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綜合分析選好股(二)(1 / 3)

2.挖掘強勢產業的股票

強勢產業的股票常常是領導大市的主角,尤其是行業中的老大,往往具有指標作用,因此,選股必須選擇強勢產業的領頭股,這樣往往能領先大市獲利。投資者應該了解整個國家的經濟形勢與產業政策,哪些行業是目前經濟循環中的強勢產業,哪些是夕陽產業,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對於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的上市公司來講,經營上的阻力小一些,獲利能力會大一些。另外,在全世界的產業發展趨勢中,也可以看出哪些行業是有前途的,哪些行業是麵臨困境的。一個炒股高手不能對世界經濟潮流一無所知,也不能毫不關心國內經濟動態,所有這些,其實都是炒股的基本功,這些看起來零碎的沒用的知識,到了你決定投資方向的時候,往往能起到意外的作用。投資者應有買股票就是買未來的前景的觀念,所以對於前景看好的尖端產業,應具備長遠的眼光,對於高科技的、高附加值的產業,尤其要加以注意。

3.挖掘利損差距大的股票

這實際上也是一個選擇入場點的問題。我們在買入某種股票時,應該事先分析在哪一位置去買,買進後獲利點在什麼地方,一旦行情反向,應該在什麼位置出場以減少損失,防止陷入長期被套的境地。例如,某股票價位跌到曆史低位時,便是入貨信號,因為此時上升可能性大於下跌可能性。可以把曆史低點作為停損點,在該價位附近買入股票,此時損失的風險很小。例如,有色鑫光自2000年8月底12.58元見頂後,便步入連續陰跌趨勢;2001年12月20日借助股指向下跳空破位,該股加速下跌,曆經22個交易日股價最低跌至2.86元,短期跌幅達60%以上,累計跌幅約80%。自此,股價展開大幅反彈,成交量同步放大,僅10個交易日股價便上漲近100%。2005年王府井(600859)跌到5元以下的低點後,便再也跌不下去了,隨後便長期在此低位盤整,2006年3月份開始啟動上漲行情,幾乎是一路高歌,突飛猛進,到2007年4月27日漲到了37.87元,整整上漲了10倍。這說明,利潤與損失差距大的股票往往也是極有升值潛力的股票。

捕捉黑馬股

作為投資者,最期望的莫過於捕捉到既有投資價值又有增值潛力的黑馬股,期望能騎上“黑馬”快馬揚鞭,賺個盆滿缽滿。但實際中,許多投資者要麼與黑馬股失之交臂,要麼騎上“黑馬”卻又被“黑馬”給顛了下來,要麼是騎上一匹假“黑馬”,被摔得頭破血流。那麼,黑馬股到底有什麼特征,中小投資者如何才能捕捉到黑馬股呢?仔細觀察最近幾年的黑馬股,結合市場發展的趨勢,我們認為,選取黑馬股應把握以下要點。

1.小盤

小盤股從來就是黑馬股的搖籃。這是因為:第一,小盤股成長性好,具有逐步成長的潛質;第二,小盤股具備股本擴張潛力,是中長線投資的最佳選擇;第三,小盤股容易通過內在和外在的手段,包括資產重組,向其注入利潤,大幅度提高業績;第四,小盤股容易被主力和莊家以分散席位和分散賬號控盤;第五,小盤股受利空消息的打擊最小,往往走出逆向走勢。

觀察滬、深股市的黑馬股,也可以佐證這一點。以1998~2000年的黑馬股為例。1998年十大黑馬股是:合金股份、鞍山合成、天橋百貨、燈塔油漆、康達爾、遼源得亨、夏新電子、粵海發展、湘火炬和西寧特鋼。1999年十大黑馬股為:億安科技、南開戈德、綜藝股份、滄州化工、科利華、全興股份、重慶華亞、中儲股份、南通機床和燃氣股份。2000年能稱得上大牛股的更多,如泰山石油,從4.36元最高漲到22元,金路集團從5.56元漲到19.55元,中天企業從13元漲到60元,還有河南思達、海螺型材、陽光股份、新疆屯河以及海虹控股、上海梅林、萊鋼股份等都有過狂升行情。1998年十大黑馬股中,僅鞍山合成、西寧特鋼為中大盤股,其餘8隻皆為小盤或袖珍股,平均總股本1.25億,流通盤4600萬;1999年十大黑馬股中,綜藝股份、科利華、燃氣股份為中大盤股,其餘7隻為小盤或袖珍股,平均總股本1.48億,流通盤5160萬。2000年黑馬股中,也是小盤股居多。2.低價股票價格低,這本身就是一個優勢,低價格往往意味著低風險。某隻股之所以價格低,那說明關於該股的種種不利因素多已被大眾所了解,而股票市場上有一個特點就是,大家已經知道的事情往往對市場不再發生作用,正如大家已經知道的好消息公布出來無法再令市場上升。同時,低價的特性使得炒作成本下降,容易引起主力的關注,容易控製籌碼。由於比例的效應,低價股上漲時獲利的比率更大,獲利空間與想象空間均更廣闊,再加上群眾基礎好等原因,常常會使低價股成為大“黑馬”。例如,1998年十大“黑馬”啟動時的價位分別為:合金股份12.73元、鞍山合成4.88元、天橋百貨6.71元、燈塔油漆5.62元、康達爾10.82元、遼源得亨4.63元、西寧特鋼6.87元。1999年十大“黑馬”啟動時的價位分別為:億安科技8元、南開戈德8元、綜藝股份11元、滄州化工8元、科利華4.50元、全興股份13元、重慶華亞7元、中儲股份8元、南通機床8元、燃氣股份7元。2000年的火箭股份、南通機床、誠成文化、泰山旅遊、金豐投資、良華實業、東方明珠等也多是從8~10元左右啟動,可見低價股以其絕對價位低、市場想象力大而成為黑馬藏身之地。

