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透析自身的煩惱(3 / 3)

透視心靈深處

李剛的轉變就說明了由於某種原因所造成的自閉是極為不利於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的。自閉是青少年走進青春期最常見的現象。進入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已失去了原本應該擁有的熱情、開朗、奔放的性格特點,整天戴著一副成人的麵具去追求少年老成的效果,並裝出一副老於世故,麻木不仁的態度去對待人生,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扭曲的性格。事實上,表麵上,他們對生活中真正打動他們內心的人或事,裝作視而不見,但內心卻充滿了矛盾和痛苦,並又強烈地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信任。這種由自閉心理所產生的痛苦,遠遠比其他痛苦更令人難以忍受,甚至會產生消極情緒,甘於墮落。

自閉的表現1.有孤獨感

如同李剛華或其他各方麵的因素造成自閉的青少年們,雖然在生活上仍和過去一樣生活著,他們在父母和朋友中間,但卻時常感到莫名的孤獨。

2.不合群,語言行為少

他們通常會將自己放置在群體之外,且不願多說話,即使感到可以與周圍朋友談論共同的話題,也覺得誰也不能理解自己,因此不如不說。有些自閉患者不但話少,而且做事情的動作也很少而且節奏緩慢,仿佛隻有思想在動。

3.把心事藏起來

雖然可以向父母長輩傾訴自己的困惑,但又可能因此而暴露自己的內心秘密。於是有相當部分的青少年開始把心裏話“對自己說”或“對日記本說”,向同學和師長隱匿秘密。

4.希望有自己的空間

他們喜歡把一切弄得都很神秘,他們希望有單獨的房間,要有能上鎖的抽屜,在夜深人靜之時,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裏冥思苦想,探索自己的秘密以體驗新的價值,逐漸認識自己。

產生自閉的原因

青少年造成自閉的原因是隨著青少年身體內部性本能的啟動,如少女的月經來潮、少男的遺精出現以及身體外形和第二性征的變化,使青少年不斷產生苦惱,也使他們經曆了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內心體驗,在他們身上充滿了自己無法解答的謎。此時的青少年意識到自己的軟弱,一方麵想努力掩飾它,同時又希望能找到傾吐的對象和安慰,這實質是自我意識弱薄的流露。

由於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青少年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心感受上,從而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不同於他人的心理特點。同時,由於社會生活經驗的逐漸豐富,他們開始意識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別。初期他們可能還願意對“知心朋友”傾吐自己內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導師的口吻對他們說話的人,可是,一旦被“背叛”,自己的秘密被泄露了出去,他們就會給曾經的朋友判死刑,從此可能就會把心完全封閉起來。長期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起來,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就形成了自閉心理。

另外,由於青少年時期不僅身體上有了變化,他們的心理也在隨著身體的變化而變化。從年幼無知的兒童到身心發育的青少年,他們懂得了什麼叫麵子,什麼叫自尊自愛。人類的內心世界本來就是由細膩的感情凝聚而成的,而這種感情又如此脆弱,青少年的感情更是如水晶一樣不堪一擊,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有時都有可能給他們造成巨大的傷害。因此,青少年產生自閉心理的原因如下:

1.是由於逃避心理所產生的

青少年的自閉行為與生活中所受的挫折有關,有的青少年在從小在家裏嬌生慣養,在生活和學習遇到一點挫折和打擊後,在精神上就覺得受壓抑,覺得周圍的環境逐漸變得陌生並不可接受。因此,他們為了掩飾自己的孤僻、緊張、焦慮心理,常常遠離公眾場所,把自己躲在陰暗的角落裏,由於不與人交往從而產生自閉心理。

2.不願與人溝通,常常懷疑別人

這種類型的青少年不相信別人,他對老師和同學抱著懷疑的心態,對他們缺少信任感,存有冷漠、戒心他盡量想方設法逃避眼前的一切,不願意與同學打成一片,害怕與老師接觸,不願意與別人溝通,他們隻願意與自己交談,比如寫寫日記,就這樣自己把自己封鎖起來。

解開心結

作為青少年應當信任教師和家長,理解他們的一片苦心。要知道你對別人這樣的封閉,怎麼會取得別人的理解呢?如果這時父母進入更年期的話,自己對問題的隱瞞封閉,常會加重他們的誤解和猜疑。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求得師長的指導,以幫助自己順利地渡過這一動蕩時期。此外,應從以下兩方麵去試著改變自己。

一、正確地理解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就是我們意識到自我以及自我與外界的關係,並通過自身的改造,達到個人實現或完善的過程。其中,自我意識的具體表現便是自尊心及自信心。自閉心理的青少年,無法把自我認識、評價、體驗與同學比較,協調一致,難以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對自己缺乏自信。若家長及教師能用同情的態度,疏通他們的封閉心理,促成於他們之間的良好交流,便有利於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從而走出自閉。

二、學會發泄,適當的放鬆自己

自閉不等於沒有任何不良情緒,相反地,他們會積壓很多的情緒在心中,久而久之,會使自閉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可能會做出偏激的行為。所以,有自閉傾向的青少年,應當有意識的去尋找正確的發泄方式,如打球、下棋、跑步、唱歌、跳舞等等,既鍛煉了身體,又發泄了心中的怨氣,何樂而不為?

