巨好吃,麻雀別看醜,可那味道可是一絕,其肉又嫩又滑,吃著還有嚼勁,巴適得很!
粉條也能烤著吃,拿出長長的一根,放進火爐中輕輕一烤,待其變成白色後趕緊拿出來,味道怎麼說呢?有點像薯條,但是又不太一樣,形容不來,你們可以自己試試。
還有什麼烤紅薯、蒸洋芋、蒸棗,都很好吃,其實並不是這些東西有多好吃,而是因為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能吃飽就不錯了,想要多美味是不可能的,為了節省油,大部分食物都是煮著吃的,相比於平時的粗茶淡飯,這些小零食就別有一番滋味了。
其實最讓餘文樂印象深刻的是一種果子,寧鄉縣盛產一種蘋果,叫“秋蘋果”,秋天才成熟,成熟後也隻有嬰兒拳頭大小,未成熟時是青色的,味道又柴又澀,成熟後為青紅色,味道甜中帶澀,熟透了後就成為褐紅色,非常甜。
小朋友們可等不到他們成熟,在果子還青的時候就會被他們摘下,然後放在石頭上輕輕拍打,當果子變了顏色後就可以吃了,這算是另類的催熟吧,這個時候吃著就不是澀了,而是又甜又澀,那感覺無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