低價股價格容易翻番,漲升空間相當可觀。例如,2006年的黑馬股泛海建設(000046),啟動之前長期維持在2.5元左右,市值不到40億元,而公司地產項目潛在銷售淨利潤超過100億元,並且公司以投標競買和合作開發等方式在深圳、北京取得了共約44萬平方米的開發用土地,有望成為未來幾年新利潤增長點。因此,此股有著較大的上升空間。果然,在2006年的大牛市中,該股一馬當先,上漲了624.73%。

3.有資產重組題材

在證券市場上,資產並購重組具有永恒的魅力,尤其是市場不是很活躍的時候,這種魅力就會光彩奪目。重組股的最大魅力所在就是資產並購重組所帶來的無窮想象空間,這其實也是市場投資者對這些公司基本麵大幅改善後的一種業績成長性超前預期。資產重組是迅速、大幅度改善績差公司基本麵和業績的捷徑。主力挖掘重組並購板塊具有的天然比價優勢,為主力資金的運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最大的“黑馬”往往都是從並購重組股中誕生的,曆史上翻上幾倍的牛股大部分都是重組股。1998年十大“黑馬”中,合金股份、鞍山合成、天橋百貨、康達爾、遼源得亨、粵海發展、湘火炬7隻股票屬於資產重組股。而1999年十大“黑馬”中,更是有億安科技、南開戈德、科利華、全興股份、重慶華亞、中儲股份、南通機床、燃氣股份8隻股票屬於資產重組股,而綜藝股份、滄州化工也可以看做是廣義上的重組概念股。由此可見,資產重組成了造就“黑馬”股的神奇魔杖。2006年的大牛市也不例外。比如大股東變更的長城股份,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實現股價翻番,階段累計漲幅高達154.7%,同樣擁有重大資產重組概念的中國衛星連續4個漲停板,之後再創新高,5個交易日最高漲幅65%。顯然,重組並購題材是市場炒作永恒的熱點。2005年年中ST豐華連續26個漲停板,到2006年年初*ST恒立連續15個漲停板,ST磁卡連續9個漲停板,都顯示出資產重組產生的財富神話仍在火爆上演。

4.行業屬於成長型

“高成長性”一直是選取黑馬股的要點,這裏的成長性一般指符合高新技術產業導向的行業,如通信電子、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等,我們也應該注意從高成長性的朝陽產業中選取“黑馬”。

5.市場表現活躍

每隻股票都有其波動的某種特性,即常說的股性。我們說某隻股票股性好,往往是指它活躍,大勢升時它升得多,大勢跌時波動大,時漲時跌,時起時伏。所謂股性不好的股票,往往是指股價呆滯,它們隻會隨大市作小幅波動,炒作這種股票常常賺不到什麼錢。

一般來說,個股中若符合以上的一兩項,可能成為“小黑馬”,若符合以上的三四項,就可能成為“大黑馬”。此話當然過於絕對,但投資者如果注意從以上幾個方麵選擇股票,則確實有可能選擇到真正的“黑馬”股。

把握題材股

股票的走紅與不走紅,熱門不熱門,在某些時候或在某種程度上並不取決於股票本身的優劣或上市公司形象如何。各種股票往往此起彼伏,這段時期甲種股票特別走紅,乙種股票相對冷淡;到了另一段時期,乙種股票有可能取代其他走紅股票的地位,輪番表演。原因在於隨著政治、經濟、社會、心理等各方麵因素的變化,在一定時期出現某些引人注目的市場題材,使投資者看重有題材的股票,成為炒作的熱門,所以,題材股也是熱門股。

