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廬隱:隱去廬山真麵目,隻是愛依然(3)(1 / 2)

郭夢良去世之後,廬隱一度陷入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整個人變得極為消沉。她整日以淚洗麵,過分沉浸在悲傷之中。最後她為了生活,再一次回到北京師大附中教書,並且與石評梅成為同事,兩人感情漸漸變得深厚。之後不久,石評梅的情人、中共一大代表高君宇病逝,葬於北京陶然亭。那段時間,兩個苦命的女人相依相伴,總是常常去陶然亭,一邊對著壘壘荒墳喃喃自語,一邊放聲盡情痛哭。同是天涯淪落人,同樣是失去最愛的女人,痛苦極其相似,但是卻又不完全一樣。

1928年9月30日,廬隱最親密的摯友石評梅患急性腦膜炎猝死。當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廬隱簡直是無法支撐,這接二連三的打擊都是毀滅性的,每一個打擊都要人生不如死。最愛的丈夫去世之後,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閨中密友,相互陪伴,如今這個摯友也沒有來得及打一聲招呼便突然離開,留下廬隱一個人踽踽獨行。悲苦與難過困擾著她,她隻能終日鬱鬱寡歡,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她學會了遊戲人間,並且整日以煙酒來消遣度日。她於絕望之中自歎“死比生樂”。

死的人已經成為過去,並且如今已經在安然享受生前所得不到的寧靜與泰然,獨獨留下活著的人獨自悲傷難過。死是一件多麼簡單容易的事情,縱使死了之後便一無所有,但是卻從此安寧。隻要心無念想,死並沒有那麼可怕。

廬隱從一個傷感的少女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年輕的寡婦。

雖然生活痛苦,內心苦悶,但是在文壇上,她卻作為一顆新起的星星,耀眼奪目,並且還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追求者。當時有一個青年叫做瞿冰森,在政法大學讀書,是郭夢良在北大的一個好友的弟弟。他在一次宴會上與廬隱不期而遇,被她的氣質與才華深深吸引,之後又對她的悲苦遭遇深表同情,常常借此關心安慰她。正是他對她十分體貼入微的照顧,讓她幹涸的心田仿佛迎來了燦爛的雨露。可是正在往春天邁進的廬隱最終卻因為自卑而覺得“我不應當愛他,也不配承受他的愛”,而狠狠地拒絕了瞿冰森的一往情深。年輕癡狂的瞿冰森十分傲慢,他受不了廬隱的冷漠拒絕,更不能理解她內心的糾結,於是對她進行了各種心理報複和語言攻擊。

脆弱而敏感的廬隱,在麵對他尖酸刻薄的譏諷和打擊的時候,竟然想要一死了之。對於這個世界,她從滿心的怨恨一直到如今滿身的傷痕,她已經厭了,也倦了。

就在她快要放棄希望的時候,有一個年輕的大學生悄悄地走入了她的視線,甚至進入了她的生活,改變了她人生的軌跡。這個男青年就是一個叫做李唯建的青年詩人。他長得很帥氣,並且頗有才氣,與徐誌摩、沈從文、邵洵美等名流也有些交往。

早年喪母的李唯建是一個孤兒,他極度向往溫暖的親情,並且在潛意識中還渴望“一個好的有力量的乳母”,此時的廬隱不僅比他大八歲,同時還是一個事業成功的知名作家,這個對象簡直是為他量身定做的。生活苦悶的廬隱每每接到李唯建的信件之後都會耐心地回複。他們在通信之中,一個自稱“異雲”,一個署名“冷鷗”。浪漫的詩人用他偉大而純淨的愛漸漸地感動了這隻孤獨的“冷鷗”,並且讓她心甘情願地在自己這片純美的“異雲”之中自由翱翔。

隨著往來信件漸多,他甚至在信中漸談漸深,還大膽地表白道:“我願你把你心靈的一切都交給我,我雖是弱者,但擔負你的一切我敢自誇是有餘的!”甚而膜拜道:“你是我的宗教,我信任你,崇拜你,你是我的寄托。”

麵對如此熾熱的語言,如此深厚的感情,廬隱畢竟是見過世麵、經曆過風霜的人,所以她顯得很冷靜,她不想輕易開始一段感情,不是已經沒有愛的能力,而是不想再輕易地愛上。因為她的每一次愛戀都仿佛是飛蛾撲火,沒有好結局。郭夢良的病逝,瞿冰森的報複……這些都讓她身心俱疲,不願意開始新的戀情。於是她委婉地拒絕了詩人的追求。然而生性浪漫的詩人怎麼可能就此輕易放棄,他是一個風度翩翩的騎士,一直在不斷地對她傾訴自己的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