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自己,走向成功
對於青少年來說,隻有在前進的道路上,勇於突破自我,即使是失敗也是一種鍛煉。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要永遠活在失敗的陰影下,勇敢地去找尋失敗的原因,提升自己,戰勝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人生這局棋走的很精彩!隻有勇於突破自我,才能少些不必要的煩惱與憂愁。鄭板橋說:“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勇於突破自我,無需猶豫!戰勝自己,何需等待!拿出你的勇氣來,勇往直前,永遠爭取吧。
他出生在一個寂靜荒野上村莊上,因為貧窮,常被趕出居住地,全家人不得不經常搬家。9歲的時候,母親因病不幸去世,生活變得更加艱難。22歲時,他失業了,很是傷心,決定參加州參議員競選,但落選了。想進法學院學法律,但因種種原因進不去。不得不向朋友借錢經商,可不到一年就倒閉破產了,欠下了巨額外債,此後的幾年裏,他不得不為償還債務到處奔波。
25歲,他再次參加州參議員競選,竟然贏了,以為從此好運就會來了。第二年,正當他準備結婚時,未婚妻不幸去世,受到打擊,為此心灰意冷,而臥病在床。
29歲,競選美國國會議員,結果沒有成功,但他沒有放棄,於第二年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可還是落選了。
因為競選賠了一大筆錢,他申請擔任本州的土地官員,但申請被退了回來。幾年裏,接二連三的失敗並沒有使他氣餒,而是勇敢的麵對,挑戰失敗。過了兩年,他再次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依然遭到失敗。
在他51歲時,1860年,他終於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就是一個令全世界都為之歎服的偉人——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他戰勝了生命中接踵而來的各種挫折與不幸,最終戰勝了自己,登上了人生理想的高峰。
魯迅先生說:“人生的旅途,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麵前才有路。”的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乏荊棘和陷阱,到處都有困難和坎坷。有些人遭到了一次次失敗,便把它看成拿破侖的滑鐵盧,從此一蹶不振。而對於一心要取勝、立誌要成功的人來說,一時的失敗並不是永遠的結局,在每次遭到失敗後學會重新站起,要比以前更有堅強的毅力和決心向前努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布倫克特說:“隻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著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麵前。”要堅持你的夢想,不要退縮,成功並不是海市蜃樓,那是黎明前的黑暗,因為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堅持自己的夢想,成功就在你的前頭!
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舉不勝舉,司馬遷雖然身受宮刑,但仍不屈不撓,憑著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記》;海倫自小雙目失明,飽受病魔纏身,但她自強不息的精神促使她寫下了一部又一部膾炙人口的文學著作……戰勝自己說起來容易,但是真正地做起來要比戰勝別人難的多,因而戰勝自己,就要有堅韌不拔的意誌,要有根深蒂固的信念,要有在逆境中成長的信心,要有在風雨中磨練的決心。不要時時刻刻把戰勝別人看得太重要,最大的勝利便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己並非易事,所以,青少年朋友們要加強培養戰勝自己的目標、決心、能力及克服困難的勇氣。
7.謙虛謹慎的待人
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的多麼高,但你們永遠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
因此,正在接受知識的青少年們,要時常保持著“謙虛”的心態去學習,要抱著“不滿足”的心理去接受新的世界。謙虛可以使人進步,而驕傲使人頹廢。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擺低自己的位置,謙虛地生活。
避免自我膨脹,戰勝驕傲
驕傲心理是指高估自己,低估別人而引發的一種傲慢自負的心理。這樣的青少年往往虛榮心較強,隻愛聽表揚、誇獎的話,不能挨批評,不愛接受別人的意見。在競賽活動中,隻能贏,不能輸,稍有挫折,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完善自己的靈魂,而驕傲的人始終認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正因如此,驕傲極為有害。驕傲的人總是忙於教訓他人,以至於從不考慮自己,當然也不必考慮:他們是那麼地好。正因如此,他們教訓他人越多,自己就跌得越低。正如俗話所言:“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做你們的傭人: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而那自卑的,必升為高。”
何某,聰明活潑,能說會道,能歌善舞,喜歡參加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家庭條件非常好,父母在物質上都對她給予極大的滿足。尤其是父親,由於自己兒時生活很艱苦,因此希望女兒過得好,對女兒十分溺愛。在學校,由於她勇於表現自己,受到老師器重,同學們也佩服她的口才與文筆。長久下來,她養成了自尊自大的性格,與同學說話總是一副盛氣淩人的樣子。漸漸地,同學們都不理她,她也感到困惑,常常因沒有朋友而悶悶不樂,甚至整天讓父親給她買一隻小狗做伴。
