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免不了挨別人的批評指責,如何回應別人的批評是一個重要的生活技巧。青少年們如果不經過深思熟慮就回應批評,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但是,隻要願意張開雙眼認真觀察,雙耳用心聆聽,用心去領悟,用慧眼去看透,用智慧去解剖,用真理去分辨,用足夠的決心和恒心去麵對並且改過,勇往直前,終究會變得更加的完美。當遇到別人的批評指責時,請先考慮下麵的問題:
1.擺正心態,直麵批評
批評不管是處於什麼目的,不外乎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批評的對,一種是批評的不對。但是不管是對哪種批評,都不能立刻做出反駁。如果因為別人的批評,使你感到憤怒或者自尊受到傷害而立即回應的話,你可能會很快感到後悔。所以,在回應別人的批評之前,要先耐心等到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再做回應。經過考慮之後,對的批評要善於采納,因為這能夠改變自己的缺點,對於不斷改造自己完善自己是至關重要的。當批評是錯誤的時候,這時,自己可以完全避開、忽略它,並認為這個批評是毫無意義的。如果青少年學會以靜製動,那麼別人的批評就會失去作用。所以,麵對批評,心態最重要。
2.應當鍛煉一幅“厚”臉皮
在生活中,偶爾有一幅“厚”臉皮,未嚐不是一件好事。不可對一點小小不快的批評就憂心忡忡,差不多全身要崩潰了,要有不怕丟臉的精神,敢於麵對別人的批評。但是,這也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要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否則將會比不接受別人的批評更為可怕。臉皮不可太薄也不可太厚,要學會利用別人的批評以求自己進步,第一步就是要能夠得到這種平衡。無論批評者的動機如何,我們總可以利用批評用為改進自己的一種指南。隻要敢於麵對,就會有進步。
3.重視別人的批評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香皂推銷員,主動要求人家給他批評。當他開始為高露潔推銷香皂時,訂單接得很少,他擔心自己會失業。他確信產品或價格都沒有問題,所以問題一定是出在自己身上。每當他推銷失敗,他會在街上走一走,想想什麼地方做得不對,是表達得不夠有說服力?還是熱忱不足?有時候自己得不到答案,就會回去問剛才的商家,讓他們告訴自己,到底自己哪個地方做得不好,請他們指證。他這個態度為他贏得了許多友誼以及珍貴的忠告,他得到了快速的成長。很快,他的銷量就上去了,但是他的這種精神卻一直保持了下來,後來,他被升為高露潔公司的總裁,他就是立特先生。如果想讓自己進步,就需要重視別人的批評和建議。這是立特先生的成功告訴我們的真理。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當別人對你說好聽的話時,你會覺得高興;當別人批評你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難受。但是,如果我們隻聽到別人的虛偽的讚美和歪曲的諂媚,就會飄飄然而自得,怎麼可能會取得進步呢?
4.接受批評時,要保持平靜,帶著微笑
其實,大多數的批評的出發點是好的,所以,在接受別人的批評時記得保持平靜,用真理用智慧去思考及衡量。別人給你提出批評,無疑是想讓你改正,別人批評我們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冒險,因為批評一個人的同時也可能成為了別人的敵人或仇人,更有可能被人責罵或責怪。善意批評者是偉大的,所以我們要報以微笑,甚至一個虛假的微笑,都可以使我們更輕鬆,也會讓事情朝著積極、緩和的方向。在對批評分析後,知道什麼是對的就要趕緊改過自己的缺點,這就是感激別人的最佳方法,這也是一種感恩。
青少年要善於接受別人的批評,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經常反省自己,虛懷若穀,不可唯我獨尊,妄自尊大。
5.心中苦悶無處說
你的困惑:家庭的重擔,家族的寄托幾乎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成績稍微有些滑落,父母就會對著我長篇大論,我能做的隻是低頭不語。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了解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人,所以,我的所有苦悶與憂愁隻能與日記分享,與孤獨分享,我的心近乎崩潰了。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司文是某校高三的學生,他自幼學習成績就非常好,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學。因此,母親每天晚上都陪他看書、學習到深夜。由於司文過重的學習及家庭的壓力下,他覺得自己的精神都快要崩潰了,甚至有不想參加高考的念頭。他的心情十分壓抑,總是不能安心的學習,性格也逐漸變得孤僻、易暴躁,以至於每天很晚了還是不能入睡,這種不良的情緒使他的成績更是一落千丈。最終,還是沒能考入理想的學府。
透視心靈深處
壓抑是現代社會較為普遍的病態及社會心理。在心理學上,它是指個人受挫後不是將變化的思想和情感釋放出來或是轉移到其他地方,而是將這種心理表現壓抑在心頭,不願承認自己煩惱的存在。
壓抑是現代人所麵臨的共同困境。它是指一個人受到挫折後不能接受的,把這些不愉快的排斥到意識之外,壓抑到潛意識之內,推遲而滿足需要的狀態。像是當我們陶醉在童年故事中時,很想開懷大笑但卻因某種原因而又不敢在現實生活中放聲大笑的意境,這就是在壓抑自己的情緒。