此外,可以多去接觸一下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讓全身心都放鬆,這樣也有助於改善自閉的心理情愫。

6.你是否因失敗而一蹶不振

你的困惑:一次失敗讓我對自己失望透頂,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是一個極易產生失望感的人,並且一旦對某人或某事失望,我就會長期處於悲觀消極的情緒中,無法解脫出來。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

喬陽在小學時他的各門功課一直都很優秀。剛踏入初中時他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到了初二上學期,在期末考試中他的數學成績才得了75分,這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因為數學是他的強項,以前的考試他從沒有下過90分。自這次期末考試後,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樂於助人、熱情開朗的他整天憂慮重重、悶悶不樂,總感覺周圍的同學在嘲笑他、看不起他,好幾次同學叫他一起去看電影、打籃球可他全部都拒絕了,而且時不時的還發脾氣,就這樣持續了有一年之久,還仍然沒有從悲觀失望中崛起。

透視心靈深處

有成功就有失敗。然而,成功可以給我們帶來喜悅的心情,失敗則會讓我們感到失望、懊惱。這些事情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見的,有的青少年看到成功就興奮,看到失敗就沮喪,甚至被失敗徹底打倒,長久的沉浸在失望的情緒中,不能自拔。

心理學家認為,失望的心理簡直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樣,這種心理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差別就在於有的人很快就能擺脫失望,而有的人卻被失望長期羈絆著。其實感冒並不可怕,失望也是如此,隻要你盡快治療、盡快做自我調節,很快就能從失敗的陰影裏走出來。進而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

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失敗對於有誌者來說,往往是動力的來源。麵臨失敗我們不要悲觀失望,而是要在失敗中崛起,找出失敗的原因並尋求進取之策,做到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決心。

每位青少年都具有積極向上的進取之心,這與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勝心是密不可分的。但由於他們沒有過多的經驗,思考問題時也並不周密,往往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然而,有時還片麵地堅持己見,對老師或集體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做,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絕。他們不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總是憑著自己的衝動去做事,如果事情成功了就會為此沾沾自喜,如果事情沒有做好或者失敗了,他們就會悲觀、失望、懊惱、後悔,從此一蹶不振。這一切都說明了他們意誌和品質的發展還不成熟,缺乏自製力和自控製能力,所以,擺脫不了失望的困惑。

其實,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青少年在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挫折時都會感到有一種失落感,有些青少年就會產生放棄學習的念頭。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一下了,在這反複掙紮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怎樣麵對失敗和挫折呢?有這樣一句話:蜘蛛不會因為一次網破而不再吐絲,蛹也不會因為要麵對破繭的痛苦而甘於死在繭內。所以,青少年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不要一蹶不振、悲觀失望。此時,我們應該像蜘蛛那樣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像蛹那樣不屈服於困難和失敗,相信自己終有一天會走向成功。隻要我們堅持不懈,不屈不撓,隻要我們肯為目標而努力奮鬥!就一定會擺脫失望,就一定會走向成功。

安徒生如果當時不勇於麵對挫折,不為目標而努力奮鬥,最終他會寫出意義深刻的童話故事嗎?會成為舉世聞名的童話作家嗎?不會的。在麵對耳聾、感情等多方麵危攻的音樂家貝多芬,他退縮了嗎?沒有,因為這些挫折和困難,使他變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地去尋找人生的音樂。正因為如此,他才成為了世界著名的音樂家。所以,成功是需要我們在失敗的時候勇於麵對、積極向上、鍥而不舍、不畏困苦、笑對失敗。這樣,成功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解開心結

那麼,青少年應如何擺脫失望的心理呢?

1.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目標對於每個青少年來說都非常重要。然而,確定自己的目標時要根據自身條件和客觀情況來規劃自己的奮鬥目標,切記目標不要過高,否則可能會帶來負麵影響。如你的數學成績很一般,可你卻期盼在數學競賽中能拿第一,其結果難免失望。如果你的外語一竅不通,而你卻想很快當上外文翻譯家,那豈不自尋失望嗎?在現實中,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與實際期望的不符合,那就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是沉重。我們在定目標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來確定相當的目標,這樣就能減少失望的情緒。

2.要經得起困難和挫折。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事事順心的事,也沒有一個人在一生隻有幸運而沒有困難。而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在曆經艱難、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爬起來的,他們會在每次失望中重新樹立自己的信心和動力。就像愛迪生一樣,在研製燈泡的試驗中經曆了一萬次失敗才取得了成功。倘若當時愛迪生知難而退,那麼,他就不可能是發明電燈的創造者了。這說明要克服失望的情緒就必須要經得起挫折和困難的考驗。

3.要時刻充滿希望。學習、生活、創業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有些青少年的失望,恰恰是把所有希望都割斷了。如果我們把讀書和學習看成一個循序漸進、連續奮鬥的過程時,那麼,對成功和失敗的看法也就截然不同了。所以,青少年要時刻充滿希望,把握以後的每次機會,擺脫失敗,走向成功。

4.正確地接受批評。青少年當你受到批評時,不要為此感到失望、不平和憤怒。此時,你應該吸取教訓,把所有的精力用來研製一項明確的計劃,用來平息批評並重新起步。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彼此的抱怨上,應該積極向上,為自己的下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

5.正確對待失望。青少年要認清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望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因此而逃避。其實,期望不隻是一個點,它還具有線和麵。這樣的好處是一旦遇到難隨人願的情況時,我們就有思想準備放棄原來的想法,追求新的目標。比如你去劇場聽音樂會,你原先以為自己喜愛的歌唱家會參加演出,不料他卻因病不能演出,你當時可能會感到失望。可是這時如果你將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歌手時,你就會拋棄失望的情緒,慢慢地就會沉浸在音樂的旋律中。內心也會充滿喜悅。

在生活中失望多了,人們就會感到有挫折感,覺得事事都不順利,青少年應當充滿希望而不是充滿失望。不要因一時的失敗和挫折而長籲短歎,不要因路途坎坷而灰心喪氣,為要因厄運重生而意誌消沉,落淚和沮喪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形象,隻有努力拚搏的火花才能擺脫失望、才能燃起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