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督尤德是個中國通,有著非同一般的經曆。他出生於1924年,18歲就考入倫敦大學東方和非洲研究院學習中文。從此,他的一生就和神秘的東方緊緊相連。
21歲時,尤德作為皇家海軍的一員第一次來到香港。他學的是中文,現在終於來到這個日思夜想的土地,他比軍艦上的任何人都要激動。
1949年4月20日,當英國紫石英號軍艦不顧勸阻,被解放軍炮火擊傷時,尤德毛遂自薦,大膽穿過百萬雄師集結的南京,主動要求尋找解放軍指揮官接洽。雖然他最後無功而返,但英國政府特意頒發了一枚大英帝國勳章給他,以表彰他的冒險精神和無畏氣概。尤德48歲時擔任英國駐華大使。他還是像學生時代那樣隨性,騎著自行車逛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堪稱大使級的“胡同串子”。
1982年,尤德成為香港第26任總督。他是合格的中國通,撒切爾夫人對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像“紫石英號事件”時一樣,在香港問題上取得成就。1983年7月1日,中國外交部就中英會談發布了新聞公報。公報宣布中英雙方於1983年7月12日起,在北京開始第二輪會談。
從1983年7月12日至1984年9月,中英雙方的談判曆經14個月,共舉行22輪會談。在英方公布的談判成員中,隻有尤德自始至終參加了全部的談判過程。談判桌上的進展緩慢,香港卻再起波瀾,給雙方的談判蒙上了陰影。
1983年9月23日,第二階段第四輪會談剛剛結束,香港市麵忽然出現拋售港元的風潮。短短兩天內,恒生指數從1100多點跌至700點,較之上次更為嚴重。金價暴漲,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香港的普通居民擔心港元大貶值會影響到物價,紛紛上街搶購糧食、食油,甚至餅幹、衛生紙都被搶購一空。正常的貿易出現了混亂,有的行業已宣告封門,商店貨物不敢出售,整個香港市場陷入空前的混亂中。這就是香港有名的“黑色星期六”風潮。
英國政府趁機掀起了一場比金融風暴更猛烈的輿論風暴。以撒切爾夫人為代表的英國政壇要員紛紛發表諸如“中國政府收回香港主權,金融中心地位就會消失”等等說法。撒切爾夫人甚至對美國記者說:“如果不是香港地位特殊和有個新界租約,如果香港隻是英國普通的殖民地,那它早就獨立了,就是另一個新加坡了!”港英政府控製下的輿論也開始遙相呼應,什麼“香港要完了”、“香港從此不再香”、“金融形勢越來越糟”等等說法甚囂塵上。英國政府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摧毀香港市民回歸主權的信心和決心,使香港市民不再相信中國政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從而使那些回歸政策擱淺。
尤德總督是清醒的。幾十年的經曆使他懂得中國人對祖國的歸屬感不是幾句話就能動搖的,他們的回歸決心絕不是幾場輿論風暴就能摧毀的。況且,這樣做簡直是摧毀了香港,那樣的話,即使阻止了回歸計劃,英國也隻是得到了一個爛攤子,於事無補。尤德和駐華大使柯利達覺得撒切爾夫人簡直是瘋了,他們一同飛回了英國,準備當麵向首相陳說利害。
柯利達向撒切爾夫人報告了中國為會談所做的準備。他說:“如果英國一味地我行我素,恐怕會徹底激怒中國。尤其是鄧小平,他會把我們扔到一邊,獨自收回香港,那時候我們會更加被動。”尤德接著說到:“香港簡直是在麵臨災難,我們親手製造的災難。災難來臨時,並不會因為我們是英國人就幸免於難,很可能我們是最大的受害者。中國人的俗話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英國勢必受到世界的恥笑。”撒切爾夫人的笑容僵在了臉上。她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了某種偏執。在尤德和柯利達的規勸下,撒切爾夫人決定采取一些妥協,繼續談判。
尤德迅速返回香港,采取非常手段製止了混亂的局麵。他甚至一改政府不幹預港元彙率的政策,宣布接管恒隆銀行,將美元兌換港元的利率強製固定。他接見大批市民,反複陳說利害,終於將香港的局勢穩定下來。
1984年9月5日,中英談判曆經坎坷,雙方代表終於又坐到了談判桌前。此時正值金秋九月,中方談判首席代表周南看著英方新任首席代表伊文思說:“秋天了,到了收割莊稼的時候了。”伊文思熱烈地回應說:“是啊,英國的九月也是收獲的季節了!”