上麵的例子在生活可謂是處處見到,現在的青少年都過於高估自己,心裏上慢慢形成驕傲。這樣下去,會把自己的前程毀掉的。所以,青少年要學會全麵分析問題,看到自己的不足,擺正自己的位置。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然界的事物無止境,要想認識自己,就必須丟掉個人主義的有色眼鏡,學會全麵、客觀、發展地看問題,學會掌握分析事物的方法。人一旦跳出自我小圈子,站在客觀的高處,低頭看,就會找到自己的位置。到那時,就不會過高地評價自己,就不會昏昏然,就會發現我們隻是滄海一粟。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和所謂的那點資本同別人相比,同未來事業的需要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這樣,我們會冷靜許多。
許多青少年由於看不到自己不足,做某件事成功了沾沾自喜,就覺得自己很多方麵都比別人強。如果你能經常發現強人,並且體會到自己的不足,與強人有多大的差距,這樣就會變得謙虛了,自然驕傲也就遠離你了。當你在學習上有了進步取得好成績時,應當把成績當作過去,更加努力。不要嘲笑在某些方麵不如自己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應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有利於個人的進步。不要與同學比吃穿,更不要瞧不起那些生活困難、樸素的同學。當聽到表揚時要勉勵自己:戒驕戒躁,不斷進步。
應常懷謙虛之心
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隻有謙虛謹慎,不驕傲自大的人才能獲得成功,一步一步向人生的頂峰攀登。它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是黑暗中指引方向的路標,是乘風破浪前行的有力武器。
受世人崇敬的周恩來總理,一生謙虛謹慎,平易近人,身為總理雖日理萬機,公務繁忙,但每到一處都要深入群眾,了解情況。一次,他到上海考察,與電影演員們會麵,在親切交談中,有個小同誌熱情地想他建議,說:“總理,您給我們寫一本書吧!”可他卻回答說:“如果我寫書,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讓活著的人們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都意在告訴我們,謙虛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激勵青少年積極向上的力量。謙虛之心更能顯示人的智慧。人人都希望自己充滿智慧,變成聰明人;隻有謙虛地去學習,在成功中不斷進取,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產生更多的智慧。
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曆史學家郭沫若先生,一生中曾創作過很多作品,名聲大振。可他仍然不忘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在一次演出前,臨時將一句台詞進行更換。這並不是沒事找事做,而是在原優秀作品上鍍上一層金,味道更濃了。但是,有些人並不是這樣,他們一直自認為自己很優秀,很了不起,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總是一意孤行,任憑自己的做法胡亂操作下去,結果可想而知。
孔老夫子,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弟子萬千,可他從沒有自滿,常常以自謙的態度教育弟子,還告誡弟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謙虛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修養。謙虛者可以包容別人、善待別人,學習和吸取別人有益的經驗和知識,從而提高自己,避免淺薄無知。常懷謙虛之心,會多一分清醒,少一分陶醉;常懷謙虛之心,會多一分合作,少一分孤立;常懷謙虛之心,會多一分警惕,少一分危險。
在每一個人追求成功的人生道路上,謙虛是人們必備的一種品質。謙虛是一個人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的重要道德要求。謙虛不是軟弱而是自知,是一種廣闊的胸懷,是一種虛懷若穀的情操,是一種難得的品質,是一種對知識、真理追求的真誠態度。隻有謙虛的人才有智慧的頭腦。
偉人毛澤東說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青少年朋友在成長的道路上,更應該以此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時刻以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在以後的人生中可以更好地茁長。
8.熱情大度的處世
如今的青少年都很自以為是,不喜歡去接收他人的意見,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還總是用冷漠的態度去拒絕。這是一種心理現象。一旦走向社會,青少年的這種做法將會被社會否定,甚至還有可能被社會淘汰。心理專家曾對此情況提了建議,建議青少年應熱情大度地來接收他人的意見。人不可能是完美,或多或少都有缺點。每個人應認真來聽取他人的意見,以改正自己。
剖析冷漠心理,戰勝冷漠
從心理學上講,冷漠是指對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觀、無動於衷,顯得毫無同情心,逐漸失去對人對事應有的熱情。冷漠非常可怕,它能使人變成對周圍的一切采取漠然視之,麻木不仁的態度,遵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信條。這樣隻能把青少年學生塑造成為玩世不恭、消極混世的自憐者,是一種可悲的自我摧殘和自我埋葬。