從股市的發展曆史看,其曆程就是炒作題材不斷更新、不斷交替的過程。美國在19世紀初鐵路蓬勃發展時,鐵路股票成了眾望所歸的熱門股,並且持續近百年之久;20世紀初,鋼鐵和汽車取代鐵路走紅;20世紀50年代,鋁業和公用事業的股票又升為主流;70年代初,能源和原材料股票又升到主流地位;80年代開始,高科技股票大為走紅。在中國股市也是如此。1992年鄧小平同誌南方談話發表後,掀起了房地產熱;1993年起國家支持浦東開發,浦東概念股出足了風頭;1995年國家經濟策略轉到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大盤股走紅;1996年,流行尋找成長股,令這類股票大幅上漲;1999年新經濟席卷全球,科技股與網絡股立即一馬當先,大出風頭。

股票市場為什麼會出現主題不斷演繹,熱門股不斷更替的現象呢?這是因為在特定的曆史環境下,政治、經濟乃至社會的各種政策措施對某些特定行業或部門、公司的影響各不相同,有的大受其惠,有的則遭受損失,而這種損益又必然反映到股市中來,從而導致股價波瀾起伏。

炒作題材股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題材是不斷轉換的,任何一類熱門股在主宰市場一段時間之後必然功成身退(成長股例外),都將被另一類熱門股所取代。投資者如果炒題材股,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要善於發現炒作主題,預測哪一類股票在最近會走紅;第二是要盡可能早且準確地判斷現在的熱門股是否會退化、何時退化,以便不失時機地賣掉它。否則,你不僅不會賺到錢,反而會吃大虧,因為題材股往往有漲得快、跌得也快的弊端。

題材股的炒作題材有些具有實質的內容,有些則純粹是空穴來風,甚至是刻意散布的謠言,對此投資者特別需要認真辨別。目前市場上題材變化萬千,總的來說不外乎以下幾類。

1.經營業績改善或可望改善

從根本上來講,業績是股市的根本所在,所有所謂利好的預期最終都會反映到上市公司的業績上來,因此,經營業績改善或可望改善又比已經改善更有吸引力,因為人們更重視上市公司的未來。這一類題材每到上市公司公布業績報告期間便顯得尤其活躍。業績的改善可以是因為宏觀經濟的改善,也可以是因為微觀經營水平的改善。在股市中,業績是硬道理,而每年的業績時限是一定的,所以,這些題材每到業績報告出來之後就暫告一段落,吹牛皮的要破產,真材實料的才能被市場接受。

2.擁有龐大土地資產可望升值

這個題材極具想象力,似乎因為該公司擁有一些寶貴的土地就身價萬千了。土地本身是一種特殊的資產,土地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特別是一些地處大城市繁華地段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因為擁有一片土地而脫胎換骨。關於這一類題材,投資者其實隻要多花一些工夫,認真查閱上市公司年報和上市公告書、招股說明書等,均可以事先發現。可惜真正願意花時間去做這些工作的人並不多。同時,擁有土地資產並不一定會升值,即使升值了也不一定會立即表現出效益,所以,最終還是要看有沒有人來挖掘並宣傳這個題材,看有沒有讓升值的土地表現出效益的契機。

3.國家產業政策扶持

國家從經濟全局的眼光來考慮,必定會對某些產業進行扶持,給予優惠政策,其中,最關鍵的是優惠的稅收政策和優惠的貸款支持。處於這些政策扶持行業的上市公司從中可以得到很大的好處,其業績改善自然就有了保證。目前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偏重於基礎性產業,能源、交通、化工、通信、高科技等均是扶持對象。這些受扶持的行業往往同時也正是有市場有效益的行業,投資者選股時應該偏重於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投資回報的可靠性將大為增加。

4.合資合作或股權轉讓

合資合作或股權轉讓這件事本身,多數對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好處,但這一行為的好處到底有多少,則要具體分析。有一段時間,市場上流行合資概念,隻要是有合作項目的,哪怕還在談判的初級階段,也被瘋炒一番,這充分說明市場人氣的作用巨大。分析合資題材,要全麵考慮合資夥伴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能量,分清有利的真合資和純粹為造題材而吹捧的假合資,分清合資項目的真正前景是好是壞。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所謂合資項目並沒有給上市公司帶來多少好處。5.分紅送股分紅送股是上市公司給股東的真正回報,在這種回報真正出現之前,往往會出現搶權現象,因為預期牛市中會填權,所以,增資配股或者分紅送股之所以成為一種炒作題材,是因為人們的牛市預期。一旦市勢逆轉,人們預期熊市到來,則送股也好、配股也好,都不能激起人們的購買欲望。6.資產重組資產重組是股市中最有吸引力的題材之一,因為它給投資者無限的想象空間。部分企業由於管理落後、包袱沉重、負債過多、市場萎縮、產業結構也不盡合理等因素,造成經營不善,業績下滑甚至巨額虧損,而資產重組通常是盤活企業的一步好棋。這種運作經常會使股價出現較大升幅。不過其中有許多屬於非實質性重組,甚至是欺騙性重組,對上市公司並沒有業績改善作用,因此,炒作以後許多股票的價格又回到原地甚至更低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