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1 / 1)

馮建軍在“文化大革命”中隻是個調皮學生,首先是小學生,然後是中學生,對寧左勿右的受益沒什麼切身體驗,雖然他和我們那代人一並是左的思潮的受害者,例如沒讀什麼書。但正因為沒讀什麼書,思想就沒受什麼羈絆,也是因為年輕就更沒什麼禁忌了。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嗎?不是,在社會的各個階層,手握實權的人都是中老年人。這些人手中端著茶,或者捧張報紙,坐在辦公桌前或沙發上發號施令,作這樣那樣的指示。這是全中國的人都有目共睹的。但年輕人卻對這個社會的前進起著推動性作用,他們是曆史車輪的潤滑油,他們總是使老如世故的坐在辦公室裏看報的中、老年人目瞪口呆,就因為他們年輕!古人雲:初生牛犢不畏虎。我就拿這句話來形容像馮建軍這樣的個體戶吧。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國的商海潮中,從事小個體經濟的人,十之八九是年輕人,而且均是坐在辦公室裏的人看不起的調皮下家(長沙土話,二流子的意思)!這些人沒職業,沒工作,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勞改釋放犯,他們是迫於生存而走上了個體戶的道路。那時候全中國的工人、幹部和教師還沒有經商意識,更談不上經商熱情。十餘年後的今天,當然就不同了,不但工人、幹部和教師紛紛舍棄職業下海浮遊,連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也顧不得一切,從十米或更高的跳台上一個燕式跳進了海裏,當然有的就跌得鼻青臉腫或者肚皮翻白什麼的。這幾年報紙上說,全中國人都在經商,都充滿了經商意識,在商海中拚搏,眼睛盯著別人腰中的荷包,這話可是很正確的。