從1842年香港被割占開始,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漫長等待,金色的秋天終於到來了。
第三節 塵埃落定
北京進入了最美的季節。九月末的北京一派深秋的景象,紅葉如火,金菊綻蕊。天安門廣場上布置一新,鮮花盛開,彩旗高掛。
35周年的國慶就要到了。國慶到來之前,還有一個喜慶的日子,提前掀起了全國人民慶祝的高潮。
1984年9月26日,中英兩國政府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的草簽儀式。草簽儀式在人民大會堂的西大廳舉行。上午9時剛過,上百名中外記者就進入了會場。其中的幾十名香港記者更是快人一步,搶占了有利的拍照位置。
會場中央擺放有一張鋪著墨綠台布的長桌,中央插著中英兩國國旗。《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文本用紅色絨布套著擺放在桌麵上。正對著長桌的牆上掛著一幅“鬆柏長青”的巨型壁畫,畫麵上蒼鬆翠柏,鬱鬱蔥蔥。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記者們緊張地調試著手中的攝影機、錄音機,做最後的檢查。
草簽儀式的消息早已傳遍大江南北。此時,在香港各企業、機關、學校等單位裏,人們都聚在電視機前,期待著草簽儀式的開始。在平素熱鬧的鴨寮街,原本充斥著流行歌曲的街道上,此時也回響著草簽現場直播的聲音。
9時55分,中國方麵出席簽字儀式的代表周南、姚廣等25人進入會場。稍後,英國方麵的簽字代表伊文思、尤德、麥若彬等人也走了進來。雙方人員熱情的握手後,周南和伊文思分別坐在長桌的左右兩方,桌後分三排站著幾十名中英官員。時鍾終於指向了10時整。曆史性的時刻來到了。
在凝聚著千萬人目光的長桌前,周南和伊文思神態莊重地坐了下來。他們拿起簽字筆,先後在三份協議文本上簽字蓋章。這看似簡單的一幕卻意義重大。它既是宣告經受百年屈辱的香港即將脫離殖民統治,又見證著中國人民的自強和新生。這一刹那,整個會場被瞬間亮起的閃光燈照得如同白晝,曆史永遠被定格在這一刻。
簽字儀式結束,周南和伊文思起立交換文本,會場內的掌聲經久不息。中英兩國代表團的成員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一起。兩年的漫長談判,他們是對手,卻也成了相熟的朋友。此刻,卸下了各自擔負的使命,他們終於不負眾望。周南舉起酒杯,代表中國代表團致辭:“我們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首先要歸功於兩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雖然今天隻是協議草簽,還要依照各自的法律程序進行審議,並於今年年底前正式簽署。但無論如何,我們已經在一起邁過了決定性的路程。”
接下來,伊文思也代表英國談判代表團,對中國代表團表示由衷的祝賀。在整個談判過程中,港督尤德顯得舉足輕重。他一場不落地參與了曆時14個月的談判。在參加完草簽儀式後,匆忙趕回香港。當晚,尤德在香港立法局召開特別會議,仔細向與會人士介紹了中英協議。尤德強調說:“凡是協議各款涉及到的所有人,也許不會對這份協議感到滿意,但沒有任何一項協議會使人人都感到滿意。在過去兩年的秘密談判中,我們在一直審慎地注意著並充分考慮香港人的看法。”
