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被西方低估的中國影人(2 / 2)

第三個被西方低估的是薑文。啊?他不是作品拿過戛納評審團大獎嗎?還能叫低估?誠然,薑文前兩部作品沒有太大的理解難度,西方人看起來跟咱們差不了多少,但他之後兩部作品估計老外看了像天書。OK,我堅信弗洛伊德看了《太陽照常升起》會拍案叫絕,但那也隻是看懂了其中一個層麵。說薑文天馬行空沒錯,那匹馬闖入你的視線時你能看清晰,但飛入雲端,你隻能驚歎但說不出道道了。對於一個完全不懂故事背景的觀眾,《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的信息基本上自給自足,了解中國曆史當然最好,看起來更過癮,不了解也不會受太大影響。《太陽照常升起》和《讓子彈飛》則不同,延伸信息對於欣賞至關重要,你若聽不懂話裏有話,看不出故事背後還有故事,那麼,你看到的僅是冰山一角而已。凡是引發詮釋狂熱的影片,鮮有得寵於海外影展的,你想,國人都爭執不清影片到底講什麼,更甭說外人了,即便其中一種解讀完全符合西方的觀念,他們通常也不敢接招,生怕掉進政治陷阱。

被外人高估或低估原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換位思考,有多少西方影人我們能正確判斷其藝術高度?一個不懂英文、不熟諳猶太文化、從未踏足紐約或混跡曼哈頓文人圈的中國觀眾,真能看出伍迪·艾倫的精彩?除非他事先做了詳盡的功課。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