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哲夫成城(10)(1 / 3)

“正是。我在宋朝時聽人議論過,說石越曾經撰文,言道若夷狄用中國之禮法,學中國之文物,則與中國無異,中國便不當歧視他們……”史十三將石越這番言論說出來,若是別人聽到,最多不過以為石越故作高論,甚至鄙為書生之見,但是這話入到李清耳中,卻有伯牙遇鍾子期之效。李清入夏日久,雖然心中念念難忘的,是自己是漢人這一事實,但是他在西夏取妻生子,身居高位,又得夏主信賴,而他在宋朝,不過默默無聞之輩。可以說他人生的輝煌,與西夏是分不開的。所以一方麵李清最忌諱人家罵他是夷狄,一方麵他心裏卻會隱隱意識到,自己現在的確是夷狄了!但是這卻是李清最難接受的事情。

李清平素讀書,最愛讀的便是《漢書》的《李陵傳》。他心中未始沒有以李陵自期之意,但是畢竟夏主秉常對他信任有加,人之一物,不能無情,讓李清為了一個自己又看不起又內心充滿羨慕與懷念的宋朝,而去背叛秉常,對於李清來說,並不是一個完美的選擇。所以,李清從《春秋》中找到了精神的依托,他希望能說服夏主秉常,在西夏國推行漢禮漢化,以此來贏得宋朝“中國之”的待遇,這也是對自己流落“夷狄”的一種補償,同時也可以做為一個政治口號,來與反對漢禮漢化的梁太後一黨鬥爭,幫助秉常獨柄大權,報答秉常的知遇之恩。

這也是李清所能找到的三全其美的辦法。

但是身為漢人的李清也知道,即便是西夏真正的漢化了,但是在宋朝人的眼中,甚至在李清自己的心中,西夏依然隻是夷狄。

華夏的正朔,在千年之後,也許並不在重要;但在熙寧十年的時代,無論是自覺還是不自覺地,對當時的人們來說,都是重要的。

而這個正朔,此刻正在汴京城。

大遼國、高麗國、大理國、西夏國,甚至交趾那種小國,以及極遠的日本國,都喜歡自稱為“中華”,因為“中華”是文明之象征,是優秀之代名詞,是合法之基礎,但是無論表麵文章如何,所有人都知道,正朔在哪裏。

那種言辭之上的自負,不過是深藏於內心的文化自卑的表露而已。

對於這些,李清雖然經常在心中回避,但是他卻是明白的。

所以,雖然李清也會經常的勸說夏主秉常,告訴他中原的富庶與文明,希望他能在西夏推行漢禮漢儀,但是李清的心中,時常也會有一種無奈,一種感覺自己所作的事情,隻是徒勞的無奈。

但是他還是在做。

因為無論如何,驕傲如李清,聰明如李清,內心深處,是永遠無法接受自己是夷狄這一事實的。

而此刻,從史十三口中,李清突然聽說,在宋朝被視為學術宗師的石越,竟然說,如果夷狄能中國化,那就是中國,應當給予等同於“中國”的禮遇!

李清在這一瞬間,竟是完全怔住了。

“石越真的如此說麼?”

史十三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放下手中的烤魚,從身邊的包裹中翻出一本揉得皺巴巴的小書,遞給李清,笑道:“我知道你不信,所以特意帶來了,這是宋朝的《國子監學刊》,石越的文章便在這裏麵。”

李清疑惑地看了史十三一眼,一把搶過那本雜誌,快速翻閱起來。史十三隻是含笑望著李清一頁頁翻過那本皺巴巴的小冊子,默不作聲。以石越的身份地位,給《國子監學刊》撰文,自然是排在前麵,因此李清沒翻幾頁,便停了下來,目光定格在某頁之上,不再移動。

史十三這時候才悠悠說道:“我之所以不再行刺石越,這便是原因之一,整個宋朝,能有這樣的胸襟氣度的人,也許隻有石越一個。但是我相信,以石越的身份地位,他既然對《春秋》經做出解釋,那麼此後就一定會有更多的人有這樣的看法。另有一個原因,卻是我在潼關時,曾經無巧不巧的邂逅石越……”

“啊?!”李清聽到這句話,立時抬起頭來,凝視史十三,問道:“你見過石越?”

“不錯。”史十三微微點頭,便說起在潼關路上,遇到石越“作詞”的事情來。

李清默默聽完,沉吟良久,不由抬頭歎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史十三也喟然歎息了一聲,抓起酒囊又灌了一口酒,說道:“這樣的人,哪怕他是偽君子,我也想給他一個機會。我想看看他能做出什麼樣的事業,我想看看他有沒有辦法,讓百姓不再苦!”

李清沒有說話,隻是抬頭遠望閃爍的星空,那墨色的天鵝絨一直沿伸至大地與蒼穹銜接的遠方,黑暗中,有無數星星正在散發著亮光,閃著磷色的光輝……李清沒有立場來評價史十三是對還是錯,但是如果換成是他,他也會願意給石越一個機會,看看石越究竟能做成什麼樣的事業,能不能走出曆史的怪圈……

與史十三談論著石越的李清,並不知道,就在這天晚上,在某處金碧輝煌的府宅中,也有人在談論他。

“爹爹!”梁乙逋戴了一頂尖錐形氈帽,身著蜀錦裁成的右衽交領長袍,袖口較小,用金線繡著花紋,捍腰則用絲綢製成,一雙烏黑的長靿靴,鞋尖上彎,如同彎弓一般。這是當時西夏貴族典型的穿戴,與宋人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宋人戴的帽子一般是平頂,而衣袖也更為寬鬆。西夏在元昊時推行胡製,禁止穿宋朝的絲錦製品,但是這樣的製度,很快就名存實亡,貴族們對絲綢錦緞的喜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即便是大力鼓吹推行胡製的梁氏家族,若讓他們改穿皮製衣服,隻怕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