尤德說這些話是有深意的。英國政府一直擔心中英簽訂協議後,會引發香港人心浮動。實際上之前的騷動一直是港英政府暗中授意的,但現在他們反而害怕香港民眾再起波瀾。事實證明,英國政府完全是杞人憂天。中英協議簽訂後,香港股市在經曆了數日低迷後,轉頭急升,恒生指數重新突破1000大關,創下5月份以來最高紀錄。為了盡早讀到中英協議草案的內容,大批香港居民冒著小雨在報刊亭外排起了長隊。在灣仔政務處門口,數以千計的市民圍著軒尼詩道一直排到菲林明道。工作人員雖然已經安排通宵發放協議資料,但入夜不久資料就告罄了,許多市民失望而歸。
香港記者四處收集著市民對草簽協議的看法,發現原來人們心中早有定論。“這協議再好不過了。我相信中國所采取的行動,也就是香港人準備采取的行動。”這是一位家庭主婦說的。
“我相信,中英協議草簽後,有助於香港市民對房地產市場恢複信心。”這是一位房地產商。“我們可以安心上班了。事情已經清楚了,不用為前途擔心了,繼續服務市民就好。”這是一位公務員。香港的穩定也讓英國政府鬆了一口氣。正在香港訪問的一位國會議員走上街頭。他通告英國政府,親眼看到了香港的穩定和市民對回歸歡迎態度。
英國國內,對於一向鬧分裂的政界來說竟然出乎意料地普遍表現出對中英協議的歡迎。9月26日,正在紐約參加聯合國會議的英國外交大臣傑弗裏·豪代表官方做出了最後回應:“對於香港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地協議。這個協議是能經得住曆史考驗的。它不僅是一份詳盡的具有國際約束力的協議,更是一份符合中英雙方利益的協議,這也是我們支持這個協議的真正原因。”
同樣的,在北京,草簽儀式剛剛結束,記者們就衝出人民大會堂,來到旁邊的天安門廣場上,對群眾進行采訪。一群大學生興高采烈地告訴記者:“我們高興,我們自豪,我們為是中國人自豪。”一位外地遊客說:“我今天有兩件喜事,一是終於來到了天安門,償了自己的心願。二是香港要回來了,償了中國人民的心願。”一位沉穩的退休幹部說:“我想,英國人將香港還給我們是大勢所趨,香港永遠是中國的。”
中國政府也在適當的時間表達了對中英協議的期待。10月2日,中國政府總理在接見香港政界知名人士訪問團時表示,中英協議是世界現代史的一件大事,中英政府采取互諒互讓的態度是這個協議簽訂的基礎,也是日後執行香港回歸進程的基礎。10月3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鄧小平風趣地說:“我希望能活到1997年,親眼看到中國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現在有些人擔心我們這些人不在了,政策會變。我要感謝大家對我們這些老頭子的信任。我要說,政策不會變,誰也變不了。五十年以後,大陸發展起來了,那時還會小裏小氣地處理問題嗎?”會場內一片笑聲,鄧小平看著港澳同胞代表,深切地提出他的期望:“希望你們轉告香港500萬人民,站在民族立場上,維護民族的大局,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維護香港的繁榮與穩定,為1997年政權順利移交做貢獻。”
香港一直是東亞璀璨的明珠,卻從未像現在一樣接受來自全世界的炙熱目光。出乎意料的平靜讓很多人欣喜,卻也少不了別有用心之人的歎息。很快,全世界的新聞記者又尋找到了新的焦點: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哪一天正式簽字?
英國外交部、首相官邸統一對外口徑,協議肯定在1984年年底前簽字,但拒絕透露具體日期。倒是撒切爾夫人對英國政府的遮遮掩掩感到不滿,她對媒體表示希望盡快和中國政府簽字。可惜,講究紳士風度的英國人沒有看出撒切爾夫人的心思。作為一名果斷的政治家,撒切爾夫人敏銳地意識到香港回歸後對英國經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