壓抑的心理一般來源於外部環境,也有可能是來自自身的原因。在生活中,青少年要學會適當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但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因為,每個人的情緒是不會自然消失的,如果你強行的壓抑情緒會讓你的心靈深處受到創傷。這種創傷可能會使你頹廢,甚至還有厭世的心理,從而對生活失去信心。
每個人在生活的海洋中努力拚搏之時,都會麵臨兩種狀況,即成功或失敗。如果失敗了可能會導致沮喪,然而,沮喪的心理最有可能會導致情緒的壓抑。要知道,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如果心情不好或情緒不穩定時,要采取積極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如與朋友交談、聽些愉快輕鬆的音樂、參加一些娛樂性的體育活動等,也可以適度地大哭一場,切不可壓抑。因為,壓抑隻是起到暫時減輕焦慮的作用,它不能把那些不良情緒完全消失,而是會變成某種潛意識,使人的心態和行為變得更為消極。
對於青少年來說,生活環境的不協調或經受過多的挫折都可能產生壓抑的心理。原因如下:
1.日常生活中的壓抑。青少年在生活中必然要麵臨學習、生活等事情,如果自身的能力不能承擔這些正常的實踐任務或者經常過度地學習和生活,那麼就會感到痛苦和壓抑。例如:有些青少年麵對繁重的學習負擔及成績下降,就會感到壓抑消沉等消極表現。
2.日常的行為規範產生的壓抑。行為規範是調節、約束人們的行為準則。如果青少年有太多的行為規範或對自己的要求過於嚴格,然而,這些行為規範與你的接受能力相差甚遠,因此極容易產生壓抑的心理。
3.人際交往產生壓抑。有些青少年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在學校的大家庭中因為自己性格孤僻、內向,不能被別的同學接納。因此,內心比較孤獨、憂鬱而產生的壓抑心理。
4.自身的條件產生的壓抑。有的青少年因為自己長的醜陋或者有其他的身體缺陷而產生自卑、憂鬱等壓抑心理。有這種心理的青少年總認為別人會看不起自己,其在這種消極的自我暗示中會變得自閉或自暴自棄。
解開心結
青少年如何戰勝壓抑的心理呢?方法如下:
1.要正確的看待自己。如果青少年遇到挫折時,要先找出自身的主觀原因,用自己的特長去彌補自身的不足;相信這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隻要你積極向上、揚長避短,建立一個自立自強的心態,那麼,壓抑的心理就會自然而然的煙消雲散了。
2.要多交朋友。性格內向的青少年要多交一些性格開朗、樂觀向上的同齡朋友。這樣你就會體會到友誼的溫暖,從而走出壓抑的困惑。
3.讓快樂走進你的生活。有壓抑心理的青少年一般都放棄了自己最喜愛的業餘活動,要知道,這樣做隻會讓你的心情更糟。此時,解除心理壓抑的有效方法就是尋求快樂,你可以做些你喜歡的事情或是聽些你喜歡的音樂等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行為影響著他的情緒。如果你感到壓抑時,不要拖著疲憊的身體垂頭喪氣地走路,要像輕風那樣疾走;不要愁眉苦臉,要露出你魅力十足的笑臉,這樣你就會發現陽光照射著不同的色彩。
4.親近大自然。如果你的精神感到壓抑時,可以到公園或田間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氣息。
5.適當的鍛煉身體。英國著名的教育家斯賓說“健康的人格寓於健康的身體”。據有關人士調查研究,曾有許多情緒壓抑者通過長期的體育鍛煉,在精神上就輕鬆許多。有壓抑心理的青少年可以做些適當的體育鍛煉。例如散步、打籃球、騎車和遊泳等。因為這些簡單的運動可以讓你的肌體得到徹底的放鬆,從而消除你緊張、壓抑的心情。這樣不僅讓你精力充沛,還可以讓你信心十足地麵對生活的每一天。
6.換位思考贏得好人緣
你的困惑:我對於其他人的行為極端討厭,討厭他們打電話時那生怕別人聽不見的嗓門,討厭他們得到表揚那沾沾自喜的樣子,討厭他們……所以,我討厭與他們來往。但後來我發現,這些行為,原來我也有……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有一隻狗無意間闖進一間四壁都鑲著鏡子的屋子,突然,看到房間裏一下出現了這麼多隻狗,它大吃一驚。於是,對著這些狗齜牙咧嘴、喉嚨裏發出陣陣攻擊的低吼。那些狗也對著它張牙舞爪,而且都是怒吼的麵容。這隻狗一看,嚇壞了,於是,它不停地狂吠著試圖逃走,沒想到它一跑,那些狗也跟著它追。它隻好不停地繞著屋子跑,直跑得體力透支,倒地死亡。
透視心靈深處
可見,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是無法生存的。如果這隻狗會換位思考的話,那麼它會先朝那些“狗”搖搖尾巴、其後果也會是截然不同的。
換位思考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製。從客觀條件上來說,它是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的思想聯係起來,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因此,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彼此間的友誼奠定基礎。