冷漠的心態並不是在任何場合下都會產生,一般容易在其所歸屬的不和諧群體或陌生的群體中出現。但在受到親朋好友尊重或家庭成員無微不至關懷時,一般就不會出現這種態度,即使偶爾出現,隻要了解原因並予以解決,冷漠也能迅速祛除。
有一位中學生向一位心理醫生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她感到很苦惱,自己學習成績優異,品行也不錯,可是選舉班幹部的時候同學們都不願意投自己的票。許多同學認為她隻顧自己學習好,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所以不願意這樣的人做班委。她自己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個性,畢竟我沒有影響其他人啊。
上麵例子中的那個同學,認為自己的冷漠屬於一種個性,與他人無關。這是嚴重的錯誤想法。一個人心裏一旦產生冷漠的心態,就很難與他人相處,更不要提去接受他人的意見。心理專家曾對青少年的這種心理進行了剖析,分析了三個方麵的原因:
1.是冷漠的家庭環境引起的。有些青少年所處的家庭環境影響著成長,如有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沒有多餘的熱情和關心,和孩子的相處都是公式化的模式。可見,父母的冷淡會影響到你們的成長,使你們在與人相處時,不知該怎麼辦,隻好什麼也不說,這種行為在旁人看起來就是冷漠孤傲,久而久之便沒有人與他交往,而這時你們的心理就會受到傷害,為了不使別人覺察到,便以冷漠掩飾自己。
2.是青少年本事適應能力弱。有的青少年不能適應學校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習,不習慣遵守學校嚴明的紀律和行為準則,處理不好同學關係,造成人際緊張;有的由於性格孤僻,在學校中受到冷遇、嘲笑、歧視,找不到自己在學校中應有的位置,從而造成心理壓抑。
3.是父母的溺愛。許多青少年在家中備受寵愛。在這種家庭式的寵愛結構中,你們就成了一個中心點,所有的事都圍著一個人轉,結果在學校缺乏獨立性,意誌力薄弱。這樣的青少年一旦離開家庭,稍遇困難便會發愁,隻知道要求別人關心、愛護、讓著自己,不會想著去關心別人,愛護、理解別人,久而久之必然缺少朋友,形成冷漠的性格。
青少年的這種冷漠心理,應及早地治療,不然將會影響大家的人際交往和以後的成長道路。大家都應懷著一顆熱情大度的心態來生活,與周圍的同學、夥伴好好享受這美好的黃金時期,對於他人的意見應積極地、樂觀地、熱情地接受,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尋找治療冷漠的藥方——熱情大度
生活中,每個人都用一顆熱情大度的心來麵對人生,那麼人生一定活得很有意義和價值。對於青少年來說,正處於風華正茂、朝氣蓬勃的時期,大家若遠離冷漠,用熱情大度的心態來接納他人的意見來補自己的不足,青春時期的生活肯定處處充滿陽光。
在我們的生活中,關於冷漠的例子大家見到很多,相信也經曆過被冷漠拒絕的情景。那麼,大家何嚐不改變這種心理呢?
小江是某高中的學生,學習不是太好,且他本人在班上不管對誰都非常冷淡。沒辦法,老師隻好把小江的母親請到學校交流情況,最後老師讓小江當著母親的麵對今後的行為表個態,小江在一句說:“以後好好做”之後,無論老師怎麼追問,他都不再說話。
在這次交流的過程中,小江的母親和小江的態度也是一樣的,老師追問一句小江的母親回答一句,從不主動提出問題。
例子中小江和他媽媽若主動配合老師,並接納老師的意見,相信一定可以解決掉小江的心理問題。心理專家針對不同的情況,提出了下麵不同的建議:
1.是要認識“冷漠”的源頭。許多事情的發生,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它都是有緣由的。如我們所說的性格一樣,每個人內心原本是熱情、善良的,也就是所謂的“人之初,性本善”,青少年之所以變得冷漠,往往是由於受到成人或影視作品的不良影響,或是不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所謂身教重於言傳,在家裏,父母要做好你們的榜樣,熱情待人,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平日裏和青少年一起觀看富有教育意義的書籍和電視劇,在融洽親子關係的同時,培養你們熱情、善良的品質。這樣冷漠的心理就無從萌芽了。
2.是要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青少年應該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比如觀看賑災義演,參加社會各界為“希望工程”的捐款,去敬老院參加義務勞動,為學校和班級捐獻書本或盆花,把零花錢和圖書捐助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參與張貼公益廣告、標語,義務宣傳公益知識等。
3.是要學會設身處地。青少年要想真正關心、體貼他人,就必須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體驗別人的感受,認識到他人也渴望得到關心和幫助,進而改變冷漠態度。
4.是要重塑理想信念,促進自我轉化。造成青少年的冷漠心理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喪失。應該說,青少年剛剛跨入學校時,是充滿著熱情的。但是,你們在沐浴學校生活中的陽光雨露、領略社會的春風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各種各樣的陰暗麵,遇到一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這時候,你們的心理便會發生矛盾和動搖。對待青少年的這種冷漠,要從本質上去理解問題,把熄滅的理想和信念的火炬重新點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