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圈子治國(34)(1 / 1)

同時,蔣介石又命敗逃的東北軍張學良部近20萬人入陝甘“剿匪”。顯然,蔣介石人為地在西北製造出了兩大軍事勢力圈子——西北軍和東北軍。兩軍皆為“雜牌軍”,都是蔣介石處心積慮要清除的圈子。在蔣介石看來,西北軍和東北軍必然爭鬥不已,他又嚴令其共同與紅軍作戰,這樣,既能“剿匪”,又能清除異己圈子,似乎無論什麼結果,他都是坐收漁翁之利的勝利者了。

不僅如此,蔣介石還挖空心思挑動兩軍內訌,製造矛盾。在名義上,他任命張學良為“全國剿匪副總司令、代總司令”,楊虎城為其部屬;在地盤上,他又命楊虎城一部進駐陝南,一部駐守西安;命張學良主力進攻陝北,分駐西安周圍,包圍楊部。同時,他又命西安的軍統和中統組織搜集情報,製造事端,增加兩軍的摩擦,使其彼此攻擊。

剛開始,蔣介石這個以圈製圈的損招還真有些效果,不隻東北軍與西北軍在西安城內摩擦事件不斷,在“剿匪”戰場上,也接連喪師失地,連吃敗仗,這讓蔣介石暗自竊喜不已。

但畢竟張學良、楊虎城兩位都不願做蔣介石玩弄以圈製圈權術的工具。當張、楊被民族大義感召,彼此坦誠相待,冰釋嫌疑,共同要求抗日時,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就再也打不下去了。

1936年12月初,蔣介石前往西安監督張、楊“剿匪”,張、楊力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在分歧根本對立的情況下,張、楊毅然對蔣實行“兵諫”,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了。

一時,全麵內戰的陰雲籠罩古都。

日本侵略者以為滅亡中國的時機到了,鼓動南京政府內的親日派圈子要員何應欽等力主出兵剿滅“叛亂”,迎接躲在德國病房窺視時局變化的親日派頭子汪精衛回國“複職”;親英美派圈子中代表人物宋子文、宋美齡、孔祥熙等出麵力保蔣回南京;各地方勢力圈子從自身利益出發,或主張放蔣,或主張殺蔣,各持己見,莫衷一是。唯有張、楊兩位將軍與共產黨代表周恩來等一致從民族大義出發,對蔣不計前嫌,從而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西安捉蔣翻危局,內戰吟成抗日詩。”(葉劍英詩)。但“西安事變”後兩位將軍的遭遇卻是那樣悲慘!先是張學良自作主張“負荊請罪”到南京,被所謂軍事法庭審判,蔣介石又假惺惺地以個人名義保釋,最終以“嚴加管束”為名長期拘押(一直到台灣“兩蔣時代”結束才恢複了自由);後是楊虎城被逼迫一度出國,回國後即被誘捕。先後在南昌、長沙、貴州、重慶等地拘押。1949年9月,在蔣家王朝覆滅前夕,蔣介石認為再也用不著顧忌輿論的壓力了。便凶相畢露,舉起了瘋狂的屠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