一位智者說過:“把自己當作別人,把別人當作自己;把別人當作別人,把自己當作自己。”這句話告訴人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沒有換位思考,等待你的極有可能是失敗、痛苦、沮喪或者淚水,甚至於無底的深淵;如果你換位思考,迎接你的極有可能是勝利、輕鬆、希望、微笑、支持,或是至尊的榮耀。不誇大的說,天地之差,生死之別,尊卑之成因,好壞之緣由,可能僅僅是取決於換位與否。
青少年在人際交流上具有這樣一種心理特征:他們一方麵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但同時又很少主動地去理解別人,在對待老師時,這一心理特征表現得尤為突出。在人際交往中要學會換位思考,不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或衡量別人,積極地換位思考,這樣就會減少矛盾和摩擦,從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換位思考的實質就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與人之間必不可缺的就是諒解,諒解是理解的深一層包容,也是一種寬容。我們都有被“冒犯”或“誤解”的時候,如果為此而耿耿於懷,那麼,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疙瘩”;但如果你能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感受對方的感受,或許很容易就能達成諒解。在生活中,一般隻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都是可以諒解的。
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學會換位思考。因為,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理解和信任,為此,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若常常表現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愛用懷疑的眼光看對方,這樣往往會誤解別人。
很多人在處理問題和與人交往的時候,總是立足於自我的立場,考慮更多的是利益和需要,卻總是很少關心他人的需要,更別說是從別人的立場來看問題了。這樣這就造成了人際溝通中的理解發生障礙和阻塞。我們平常總說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理解別人,主要就是由於我們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造成的。要做到換位思考,在考慮問題之前,我們先問自己下麵幾個問題:
1.如果我是他,我需要的是……
2.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
3.如果我是對方,我的做法是……
4.我是在以對方期望的方式對他嗎?
換位思考,有時候而且是多數時候對我們都有很大的利益。當你跟別人有了摩擦的時候,如果不去換位思考,可能你就隻會一味地去想你是多麼的委屈,你會陷入一個胡同裏跳不出來,一直想著別人憑什麼這樣對你。但是如果你換位思考了,也許你會發現對方跟你有一樣的疑問,然後,你就會找到症結所在。
解開心結
那麼,青少年怎樣才能學會換位思考?
1.在交往中學會換位思考。青少年的出生背景各不相同,想法、意見、理解也不同……也許某一天,你的朋友會讓你生氣,請先站在對方的角位思考一下,到底是為什麼?有時候,往往會因為自己所處的環境而導致改變自己的內心想法,這就是影響人際關係的障礙。每一個人的思考都是有所不同的,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都應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隻有這樣才能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2.在理解中學會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理解別人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但是不幸的是,許多人的換位思考卻缺少了這一個要素。他們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別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場上去想別人“應該”有什麼想法和感受。這種換位思考並不是真的換位思考,而是以本位主義來了解別人的想法及感受,這並非真正地為別人著想,因為它忽略了“對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這種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別人的責任,尊重別人的能力,尊重別人的自主權。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別忘了換個位置思考,多一份理解與寬容。
學會換位思考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具備了這點,他便能使自己快樂,也同時使別人快樂。對於能換位思考的人來說,每天都是美的,每個人都是友好的,透過屏窗望到的是茫茫草原上白雲朵朵,萬綠叢中紅花點點鑲嵌之美景;而對於不懂得換位思考的人來說,每天都是最最痛苦的煎熬,每個人都會對別人冷眼旁觀。所以,學會換位思考成就自己,也快樂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