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圈子治國(35)(1 / 1)

西北軍和東北軍,在“西安事變”後,也被蔣介石一一分化、瓦解,不複存在了。蔣介石以圈製圈的目的達到了。

唯有紅軍,不僅“剿匪”越“剿”越多,而且勢力也越來越大。全麵抗戰爆發後,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很快發展為敵後抗戰的主力,深受人民擁護。蔣介石那套以圈製圈的權術在共產黨身上根本不起作用。因為在共產黨內部不可能形成那種軍閥圈子。

對於張、楊二位,國民黨方麵卻一直視為“禍國殃民的千古罪人。”甚至把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崩潰也歸之於張、楊。蔣介石多次聲稱:“如果沒有他們搗亂,我剿共早就成功了。何至於有大陸之敗?”顯然,這種論調是從一黨一派圈子私利出發的。

但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仍有張、楊“應該受到製裁”的論調存在,讓人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覺。

事實證明,張、楊兩位將軍發動“西安事變”是必要的和及時的。如果沒有“西安事變”爆發,那內戰還會延續、全民抗戰的局麵還會推遲形成,抗戰乃至以後的曆史可能就都要重寫了。

蔣介石也認為“西安事變”是一個轉折點。他當年離開西安到洛陽就發表所謂《對張、楊的訓詞》,斥責其“犯上”。回到南京,一麵審判張學良,“伸張正義”;一麵讓根本未到西安的“文膽”陳布雷編寫《西安半月記》一書,挽回自己丟失的麵子。還命人把臨潼華清池後山上的石頭搬走,並在那裏修建了所謂的“民族複興亭”(即今“捉蔣亭”),借以喻示中華民族將從他半夜身穿短褲藏身的那塊石頭縫中複興,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

在西安青年路中段北側有一“止園”,它是楊虎城1930出任陝西省政府主席時修的別墅,取意老子入關“紫氣東來”,名為“紫園”。1932年,楊虎城被蔣介石免去省主席職務,怕招致蔣介石猜忌,在1936又取意《左傳·宣公十二年》中“止戈為武”一詞,改“紫園”為“止園”,意向蔣介石表明“止乎於此”,無他奢求的心跡。還有一種不見於經典的說法是,“止”是蔣中正的正字去頭,園即圓,喻光頭,“止園”即殺蔣中正這個光頭。說明楊虎城將軍殺蔣之心由來已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